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拿影帝的王學圻對離婚一事頗感無奈
好像,娛樂這回事,本身和婚姻就是一對死對頭。
其實何止是娛樂,就是和藝術沾上一點兒邊兒的,和婚姻都是死對頭。
這種話,說出來挺世俗,但世俗得真實,真實得能殺人。
一部《十月圍城》讓王學圻嘗到了香港影帝的滋味,而片中他的“司機”謝霆鋒也因此片拿到了最佳男配角,這本來是個多么大團圓的結局,團圓得甚至彌補了電影里血腥與慘烈,電影畢竟是假的,曾經婚姻遭受種種變故的謝霆鋒說要把這個獎送給太太張柏芝,說得開心甜蜜,但得了影帝的王學圻,卻只能捧著獎座獨自品嘗,他的心情可能比電影里的阿四還有慘。
《十月圍城》里王學圻領導的“破圍”行動,只有一天,而在生活中,想走出圍城,可能要用一輩子。
北京西城法院是在2009年12月20日受理王學圻先生的離婚訴訟的,早于它被傳播整整1個季度時間――如果不是王學圻當上了影帝,可能他離婚的消息也不會這么快地被傳播,如果不是他成了影帝,他想離婚的消息即使被放出來,也不會有人關心,誰愿意關心一個老男人的婚姻是苦還是樂呢?
所以說,人們所在投注關在世俗傳播通道里的情感,十有八九都是假的,為王學圻的不幸婚姻難過也好、憤怒也好、歡喜也好,都只是那些傳播者們為了自娛自樂,以別人的杯酒澆自己的塊壘罷了。
我看只有他的兒子王大慶說的那句話才是真正的真情:
他說他的家一直是他和爸爸兩個人……
1990年代中,王學圻和斯琴高娃在姜文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飾演過一對軍人夫妻,頑皮小孩夏雨的父母,那是1960年代的事吧,火紅的革命和戰爭氛圍要砸爛的不只是帝國主義這只紙老虎,還有豐盈圓滿的人性而樸素的個人生活,軍人爸爸和不隨軍的媽媽常年分居,把婚姻過成了一杯無滋無味的白開水――但我沒想到,這樣的故事其實并非故事,現實中的王學圻這么多年來一直這樣在過活,有媒體算過這段婚姻長達39年,離銀婚也就差那么一年兩年,主體傳播通道里的表述永遠是所謂正面和善意的,是為這段婚姻惋惜的,只有在邊緣角落或者有一兩個人才能體會到王大慶所說的“他的家一直是他和爸爸兩個人”的現實悲涼感。
北京每100對夫妻里,現在,有39對要面對離婚問題,只有61對可能有幸白頭偕老,而二三十年前的離婚率可能要小得多得多,這就是王學圻婚姻的不幸,這多年來,他從離婚率最低值時代熬到最高值時代,終于熬不住,選擇分手,從那個61跳進了這個39,其實,在當年的離婚率最低值時代,可能這樣的不幸已經在孕育里,在西城法院受理的王學圻起訴書中稱,1969年王經媒人與孫昌寧認識并確定戀愛關系。1971登記結婚,1973年11月育有王大慶,但婚后的生活,尤其是近些年是聚少離多,雙方性格差異較大,經常發生爭吵,自1998年至2006年的8年時間,妻子一直在國外工作,2006年回國后雙方分居至今,已4年。
寫在電視劇的美好婚姻,關于這么長的,有《王貴與安娜》,有《金婚》,那里面告訴生活中人的道理說來說去就是一條,即使當初兩個人是多么的沒有選擇地選擇生活在一起,即使兩個人的婚后生活曾經有多少多少的不和諧,但時間總會生生磨平你的一切,磨平你對個人幸福的更多渴望,磨平你的青春和朝氣,磨得你一聲嘆息,說這輩子就這么地吧,于是它再給你貼上紅彤彤的標簽,大書兩個字:幸福。
王學圻現在終于不想把自己那被磨平的生活表演給別人看,還生吞活咽地告訴世人自己幸福了――或者這樣的不幸婚姻才是種真正的幸福。
所謂婚姻。
旁人的議論,是假的。
時代的氛圍,是假的。
電視劇和電影里渲染的幸福,是假的。
只有自己的體會和選擇,才是真的。
我們是應為真的真誠祝福還是應為假的矯情歡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