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紀錄電影《大學》全國上映。歷時三年的伴隨式紀實拍攝,超過1000小時的素材積累,電影通過鏡頭真實紀錄了一所清華園與四位清華人的故事,他們之中,有學子亦有教師,真實再現了大學校園里永恒的青春與理想、信念與堅守。
“希望你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成就有意義的人生”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曾在2018級本科新生開學典禮上說過:“希望你們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成就有意義的人生”,而影片正是通過四位處于不同人生階段的清華人的故事,講述了對于他們而言什么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人生。銘記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存家國天下之情懷,行造福百姓、強大祖國之實事。影片看后讓人備受鼓舞,為之動容。
十年寒窗苦讀,一朝圓夢校園。一位剛剛度過18歲生日的“00后”高三學子,帶著父母的期待和家人的祝福,考入心儀的學府清華大學,在逐漸適應大學生活的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一位在象牙塔里苦讀九年的博士畢業生,面臨就業的選擇,是留在清華教書育人,還是去基層造福一方百姓?在經歷了艱難而糾結的心理斗爭后,他揮別象牙塔,決定去基層追求夢想造福一方百姓。
一位旅美十年的“哈勃學者”,在國外時已在天文學研究領域頗有建樹,但他為了制造一臺屬于中國、領先世界的寬視場光譜巡天望遠鏡,毅然回到祖國,應聘清華的教師。盡管擔憂、質疑的聲音時常在耳邊響起,但他依然堅持投身中國的天文事業。“做一臺天文望遠鏡要七年的時間,人生能有幾個七年?”
一位環境學院的院士,雖然已是83歲高齡,迎來了她的榮休儀式,但依然躬耕于三尺講臺,堅持站立上課。在她過去61載的教書育人過程中,孜孜不倦,謙卑有禮,為國家培養大批專業人才,以高尚品質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
雖然影片中的四位人物面臨的選擇各不相同,但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理想與堅持。
大學的意義:以腳踏實地追求星空理想
大學中既有慷慨鴻儒、大師課堂;也有三五好友、談天說地;大學不僅給了莘莘學子仰望星空和理想的窗口,也給了他們腳踏實地揮灑汗水、收獲知識的土壤。
站在更為宏觀的視角,《大學》用紀錄片的形式探討了一個更加深遠的教育命題,即現代社會的高等教育學府,在培育人才上究竟該遵循怎樣的教育之道。《禮記·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而這也正是紀錄電影《大學》想表達的中心思想。入學、畢業、入職、榮休,影片用四個人物展現了四個不同的人生階段對大學的理解,也從四個不同年紀的選擇與堅守中詮釋了大學的意義。
7月5日,紀錄電影《大學》在清華大學舉辦了首映禮。首映禮后,看過電影的觀眾表示:“這是一部樸實無華卻又意義非凡的大學紀錄片。清華大學作為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與希望,為祖國培養了許多高層次人才,也為祖國科學技術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清華人,中華人,當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致敬所有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貢獻的人。”
同時,在首映禮現場,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宣布正式啟動“追光公益行動”,邀請清華校友、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加入,組織中學生免費觀影《大學》的活動,以更多地講好中國高等教育的故事,在更大范圍內點亮青少年心中的理想之光。首批將優先面向縣域中學、中西部地區中學、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所在地中學、在基層工作的校友所在地中學等等,鼓勵當地青少年勇敢“追光”、理想當“燃”!7月3日,“追光行動”首場活動已落地湖南省慈利縣。
紀錄電影《大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品,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清影工作室、大禮糖影業(北京)有限公司制作,天津貓眼微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發行,北京源真文化有限公司聯合發行,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騰訊影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