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音樂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正青春》第六期火熱來襲,莫華倫、王晰、阿蘭·達瓦卓瑪、霍元圓、龐龍、萬羽翼、吳澤、鹿先森樂隊、胡晨韻、五聲潮音樂團等經典傳唱人相繼登臺,用飽滿的熱情演唱,不斷釋放古典詩詞的美好能量。
感受辛棄疾筆下的“中國式浪漫”
解鎖古典詩詞里的美好祝福
雖然古人和今人隔著悠悠千載,但在“考試”這件事上,卻具有穿越時空的共鳴感。借助那些流傳千年的詩詞,《經典詠流傳·正青春》為每一位即將奔赴考場的青年,送出美好的期待和深深的祝福。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鷓鴣天·送廓之秋試》是辛棄疾送給門生范開的一首贈別詞。作者采用“大鵬展翅”“丹鳳朝陽”“鯉魚躍龍門”等典故,期待賢才書劍雙全,得以任用,這首富有中國式浪漫的詩詞,直到今天也極具美好寓意。鹿先森樂隊將民謠和搖滾曲風進行混搭,用一首《鷓鴣天》送給每一位心懷夢想,志在四方的青春少年。作品還邀請到上海民族樂團嗩吶演奏家胡晨韻助陣,古老的民族樂器一經吹響,瞬間營造出一飛沖天之感,讓人聽完滿懷希望。
唐代詩人王貞白在《白鹿洞二首·其一》中,描寫了自己的讀書生活,并寫下“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樣千古流傳的至理名言,以此勸勉世人珍惜光陰,不負韶華。龐龍攜手浙江音樂學院的兩名學生萬羽翼和吳澤共同演繹《光陰寸金》,以情景式演唱娓娓道來珍惜時光的重要性。跟隨緩緩流淌的音符,觀眾面前仿佛浮現出一幅十分美好的青春校園景象。在場嘉賓紛紛主動地分享起惜時觀點,留下諄諄教誨。
惜時詩篇中,漢樂府的《長歌行》也是不得不提的傳世佳作,被認為是漢代版的“青春贊歌”。此詩以“托物起興”的寫法,通過朝露、葵菜、百川等自然景物描寫,奉勸人們珍惜時光,大有作為。五聲潮音樂團用傳統民樂演繹詩篇,借助二胡、笛子、古箏等樂器彈奏,在融合碰撞中讓民樂更加流行。值得一提的是,五聲潮音樂團還帶來改良版古箏,展示了當代年輕人的守正創新精神,一首民樂版《大風車》直接點燃現場氣氛。
在最好的時代展現最美的青春
跟隨“詩仙”李白壯游最美三峽
除了為即將奔赴考場的學子們送上祝福,本期節目也為這些馬上就要轉換身份踏入社會的青年人,送上激勵。
人人都愛少年時,有一位詩人因詩歌主張“少年”備受后人贊譽,他就是世稱“隨園先生”的清朝詩人袁枚。袁枚倡導“性靈說”,認為詩文創作應該抒寫性靈,在《湖上雜詩》一詩中,他精準把握二月的氣質,通過刻畫唯美春景和踏青閑情,展示自己對青春的渴望,讓人情不自禁地體味到青春的可愛。一句“老夫心與游人異,不羨神仙羨少年”成為不少人最真實的心聲和寫照。莫華倫與北京市少年宮合唱團的小朋友們結合詩詞內容,在一唱一和中帶來一首洋溢著少年氣息的青春之歌,深深感染到現場觀眾。
青年李白胸中滿懷理想與抱負,對未來充滿期待,在出蜀漫游途中,他大筆一揮,激情寫下《渡荊門送別》。“詩仙”縱情觀賞著沿途兩岸高聳云霄的峻嶺,還十分富有想象力地將月亮當作天鏡,創作出來的這首詩意境高遠,盡顯詩人的胸懷和展望。王晰和霍元圓在男女對唱中縱情展現音域差帶來的反差美,當沉穩的男低音搭配高亢的女高音,人們眼前頓時浮現出雄渾壯闊的大山,還有清澈干凈的流水,一幅壯麗的三峽美景圖卷就這樣在腦海里徐徐展開。
有“詩家夫子”、“七絕圣手”之稱的王昌齡,雖然在作品數量上不及以上詩人,但幾乎每一首詩都是精品,描寫青春少女的《采蓮曲》流行迄今,令人一再詠頌。“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采蓮曲》生動刻畫了置于荷花叢中的采蓮女,給人以無限遐想,充分展示了富有青春氣息的少女美。阿蘭·達瓦卓瑪牽手四胞胎姐妹,置身唯美的“蓮池”舞臺,通過歌聲和琴聲,為觀眾縱情描繪了一幅詩情畫意的采蓮畫卷。整首音樂旋律親切流暢、清新質樸,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美感,也詮釋了青春的另一種姿態。
在最美的年華,綻放青春之花。《經典詠流傳·正青春》第六期將于周日晚八點檔播出,鎖定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感受經典詩詞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