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20日,話劇《生逢燦爛》第一輪在北京隆福劇場落下帷幕,2個多小時的年代話劇,十余位演職人員的前情投入,全場觀眾的叫好,讓這部反映80年代小人物故事的劇目有了一個良好的開始,也讓無數人贊嘆這部劇講了一個“好故事”。
好故事,需要好題材,接地氣貼近生活。這個故事濃縮了40年的風霜雨雪,通過胡同里小人物王勝利將所有脈絡展開,40年滄桑巨變、人心變化,王勝利從單身小伙變成了老父親,他的工作、愛情、生活、家庭被歲月打破了、揉碎了又塑造了。很多人都說,年代戲劇比較沉重,但是導演馬巖卻認為,沉重是歲月留給后人的印象,而沉浸在歲月中的人,應該以積極的姿態去面對,王勝利就是這個時代背景下典型的小人物代表。于是,馬巖憑借著父輩們留給他的記憶,將80后人物的情感轉化為舞臺上的臺詞和表演狀態。很多觀眾評價說,這部劇人物刻畫高度還原了80年人的風貌,言行舉止,包括聊天扯皮都非常貼近生活,人物關系更是找準了藝術的矛盾點,而這些種種細節凝結在一起,好故事里的人物變得立體、故事曲折跌倒,大時代的小人物初現雛形。
好故事,需要好環境,好環境要能拉近觀眾與時代的距離。本次演出地點-隆福劇場是前身就是群眾工會,帶著濃厚的歲月印記,為作品還原了年代質感。《生逢燦爛》在舞臺布景上標新立異,360度旋轉二層立方體,可以多角度變換故事的背景,觀眾能夠非常真實地感受歲月變換,物是人非。現場很多80后攜父母看劇,鮮少走進劇場的上輩人,面對這種舞臺設計,非常驚訝。謝幕之后,他們紛紛感嘆,130分鐘的時間,他們好像回到了從前,回憶澎湃,激動不已。
好故事,需要創作者能看見“小人物”的淚光。《生逢燦爛》現場演出轟動,觀眾悲喜疊加,笑聲與淚水不斷。導演馬巖采訪中說“每個時代的小人物,其實都是時代的大英雄,他們的悲喜就是時代留給他們烙印”,看過這部的人不難發現,在整部劇中淚點和笑點相互交織,對人的情感拿捏十分準確。馬巖還說:“有淚才能有笑,在構思故事情節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觀眾的感覺,走進劇場看年代戲,并非帶著沉重的傷感,而是要輕松的審視過去,然后自信的走向未來”。
用心講好故事,好故事就發生在“生逢燦爛”的歲月中。翻越《生逢燦爛》的點點滴滴,積極生活的暗線蘊藏在每個人物的心中,這就是好故事的張力,更是歲月留給時代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