《北平無戰事》和《小時代》,一部是作品,一部是產品;前者在屏幕里,后者在銀幕上;前者看老戲骨飆戲,后者看小鮮肉賣萌。看似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卻都有一個相同的出品方——和力辰光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簡稱“和力辰光”)。
成立兩年多來,和力辰光在電影與電視劇產業兩度亮相,都引發了現象級的討論。但最初接手之時,兩個項目其實都并不為行業所看好,其最終成功有幸運的成分,也離不開和力辰光的合縱連橫。在推進項目進行的過程之中,和力辰光逐步明確了自身的定位,那就是打造一個IP(知識產權)增值服務平臺。“實際上,我們是在做一個IP增值服務,為IP量身定制一個合適的增值模式。”和力辰光董事長李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讓所有參與方都能實現增值。”
和、力之合
做投資出身的李力在2010年11月第一次讀到《北平無戰事》的劇本。那一年,和力辰光還沒有成立,李力剛剛投資了老年人題材的電影《飛越老人院》。北京市宣傳部門因這次投資對李力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便想給他介紹一個新的項目,也是在該部門的會議室里,李力第一次見到了《北平無戰事》的編劇劉和平。“我當時讀完劇本覺得熱血沸騰。”李力說。此后,每周他都要有兩三天和劉和平促膝長談,聊劇本、影視投資和幾乎所有事情,常常一聊就要7個多小時。
《北平無戰事》涉及1948年代的學潮、諜戰、反腐等復雜的歷史背景,題材上較為敏感,很多投資人不敢接手。這些風險劉和平對李力并未隱瞞,但李力還是堅持想投資。實際上,投資出身的李力是把風險放在最優先考慮的位置,權衡了作品的目標市場、受眾人群、制作難度等多個問題后,李力才作出了投資的決定。“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有一定風險在里面。”李力說,“能夠讓你堅持下去的,是作品有沒有一些新的東西,能讓投資方有激情去做。”
于是,劉和平希望李力能成立一家公司,從股權投資人轉型為影視投資人。但李力認為,自己完全沒有影視行業的經驗,參與到其中會不勝其擾。為此,劉和平勸了李力三天三夜,告訴他品牌在影視行業的重要性。在被說服的最后時刻,李力提出了要求,成立公司可以,但劉和平必須得加入進來一起干。劉和平也同意了這個想法,李力由此成立了和力辰光。其中,“和”便是劉和平,“力”則是李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