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的是:伴隨著《南京!南京!》的上映,那段令無數中國人痛不欲生的、發生在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事件將會被往事重提。而這個沉重的題材勢必在中、日等更廣泛的人群中引起爭議。我想陸川已經做好了迎接各種挑戰的思想準備。同時陸川也在《南京!南京!》這部電影中提出并回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當今,中國人該如何直面和日本人的那段歷史?!或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陸川的電影就是他的一個答案。
陸川在《南京!南京!》中以多種視角解讀了南京大屠殺之于中國人的傷害,他也從一個日本軍人角川的視角出發,解讀了戰爭帶給包括日本人在內的所有人的傷害。影片描寫了角川如何從一個普通士兵變成殺人機器,之后當他在戰場上失去自己喜歡的,要與之結婚的女人時,他的信念以及生活的勇氣被殘酷的戰爭逐一擊碎,他除了是戰爭的施暴者,也同樣是受害者。他用最后的自殺對戰爭提起了控訴。從這個角度來描寫戰爭,在中國電影導演中是少之又少的。以往的戰爭片我們只有憤怒。而陸川的聰明就在于他在影片中突出了多種視角。一方面有往國際市場奔的意圖,另一方面也是一種開放式的姿態。從側面也反映了中國電影的進步。我們渴望中國電影更加進步,再進一步。
銘記那段慘絕人寰的歷史,并非就是銘記仇恨,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所有漠視“南京大屠殺”的行為都意味著靈魂的背叛。古人早就如此教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紀念“南京大屠殺”無非就是讓生活在安樂中的我們有一點點憂患意識。我從媒體上看到,《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制片人安妮彼克說:“歷史是沒有國界的,南京大屠殺是反人道的罪行,我們希望用鏡頭保存和傳播這一歷史真相。”這也就意味著,在對待歷史的態度上,無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都應該是開誠布公的,是要深刻反思的。任何一個強大的民族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將有海納百川之胸懷。
在《南京!南京!》中,唐先生為了挽救妹妹、妻子、女兒用出賣消息的方式辦了一張“良民證”,后來用事實證明“良民證”在殘酷的泯滅人性的戰爭中就是一張廢紙,沒有任何保障作用。以致他在臨危之際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軍官出走,并告訴日軍:我老婆懷孕了。這就是一種中國精神的升華。在影片中,這種精神無處不在。
看《南京!南京!》的人比看《赤壁》的人高尚。作為影評人我搞不明白吳宇森為何淪落到以黑幫打斗式地惡搞來戲謔三國人物,按理說,到了他這個年紀他這么聲望完全不必讓自己背負惡名,但他還是這么隆而重之地打鬧了一翻。不過,導演青年的陸川在這點上并未向導演老年的吳宇森看齊,僅憑這點,陸川的電影就應該受到尊重和支持。更難能可貴的是,陸川嘗試了用多視角來詮釋南京大屠殺,通過黑白色調企圖還原歷史真相,并通過不同人的反思向戰爭說“不”。所以我說,看《南京!南京!》的人比看《赤壁》的人高尚!因為這樣的電影并不娛樂,甚至很沉重,能夠看下去,并引起共鳴,都足夠高尚。
在電影首映時,日籍演員無不感慨地說:我們不要戰爭,永遠都不要。這難道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聲?中國人該如何直面和日本人的那段歷史?《南京!南京!》里的解讀與反思有借鑒意義。文/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