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伽云集南都周刊傳媒智匯學堂,縱論“中國電影復蘇與IP自信”
8月29日,主題為“中國電影復蘇與IP自信”的南都周刊傳媒第三期“智匯學堂”,在廣州市海珠區智匯科技園舉辦。來自業界學界的大咖,與現場和線上觀眾一起,探討疫情后中國電影業發展、國漫電影的狀況和前景、樹立電影和文化自信等話題。其中,國漫大電影《木蘭·橫空出世》引發了全場有關傳統文化IP的打造與發展的討論熱情。
這場高品位論壇的背景是: 截至8月27日16點,2020年院線電影總票房正式突破50億,院線復工率已經達到了88%,共有9512家影院復工,觀影總人次達到1.4億。在《八佰》成功打頭陣的背景下,很多重量級大片《奪冠》《姜子牙》涌進國慶檔,這是否意味著中國電影已經復蘇?在即將到來的國慶檔中,倍受矚目的國漫《木蘭·橫空出世》也將上映。看似撞檔迪士尼真人動畫電影《花木蘭》的它是否會像片名一般橫空出世,成為下一部爆款的“票房黑馬”?
出席論壇的致辭嘉賓和圓桌對話嘉賓有:
廣東省影視文化促進會會長、廣東省電影家協會理事張海洋
廣州金川文化有限公司董事、國漫電影《木蘭:橫空出世》策劃人劉純
星光國際傳媒集團董事長、趙薇版電影《花木蘭》出品人王喆
中國國際動作導演/演員協會秘書長、深圳大視界國際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吳嘯
廣東省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評論與交流委員會主任、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周文萍
廣東省電影家協會理事、廣州金逸珠江電影院線總經理助理謝世明
出席論壇的電影和文化產業界嘉賓有:
63灣區國際文化藝術港董事長甘霖
廣東省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鄭炤魁
中國作家協會、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作家、編劇胡永紅
廣東戰狼電影集團董事長陳成
廣東盛世文化影視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吳明哲
星際傳播國際機構副總裁、廣東方陣電影產業有限公司副總裁伍凱航
星匯灣(橫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電影《一春》總制片人唐左
廣州都能影視制作有限公司總裁張能富
廣州千里產業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勤
參加論壇的主辦方領導有:
南方都市報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南都周刊傳媒董事長陳文定
南方都市報編委、南都周刊傳媒主編鄒高翔
南都周刊傳媒總經理左志紅
南方都市報文化娛樂部主任劉煒茗擔任論壇主持人
陳文定致歡迎辭表示,定檔國慶的幾部國漫電影皆是中華文化IP的代表。這樣的現象,一方面可能是代表著本土文化IP的運用與動漫影片將成為未來國產電影的一個熱門方向,另一方面,像“花木蘭”這樣傳統文化符號的現代化解讀,未來可能會成為有效的文化輸出密碼。
陳文定介紹,南都周刊傳媒以及南都娛樂周刊自成立以來不斷沉淀,通過強大的原生內容生產能力,媒體的資源整合優勢,以及跨行業聯動的執行力,形成了自己的獨特定位。成立12年來,南都周刊傳媒不停地在追趕時代與文化的潮流,抓緊行業變革的趨勢與方向。“智匯學堂”就是南都周刊傳媒的一次有益嘗試,希望借助這個平臺,與業界學界的大咖一起,為疫情后中國影業的發展建言獻策。
張海洋致辭表示,近年來,國漫電影的主題設置、故事敘述、角色塑造、特效制作等,都有重大飛躍,創造了票房奇跡。花木蘭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故事,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相信《木蘭:橫空出世》會再掀起國漫高潮,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疫情后的全面復蘇注入精神力量。今年疫情重創了電影業,但廣東電影人沒有放棄,面對現實,共克時艱,努力轉型,以更多更好的作品贏得口碑,贏得市場。
張海洋對媒體寄予期望:南都周刊傳媒兩份刊物——南都周刊和南都娛樂已經創辦12年,辦得很有特色,和南方報業里面的其它媒體形成了差異化發展。辦了12年,本身就說明了它的生命力。由主流媒體來主辦電影方面的論壇,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希望媒體多宣傳支持廣東電影,為電影人多提供交流展示平臺。
他呼吁大家走進影院,支持電影業。
本次“智匯學堂”的重頭戲,是電影業界的操盤者、院線代表、專家一起,進行圓桌對話。劉純、王喆、吳嘯、周文萍、謝世明五位嘉賓精彩對談,對疫情后中國電影的復蘇情況、國漫電影的狀況和前景,以及如何打造中華電影IP自信等問題發表高見。
滿載情懷與故事,我們能講好中國的花木蘭
劉純指出,大餐和快餐的區別即是電影和網絡視頻的區別。她永遠對院線電影充滿信心。院線大電影的制作也和小成本電影制作有著根本的不同。電影不只限于講好故事,院線電影需要資本的注入和高科技的制作。
《木蘭》的幕后創作人劉純說:“《木蘭辭》是中國人共同的教育記憶。如何在這種記憶中把握改編的尺度成了最困難的問題。《木蘭辭》中最經典的幾句話“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讓大家好奇身為女子的木蘭到底是怎樣在軍中生存、生活,在戰場廝殺。傳統中的孝道讓木蘭走上戰場,最后她卻又拒絕高官厚祿。她有著怎樣的精神追求?堅強、獨立,是木蘭屬于現代精神的品質。花木蘭是開放文化的代表。花木蘭的故事歡迎世界的不同解讀,而我們應該講屬于自己的木蘭故事。木蘭之后,金川公司還會推出有關“敦煌”的電影,結合從古至今“一帶一路”的傳奇故事幫助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中國電影一定會重新繁榮起來
王喆先生對于中國的電影市場復蘇持非常樂觀的態度,他認為電影作為一種娛樂方式是被大眾所需要的。王喆說:“電影是一種生活方式。中國電影是特殊的。”只要疫情不再反復,電影的供給跟的上,電影市場一定會重新回到2019年的繁榮局面。中國的電影市場從之前的60億票房到現在600多億票房,進步非常大,只要可以沉下心來做好電影,中國電影票房總有一天是可以趕超北美票房的。縱觀過去幾十年,北美票房并未有巨大的增長,而中國的票房總量卻在不斷上升。
關于《花木蘭》動漫,王喆先生表示:“我們當時選擇拍花木蘭正是因為迪士尼的花木蘭跟中國的花木蘭內核沒有什么聯系,只是借助這樣的一個符號而已。我很期待國漫花木蘭,可以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表達花木蘭勇敢做自己的主題。”
花木蘭作為在正史中沒有記載,故鄉和姓氏都是未知的人物,為創作者提供了寬廣的創作空間。2015年,《大圣歸來》宣布了中國動漫的崛起。之后幾乎每一年都有堪稱“爆款”的動漫登上院線,他希望這一次國漫《木蘭》也能夠迎來屬于自己的輝煌。
我們已經走出了至暗時刻
作為影院放映一線的從業者,謝世明表示,我們已經走出了至暗時刻。疫情后觀眾回歸影院的心情十分迫切,復興的第一周票房每日持續走高。這其中還有不少紀念意義,許多觀眾留下票根并拍照。但是第一輪新鮮感之后,上百部的小體量影片無法支撐起整個電影行業。在壓力下,大制作《八佰》提前點映。從21號開始,日均票房破1.5億。七夕票房在限流中達成了歷史新高。《八佰》帶來了復蘇。“中國電影市場和觀眾還在”。接下來的問題,是要有源源不斷的好影片供給院線。
談到國漫電影,謝世明表示:“在新世紀以來,國產動畫走過低幼的改編之路,09年之后,國漫慢慢崛起。例如2015年的《大圣歸來》以及隨后的《大魚海棠》等。”
中國電影道阻且長
吳嘯作為電影投資者,他認為《八佰》的復蘇是個暫時的現象。觀眾的觀影習慣在近兩年中已經發生了質的改變,轉向自媒體和短視頻。院線依然需要幾年時間來恢復曾經的狀態,可能今年乃至明年都很難實現。行業制作整體處于停滯狀態。由于終端市場發生了變化,所以從投資的方向也會向網絡大電影靠攏。未來可能是院線和網絡齊頭并進的時代,現在的市場也有在盲目追逐一個題材的現象。
吳嘯表示:“我們的電影從業者要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美國制作的票房在中國曾經超過60%,所以要學習美國電影工業的長處。這其中包括全球工業化的流程和前期制作的全程介入,制造精算系統,完善制片管理系統,再發揮中國本土化的優勢,推動中國電影工業的成熟。”
電影就是在消失的呼聲中成長
周文萍提到轉戰線上的《囧媽》,說明電影播放轉向線上是無可置疑的大趨勢。電影自誕生之時,就是在消亡的聲浪中成長起來。電視出現時,電影行業其實也遭受了巨大的沖擊。電影自此開始尋找電影的不同,將觀眾迎回影院。電影要永遠記住自己的優勢:最大的銀幕。
她特意去《八佰》的首映,而且堅定地選擇了IMAX巨幕。周文萍強調:“電影能夠提供奇觀性、壯觀的影像和最震撼的視聽享受。電影創作人的熱情也永遠存在。好萊塢的工業化已然成熟,而中國的電影工業化依然在路上。《流浪地球》和《八佰》雖然是工業化代表,但也是個案。中國電影未來必將經歷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中西IP的開發其實是文化視角的不同。回顧影史,黑白電影時期就有的花木蘭在中國的文化下是保家衛國的精神。然而,儒家的“忠”“孝”精神并沒有進入西方的迪士尼電影。
周文萍強調:“在迪士尼中,花木蘭的“叛逆”被放大,更多的是對自我和愛的追求。在宏觀的文化層面,這是對木蘭理解的豐富,也是對女性角色意義的拓展。在不停發掘文化內涵的熱情中,我們依然要保有冷靜的態度。IP的開發方興未艾,我們要學會怎樣講好故事,從根本上吸引觀眾進入影院。”
花木蘭不只是花木蘭,她是傳統文化中國女性精神獨立的寫照。她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思想,她是兼具忠義和勇敢的化身。帶著對《木蘭辭》中未盡之語的延展,國漫《木蘭.橫空出世》必能接過“國漫崛起”的接力棒,講好與時俱進的花木蘭傳奇。這個十一,走進影院坐下,在大銀幕上看屬于我們中國的女孩——花木蘭。
在兩個多小時的熱烈討論后,本次“智匯學堂”圓滿落下帷幕。南都周刊傳媒“智匯學堂”,通過專題演講、圓桌對談和網絡直播等方式,邀約學者名流、行業領袖等,分享對社會各領域的見解,講述有價值、有內涵的高品質內容,以多樣化形式,打造跨圈層式溝通的強力 IP。
如果下一次你也想參加這個有知識有趣味有情懷的學堂,請關注“南都娛樂周刊”公眾號。我們期待在現場不見不散。
策劃:南都周刊傳媒
采寫:王卓嬌 深度訓練營_余亦婷 梁晨(劉田 樊博 黃江波對此文亦有貢獻)
直播:南都APP_歐陽云蔚 衛志凌 張靜薇 南都娛樂_陳逸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