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走訪了40集電視劇《井岡山兒女》的編劇肖霖生老師。
“編劇和寫作都是聰明人干的活兒,聰明人聰明,干得是大事,像我這樣的人,笨,就只能干編劇這樣的笨行當,而且一干就是大半輩子了……”當我有幸聆聽和認識著名編劇肖霖生,并準備記錄一些他的從業金點子時,他開篇的話,一下子就讓我愣住了。
拿著手里的履歷:肖霖生,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會員,國家一級編劇。由其擔綱編劇和制片人的影視作品多次斬獲電影、電視劇“飛天獎”、“五·一工程獎”、“金雞百花電影節優秀新片獎”、第五屆好萊塢中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天使”大獎、第15屆世界民族電影節“最佳制片人”和“最佳新人獎”,第六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紅楓葉入圍獎”,其編劇的電視劇80年代就在中央電視臺接二連三的播出。先后出版有《中國當代劇作家選集-雨林劇作集》《雨林影視劇作選》等著作。這不太像是“笨人”干的的事啊?
我們切入了正題,從這次獲得國家重獎的電視劇《井岡山兒女》談起。肖霖生老師說這部電視劇是在江西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創作的。而創作初衷和靈感,是來源于一部小說《風雨少年》,小說的作者是一位已經80多歲的中央黨校老教授陳瑞生。江西籍陳老的父母都是當年參加長征的紅軍,他父親陳正人是江西省第一任省委書記。小說寫的是1934年,紅軍撤離井岡山開始長征,一些紅軍孩子及紅軍傷員,暫時留在了井岡山。革命紅區瞬間就變成了恐怖的白區,國民黨、還鄉團和土匪等各路人馬蜂擁而至,瘋狂追殺紅軍崽和紅軍傷病員,人們驚恐萬狀、險情疊出、危機四伏!看了以后,非常震撼。小說的主人公原型就是陳老本人,還在襁褓中的他也被留在了蘇區。陳老就以自己的經歷寫了《風雨少年》,得到陳老的授權后,我們直奔井岡山。肖霖生老師說在創作這部劇之前,他自己還沒有去過江西井岡山。但是從小,井岡山、延安在心里就神圣不可動搖,這次能親自踏進江西那片紅色的土地,其興奮度、關注度,心情不言而喻。對這次創作,一開始就他們就抱著神圣、重大、厚重的心態,那種莊嚴就像是一種宣誓:“全身心投入,全力以赴創作出好作品!”既是對紅色革命的信仰、也是對自己的承諾。
肖霖生老師和他的同伴們前后幾次深入江西井岡山革命老區實地采風,在生活中尋找故事,在故事中尋找靈魂。在井岡山這塊紅色的土地上,他們的心靈被一次比一次洗滌,就有了現在劇本里活生生的,讓人激情彭拜的人物和情節故事。那些紅軍們住過的山洞、停留過的山坡、戰斗過的場景、池塘,甚至紅軍吃過的南瓜湯紅米飯、紅軍孩子玩耍過的河流山村;那些年近八旬的紅軍娃們的動情講訴,一個一個就成了劇本的血肉。
電視劇《井岡山兒女》,從故事大綱、人物小傳、劇本,每一條動作線,每個故事情節、細節都貫穿了他們點點滴滴的心血和情懷,創作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他們常常不分晝夜,一稿一稿,一個詞一個字反復推敲、搭建,雕琢,修改,激情處熱淚盈眶,憤慨處拍案而起,那種身心的投入沒有經歷過的人可能是不可想象的。劇本交給中央電視臺,立刻得到了臺里的高度贊賞和重視,臺領導委派了專門責編全程跟蹤創作。《井岡山兒女》被列為中央電視臺2021年的重點獻禮片,并獲得“2019年度電視劇引導扶持專項資金劇本扶持項目”八部重點中的第二名。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紅色主旋律的題材影視劇比較多,但是電視劇《井岡山兒女》跟其它紅色主旋律影視劇不同,它以兒童的獨特視角來展示了井岡山兒女們,在特殊時期、特殊環境下的特殊經歷,軍愛民,民護軍,母子愛,戰友愛,夫妻愛,交融交叉,感人至深。《井岡山兒女》是一部難得的高質量紅色主旋律電視劇。祝愿這部高品質、好故事的電視劇早日跟全國廣大觀眾見面。
說到創作,說到感悟,肖霖生老師說:每一次創作都是一種心靈歷練,創作永遠沒有頂峰,沒有盡頭。真實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永遠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做好作品,就必須要沉下心來,把每一次成功當作過去,把每一個開始當作新生,要有敬畏心,對手中的筆,對人民要懷有敬畏心,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創作出有靈魂有深度的作品。那些脫離群眾、脫離現實,充滿假大空的作品,必然會被觀眾拋棄,扔進歷史的垃圾堆。我們肩負時代使命,“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就要求我們創作者要深入人民群眾中,傾聽時代足音,把握時代脈搏,讓自己的心合著時代的節奏一起跳動,真正用心去感悟時代、體驗時代,為時代而唱,才能創作出不負時代要求、不負人民厚望的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