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www.yule.com.cn 山野、驢車,新娘舉著給未來丈夫納的布鞋沖自己腳底比劃一番,70多年前那位沒裹小腳、性格直率的女青年風風火火登場了。整整六集,她從未真正離開她的鄉土。事實上,主角的原型“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申紀蘭一輩子腳踩大地。
半個多世紀前的農村“她故事”如何跨越時空,對話今天的觀眾?《功勛》之《申紀蘭的提案》播畢,編劇鞏向東、導演林楠為首的主創團隊從人物的質感、情感、代入感三個維度破題,讓觀眾在了解申紀蘭首倡男女同工同酬并推動其寫入憲法的重要功績同時,也在這位一生扎根土地的勞動婦女身上,讀懂功勛人物與時代發展的同頻共振。
質感:現實主義創作,回歸土地與農民的本真
與《功勛》已播的前四個單元相比,《申紀蘭的提案》可謂起筆于人物微時。1946年的申紀蘭,一名舊社會里向往新生活的普通女性,尚未認字學識,更不消說建立功績。電視劇帶著觀眾去認識申紀蘭,走出的第一步,便是回溯。
單元開篇,皮影剪紙“打板”、山歌開場,極富特色的山西民間藝術導航,故事從一個航拍鏡頭開始,一場迎親戲一下就把觀眾帶到了故事規定的時空環境中。在那里,觀眾見到的,尚不是此后為新中國男女平等事業建立重要里程碑的功勛人物,而是言不深、詞不麗、手不停、腳不歇的“大蘭子”。她有的是一雙勤勞的巧手、一顆甘于奉獻又敢闖敢拼的心。
秉持現實主義創作態度,電視劇用豐富可感的細節營造出70多年前西溝村的地理空間與彼時人物的獨特質感。環境空間上,山連著山、溝連著溝,黃泥墻、黃土路、煙熏火烤的石頭外墻、露著斑駁雜草的建筑外立面等,都是那個年代的貧苦環境。劇組對質感的追求,還突出體現在人物的服飾妝容和行為細節上。由于長年與土地耳鬢廝磨,所有人補丁連著補丁的衣服上幾乎都沾著泥土氣;由于日曬又缺水,嘴唇干裂、面色黝黑成為村民的普遍樣子;由于物質生活匱乏,一碗小米就能成為莫大的幸福。無論是下地干農活,還是在院里紡花,大蘭子和一眾姐妹的一招一式都契合農村婦女的形象。
豐富可感的細節形成了高度可信的故事場域和樸實的藝術質感,在與故事世界、人物精神世界的同構中,給予了觀眾沉浸式觀劇氛圍。
把情與理寫得深透,人物的精神華彩不斷顯影
如果說回歸土地和人物的本真,為劇情打下了穩固的基礎,那么深入挖掘角色內心,去尋找申紀蘭帶領婦女打破舊俗下地勞動、爭取婦女勞動權利的內生動力,便是劇集成功之本。
現實中,人大代表申紀蘭是人民與土地的赤子,她深愛著西溝村與西溝村的人民。《申紀蘭的提案》所塑造的大蘭子形象,之所以立得住,同樣因為她的根基扎得深、立得穩。劇中有個情節,縣里的秘書來找申紀蘭,在村頭詢問二大爹,好一會兒,后者才恍然“你說的是我們這兒的大蘭子啊”。雖是過場戲,卻折射出申紀蘭與西溝村百姓的濃濃鄉情。
《申紀蘭的提案》里,主創通過申紀蘭與周遭角色的情感交互、碰撞,將她的膽識、見地、魄力寫得入情入理。
紅綢聯結山兩邊。大蘭子與大海從成親那天起,就注定了漫長的分別,但劇本并沒讓大海在申紀蘭走向人生高光的路上缺席。他倆有情感基礎,所以申紀蘭的到來,讓西溝村里的大姑娘秀芝看見了追求婚姻自主的可能。大蘭子與大海彼此傾心,所以戰地家書里,“我在前線作戰,你在后方進步,一樣都是為革命為國家”的文字,就是那個年代大蘭子極其樸素的前進動力。
更直觀的情感鏈接存于一眾女性角色間。倪萍飾演的婆婆雖沒什么文化但深明事理。大蘭子想開紡花組,想要去縣里討任務換小米,想帶動婦女下地干農活,想爭取男女同工同酬,每一次,婆婆都用她的善良敦厚支持大蘭子的勇敢、包容她的倔強,從不拖后腿。也是婆婆,在大蘭子思念大海、為秀芝悲傷的那些夜晚,給了她倚靠的港灣,收容她在樂觀堅韌背面的偶爾脆弱。
菅紉姿飾演的秀芝在劇中是大蘭子最知心的姐妹。她總是無條件響應大蘭子的號召,學紡花,學干活,學著追求男女更平等的生活,還會挽著大蘭子的臂彎講一些女兒心事的悄悄話。對西溝村親切可愛的婦女姐妹,申紀蘭打心底里希望她們能活得更好,“能挺直腰桿兒做人”。
所以,在一眾姐妹撒肥、犁地、種樹,灑下無數汗水卻得不到與男社員相同的工分時,申紀蘭會提議勞動競賽,并通過勞動成果爭得了男女同工同酬的待遇。
有了合乎情感邏輯的內生動力,申紀蘭在西溝村尋求的婦女解放與地位,不是其他人口中的“瞎折騰”,而是為了更多姐妹能得到公平的勞動權益、為了那片土地上的鄉親能過上美好生活的改革突破。
在觀照當下的價值中,打開命運共同體的感知
作為一部謳歌功勛人物為新中國男女平等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電視劇,《申紀蘭的提案》里有兩個頗為特殊的角色:歪歪與李隊長。
歪歪本是西溝村里不太受待見的角色,窮困潦倒、五體不勤,除了村里四處游蕩,就是跟大嘴等一眾婆娘拌嘴。他的出場,是蹲在石磨上邊看熱鬧邊扒拉碗里的苞米,一副無所事事的模樣。劇本在這個角色身上投入了極大的善意。因為想吃上一口小米,歪歪申請加入“老爺們兒看不上”的紡花組。四下嘩然,倒是申紀蘭一錘定音,說好的男女平等,那么男同胞也能加入清一色娘子軍的紡花組。這個情節放在當下探討“真正兩性平等”的時代氛圍中審視,無疑有著深刻意義。
左小青飾演的李隊長,在劇中對申紀蘭是個亦友亦師的角色。對于從舊社會進入新中國的西溝村村民,李隊長代表一種時代的新氣象,在她身上,獨立自主的女性意識、科學教育的普及意識、艱苦奮斗的拼搏意識,兼而有之。她的到來或者說新中國的誕生,堅定了申紀蘭帶動更多婦女挺直腰桿做人,在“男女都一樣”的新社會里謀求婦女勞動解放的信心。
故事到1954年申紀蘭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推動男女同工同酬寫入憲法處暫告段落。但《申紀蘭的提案》在尾聲用一組新聞視頻展示,現實中,時代始終向前……
跟隨劇中人一路走來,觀眾領略的不僅是功勛人物申紀蘭的精神高度,還在觀照當下的價值中,打開了命運共同體的感知。就像主創曾期許的——如果有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看完后覺得,現在的生活是曾經無數的申紀蘭們用她們平凡樸素的每一天、用他們的辛苦勞動一點點換來的,是功勛人物以青春理想融入國家命運、時代需要所成就的,那么當年的“她故事”在當下也有了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