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突破口》由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總后勤部政治部創作室主任周大新擔任總策劃、藝術總監,原八一電影制片廠廠長明振江擔任總顧問,原八一電影制片廠故事片部導演室主任、著名導演張玉中擔任總導演,何云龍、萬潼、馬詩紅、娜仁花領銜主演,將于2021年12月17日上映。
影片上映在即 一覽看點要點
電影《突破口》是由真實史實為背景,加入藝術化的創作相結合。主要講述,“中國共產黨桐柏三分區偵查連長郭文庚(何云龍飾),為獲取到最新的鄧縣城防圖,從而打開這場戰役的突破口,深入敵軍內部的故事。而彼時駐軍在鄧縣的國民黨將領丁叔恒(丁大牙,馬詩紅飾),在個人關系上與郭文庚也互有恩情。抗日戰爭時期,丁大牙不僅是郭文庚的老師,在關鍵時刻還被郭文庚救于水火。郭文庚失蹤之后,丁大牙夫婦一直照顧著他的戀人,將其視為自己的親女兒。而在這一系列關系之下,郭文庚如何應對丁大牙有可能做出的“恩威并施”?這將是本部影片關鍵的看點之一。”
其二,鄧縣內外兩層城墻堅固難摧,外墻也有護城河的庇佑,可謂是易守難攻之地。南有刁水,北有湍河,再加上丁大牙的防御工事布置地極其嚴密。如何找到實際“攻城”的突破口。此為又一看點。
而在敵我雙方對待當地老百姓的態度、作風上面。只有領略過電影劇情之后,才能感受到其深層的含義。再現鐵血軍魂,意志堅定而不屈的戰士們,扛起浮橋,緊逼城下。中國共產黨為在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爭取創建起的環境與生活,需要我們后輩每個人的愛惜與尊敬。
鄧州輩出紅色人物 前世今生共成長
習仲勛是從陜北黃土地走出來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出生于陜西富平。而他的祖居地河南鄧州(1913-1988年稱鄧縣)則鮮為人知。1958年6月15日,時任國務院秘書長的習仲勛隨周恩來總理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勞動,在休息時他向總理等人談到:“我的祖籍在河南鄧縣,那時祖父只有二畝半地,加上天災、匪禍連年不斷,舉家逃到了陜西富平。”
他投身革命后,先后任陜甘邊革命委員會主席,中共陜甘邊特委代理書記、軍委書記,陜甘邊蘇維埃政府主席等職。1935年9月他在陜北“肅反”中被關押,獲釋后,得知參與營救他的西北保衛局科長,建國后曾任水電部副部長的劉向三也是河南鄧縣人。習仲勛很是高興,他關切地問,“你家在鄧縣什么地方?”劉向三回答是羅莊劉崗村。習仲勛高興地說,“我是十林習營人。”劉向三,“離我老家很近,兩村相距不過20來里路。”劉向三向習仲勛談了鄧縣的許多風土人情。從此,兩位革命同志、同鄉演繹了長達近70年的深厚情誼。家鄉鄧縣的情況成了他們交談中永恒的話題之一。
對于鄧州(鄧縣),無論是在早年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在建國后的社會主義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習仲勛一直懷有濃濃的故土情懷。他生前十分牽掛祖居地,并與祖居地鄧州十林習營村宗親及鄧州鄉親常常有來往。
據了解,習仲勛經常對孩子們說:“我們有三個家,陜西富平、河南鄧縣和北京現在的家。”習仲勛之所以這樣說,也許就是想讓他的子女們記住習家的遷徙淵源。同時,也體現了他對祖居地鄧州的深深思念與眷戀。
2021年5月,習總書記在南陽觀察調研并發表了重要講話,為當地政府做好“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指明了方向。鄧州市將堅持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強化擔當,務實重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推進“兩山”基地創建,持續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守護好鄧州的藍天碧水和凈土。
拍攝制作需打磨 導演團隊攻克“突破口”
導演講到,“關于人物塑造和人物命運的展現方面,每個人物都應該有自己的個性空間,才有可能達到劇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例如王新生(王星瑋)這個角色,他在看到自己原本的信仰崩塌時,自己頓時失去一切重心,甚至當即了斷自己的性命。這位“覺醒者”一聲槍響,響徹落荒而逃的丁大牙府邸,像一記沉痛的哀嚎,響徹天空。
“達成戰爭影片的新突破,審美上的真實是一部電影存活的根本,也是實現創作突破的根本。”不論是劇本的細致扎實,服化道方面的質感、年代感、地域特色也要可信度高。在影調和拍攝手法上找到點位,拍攝方法的創新是實現戰爭影片突破的突破口。
整個拍攝是在冬日進行的,據顧三扮演者同樣是這部影片的演員統籌段衛平所說,“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鄧州的老百姓和鄧州的市委市政府,對這部戲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尤其是飾演戲里群眾演員的老百姓,那么冷的天,十一十二月份、一月份光著膀子說下水就下水。給我感觸很深。”民族的自豪感在此,油然而生。
電影《突破口》,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鄧州市遠大廣電融媒集團有限公司、秉德行遠影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