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鄧州市遠大廣電融媒集團有限公司、秉德行遠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張玉中執導的電影《突破口》定檔12月17日全國上映。影片改編自1948年解放鄧縣的真實戰役,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回顧歷史緬懷先烈。
多重含義“突破口”自有玄機
就電影來看,“突破口”首層意為桐柏軍區第三軍分區在一舉攻下鄧縣桑莊寨之后,面對著不止有內外兩城,城外護城河蓄水時、河寬七丈左右、水深都超過一丈,并且河底布滿鐵網等一系列防御工事。如何找到有利的突破口,是戰士們的頭等大事。
第二層含義,則放眼于整個戰事。1947年6月,劉鄧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橫渡黃河,挺進大別山,開辟了中原戰場。解放戰爭也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當時為了鞏固和強化大別山根據地,劉鄧首長及時決定在河南、湖北邊界開辟桐柏根據地。而在這片土地上,地方反動武裝強大,尤其是電影中的關鍵地區——鄧縣。所以拔掉這顆“鄧縣”的釘子,對于穩固大別山根據地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更深的含義即為,國民黨司令丁大牙守城無果后懊喪的一句話道出了真諦,“王世祥槍殺百姓的那一刻,這場仗就有了結局。共產黨在我之上,民心才是真正的突破口。”以小見大,解放戰爭的勝利,除了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必勝信心之外,最為關鍵的是中國共產黨贏得民心、匯聚民力、從而獲得了最廣大人民的衷心支持。
以現實為基底 團隊嚴謹認真
電影《突破口》劇組拍攝布景方面,盡最大程度真實還原解放鄧縣時期的風貌。劇組多次去往當地檔案館查閱歷史資料及一本畫冊。這本畫冊什么名頭?據當地媒體報道:“時任鄧縣文化館館長陳付德告訴記者,文化館派從小熟悉鄧州城,有美術功底的王國道,為連環畫創作組,畫出1948年的鄧州城。他經常和三位畫家一起實地走訪,在他自己記憶的基礎上,多方求證。力保準確可信。”電影執行制片人王利鴿也曾受采訪時講到,檔案館為電影拍攝給予非常大的幫助,是布景、后期制作等工作的主要依據。
影片在完善劇本的過程中查證了鄧州文史,依據歷史對歷史人物與創作出的人物進行布局與推演。導演闡述:“探究歷史,拼接碎片,摒除概念和圖解,通過個性化的人物塑造和真實可感的故事努力“還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后“立足”過程中的壯舉是本片的主旨。”
以具體故事為內容 各人命運相交錯 展現戰爭群像
電影《突破口》中,演員何云龍所扮演的郭文庚,展現了角色人物的復雜性。他的選擇與處境,串起了整個故事的起承轉合。就像導演所說,“要在真實歷史的界面上,進行深度挖掘,以增加人物的厚度。”重故事、重故事情節,將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有機的結合,并幫助觀眾在故事中感受英勇奉獻的先輩精神。
革命先輩們并肩作戰,不斷有人挺上去,扛起浮橋,逼近城下。看似只是為這場戰役打下了突破口,實則是換來民心,為民所愛戴。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電影《突破口》的上映,讓觀眾銘記更多的英雄!回顧歷史,吾輩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