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www.yule.com.cn “看著他們年輕的臉,我破防了”“致敬先輩”“原來‘最可愛的人’是這樣為我們拼來了山河無恙”“多幸運生在當下”……彈幕、微博、豆瓣等,網友們留下高度一致的評價。
昨晚,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出題、組織創作的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功勛》重磅登場。首個單元《李延年》播出,貼近歷史真實的影像把觀眾帶回歷史的“現場”。從談判桌到沙場,從戰前的縝密推演到前線的舍生忘死,在沉浸式觀劇體驗中,觀眾為能文能武的李延年折服,為無懼美軍王牌誓要保家衛國奉獻青春乃至生命的人民志愿軍戰士動容,更真切體會到70多年前“最可愛的人”是怎樣浴血奮戰捍衛了新生的共和國、拼來了從此山河無恙。
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理想照耀中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展播活動劇目,《功勛》取材于首批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真實故事,以“國家敘事、時代表達”的藝術手法,用單元劇的形式,將功勛人物的人生華彩篇章與共和國命運串聯起來,詮釋了他們“忠誠、執著、樸實”的人生品格和獻身祖國人民的崇高境界。
《功勛》由春羽影視制作發行,著名導演鄭曉龍擔任總導演,李小明任總編輯,曹平、敦勇任總制片人,王雷、雷佳音、黃曉明、郭濤、蔣欣、佟大為、周迅、黃志忠領銜主演。每晚黃金檔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首播,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三家網絡平臺同步上線。
以懸念編織戲劇張力,引人“一秒入戲”
《李延年》單元由毛衛寧導演,劉戈建/李修文編劇,講述抗美援朝戰場上由李延年(王雷飾)擔任指導員的三營七連如何奪回346.6高地并頂住敵人多次反撲的故事。
拍戰爭戲、謳歌戰斗英雄,《李延年》單元并不急于從戰事切入,而是先拍文戲,以懸念編織戲劇張力的同時,鋪陳歷史背景。眾所周知,新中國成立初期,中美兩國的國力軍力差距懸殊。在此背景下,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什么出國作戰,又憑什么能以弱勝強?第一集開篇,劇集用一連串不同意義的“交鋒”拉開歷史縱深。
談判桌上,美軍氣焰囂張,中方代表寸土必爭,新一輪戰斗一觸即發。志愿軍某團三營駐地,劍指346.6高地的作戰部署同樣火花四濺,五個山頭、三支連隊,圍繞誰是主攻、誰是助攻,一番沙盤推演,讓熒屏前的軍事迷直呼過癮。隨后,鏡頭又先后探入營指揮部和密林間的部隊駐地,一邊是營里根據最新掌握的國民黨特務投誠美軍的情況,決心在部隊內開展緊急政治審查;另一邊則是剛剛被委以重任的七連發現了“逃兵”。
小米加步槍怎樣打贏飛機加大炮?沙盤推演中的一番作戰思路能不能通過實戰檢驗?“開小差”的戰士命運幾何?七連其他“解放戰士”將在大戰到來前面臨怎樣的處境?而李延年作為七連指導員,又該通過什么樣的思想工作在最短時間內穩定軍心、鼓舞士氣?有網友贊嘆:《功勛》的幾場文戲有著四兩撥千斤的力度,在講清楚346.6高地一戰歷史背景的同時,用懸念的疊加烘托出了大戰前的緊張感。
富有感染力的“人”,引觀眾致敬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共和國勛章”、特等功、一級英雄,這些都是李延年被授予的勛章與褒獎。至高無上的榮譽怎樣具象化,功勛人物怎樣塑造得可親可信,一直以來都是英模人物題材創作的重點。《功勛》之《李延年》用立體而富有感染力的“人”來破題,讓觀眾從有血有肉的人物身上感知、致敬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作為驍勇善戰、有膽有識的戰斗英雄,李延年在戰場上的彪炳戰績是他相對為人熟知的A面。但《功勛》向觀眾展示的,不只是一員戰能勝的武將,還是一名信仰堅定、胸襟開闊同時知人善用的政治思想干部,是李延年同樣了不起的B面。沙盤推演時,他既能洞悉計劃背后的深意,也坦然面對主攻還是助攻的戰術分工;為小安東力勸一眾將士時,一番話入情入理,燃點與淚點兼具;扳機扣動后,他發射的子彈擦著小安東頭皮而去,許多網友與劇中人發出相似的感慨:精準如斯,眼光格局與軍事技術缺一不可。在演員王雷的準確演繹下,一位能文能武的戰斗英雄形象初露端倪。
“志愿軍戰士不是生來勇敢,但他們每一個都在詮釋‘最可愛的人’是如何煉成的。”有網友這樣留言。《李延年》前兩集,劇中塑造的一組群像也得到了觀眾認可。三營長、韓冬年、劉家龍、小安東、羅厚財、陳衍宗、李源、王毓文……他們是70多年前響應祖國號召跨過鴨綠江誓要保家衛國的志愿軍將士,他們也是那個年代普普通通的年輕人。陳衍宗文化水平不高還有點個人英雄主義,寫血書請戰的秀才沒能如愿去到戰斗班,羅厚財總是惦記著美軍的先進武器,如果說后續劇情中可以預見的流血犧牲是英雄書寫的必然,那么前兩集中塑造的一個個鮮活各異的“人”,呈現的則是“英雄前夜”。有網友評價:“原來英雄還能這樣拍,他們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補足,但滿腔的愛國情與一股子血性足夠動人”。
正因為劇集開端立住了“人”,當大戰開啟,這些鮮活的浴血奮戰的身影,更為觸目驚心。社交媒體平臺上,灑落著讓觀眾“破防”的一幕幕:小戰士踩中松發雷,為了掩護潛伏部隊,他忍著腹部槍傷保持兩小時一動不動,完全靠鋼鐵般的意志撐到沖鋒號響;有戰士被美軍的汽油彈打中,滾著一身烈火也要撲向敵人,哪怕尖刀刺進胸膛也絕不撒手,留下焦黑卻保持戰斗姿勢的遺體;有人為讓爆破筒達到最佳射程,不惜以血肉之軀沖出戰壕……
如是場景,讓觀眾眼眶發熱,“都是老百姓的兒女,都有內心最柔軟的地方,但敵人真正來臨時,他們每一個都是無所畏懼的戰士”。如是場景,也讓觀眾對劇中李延年的臺詞有了進一步感知,“為了祖國和親人,我們不怕死……我們讓敵人知道,我們的國家無比強大、不容欺辱!”
電影級質感,營造歷史真實氛圍
《李延年》單元由毛衛寧執導。在他的個人職業生涯里,這位曾獲得飛天、白玉蘭等權威獎項的金牌導演,曾執導過上百部/集主旋律劇目,其中包括《十送紅軍》《戰旗》等戰爭題材劇。豐厚的積累為《李延年》的創作打下扎實基礎。
歷史上的346.6高地一戰發生在1951年10月。為了真實再現當年戰況,《功勛》之《李延年》劇組在中朝邊境350.2高地即與當年相似的地理環境中搭建了拍攝場景,劇中所有的戰壕、堡壘均為實景搭建,并調用了四輛坦克投入拍攝。同時,這支擅長軍事戲的團隊用九臺6K攝像機參與拍攝,力求在堪比電影級的鏡頭質感里,為觀眾營造“沉浸式”追劇的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帶領觀眾重返“歷史的現場”,演員們在拍攝時首先讓自己“返回”70年前的人物狀態。包括主演王雷在內,所有演員都把劇組的戰壕當成自己的“戰場”。在每場道具燈光調整準備時,大家都在戰壕內等候,讓身體始終保持備戰狀態,隨時都能沖鋒,穿越密集爆破、槍林彈雨。
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一一化作視覺沖擊,反復觸動著觀眾。網友留言:“《功勛》仿佛把人帶回到70年前,我能看見英雄李延年沉穩堅毅有膽有識,我也在期待小戰士們悄然成長,拼來這場贏得世界尊重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