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風起云涌,大片層出不窮,從幾年前投資七八千萬就可以稱為大制作,到現在投資達到3個億才敢稱自己為大片。中國電影市場已經逐步從過去作坊化,個人化模式,走向了工業化,國際化的道路。與電影投資,一起水漲船高的,還有電影票房的保底。
啥是票房保底?
用最簡單的話說,票房保底就是發行方看好一部影片,與制片方簽訂協議,指定一個價格,即便電影票房未能達到預期價格,也按照此價格分配票房(發行方出資)。若是電影票房超過預期票房,發行方將會獲得更高比例的分賬。
為啥發行方愿意簽保底?
電影保底看起來好像給是制片方單方面的保障,其實這是一種風險與收益的讓渡。制片方出讓更高比例的票房分賬,獲取不虧本的保障。發行方一把抓住的優質電影的高回報可能。
在電影發行上,制片方與發行方并非是地位對等的。而是極大的受到市場供求影響。每個發行方都會對電影進行市場預期票房分析,預期票房高的片子,無數的發行方會搶著發行,為此不斷的降低分賬比例,進行墊資發行。預期票房低的片子,發行就極為慘淡了。
在不斷爭奪發行的競爭中,不得不逐漸承擔了更大的風險,降低了更多的收益。饒是如此,還未必能夠爭取到自己看好的片子。為何?因為發行與制片方的收益雖然正相關,但是發行也沒辦法保證影片一定賺錢,這就讓選擇變得極為痛苦。
在這種有好片不好搶,不好的片子不敢搶的情況下,保底發行誕生了。
對于發行方而言:電影發行是寡頭市場,看準的片子都是經過專業的分析了,絕對是志在必得。這樣的情況下,舍棄不斷撕扯競價,一步到位,拿到自己看中的影片。并且還可能獲得更高收益。
對于制片方而言:有的最低保障,能夠對投資人有所交代,雖然有利益讓渡,但是風險的控制是所有人都樂于見到的。
這樣的保底發行,何樂而不為呢?
保底發行的歷史
保底協議有著諸多有利因素,究竟那些保底發行的影片怎么樣了呢?
2013年,電影《西游降魔篇》簽署了保底發行協議。雖然是周星馳的電影,但星爺息影多年,且影片并無他出演,市場收益確實未知。在當年年度大賣電影票房也就是在4——5億階段,這個簽約算的上是賭局。
結果:保底5億,最終12.4億票房,年度票房第一名。
2014年,電影《心花路放》簽署保底發行協議。中國最小眾的公路片題材,以獵艷為線索的喜劇旅行,說起來算是老梗。影片有徐崢和黃渤的支撐,算是亮點。
結果:保底5億,最終票房11.7億,年度票房第三名,當年最快突破6億票房的華語影片。
2015年,電影《港囧》簽署保底發行協議。14年時徐崢的《心花路放》表現優異,當年大家對徐崢的期待非常高。然而徐崢卻十分低調賣掉了47.5%的收益權。按照這個比例,徐崢自己預期的電影票房應該在9億左右。可見當初信心并不是那么充足。
結果:出讓47.5%收益 變現1.5億,最終票房16億。
2016年,《美人魚》簽署保底發行協議。星爺的號召力十分感人,竟然引得發行方一舉簽署了華語票房最高的保底金額。
結果:保底20億,最終票房33.9億,年度票房第一名,破華語影視記錄。
2017年,《戰狼2》簽署保底發行協議。吳京自導自演,多年積累,再加上《戰狼》的成功,發行方對其還是有認可度的。但是這個認可度經過多方放大,最終對其的評估也只有8億。當時都認為是一部會超過《戰狼》,但是不會太過出彩的電影。
結果:保底8億,票房56.8億,華語影史第一名,進入世界票房前100,最強黑馬影片。
保底發行的邏輯
1、 電影變得更加具有投資性,商品性。
很多人把電影當做純粹的藝術,把電影定性分為商業片與藝術片。其實這樣的分類本身就是有問題的。
首先觀看電影需要付費,無論是電影票,還是網絡版權付費。對其消費,使我們一定程度獲得所有權,獲得感官享受,這說明所有的電影都是具有商品性的。
同理,無論是所謂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是要追求市場回報的,哪怕是再牛的導演,也都希望電影賺錢,因為如果不賺,市場的優勢流動性,就會導致以后再也沒人愿意給他投資拍電影。哪怕再賺錢的電影,也不會拒絕獲得更多藝術上的獎項與肯定,這能夠獲得更好的口碑,再次達到營銷目的,促使收益增加。
保底發行,電影更加像商品以下可以待價而沽。按照認估出價,讓高風險者高收益,低風險者低收益。電影更加商品化,電影行業更加工業化,讓風險可控,這才使整個行業更有發展。
2、 沒人靠保底賺錢
人們常把電影相關的產業與人員稱為電影圈,這個意思就是他是一個集合社交性與電影專業性為一體的圈子。
我們普通人覺得電影圈太過龐大,有著無數的演員,導演,編劇,監制,制片人等等。但實際上只有大制作才會保底,而大制作合作方也都是其領域頂尖的公司與個人。一個三億的電影,能夠拿得起錢投資的,能夠做得起宣發的,能夠撐得起制片的,其實也就是行業內的那幾個公司,幾個人。
大家都是專業的,對行業內的狀況門清兒,所以對電影提供的保底都是在緊緊扣著制片成本與市場預期的平衡值。這個價格能夠為制片方提供保障,但是不會讓制片方賺到大錢。
保底是大佬和大佬的交易,誰也不會為了保底的錢而壞了名聲,這樣就是絕了自己的出路。要是真有人這么干了,你想坑了一個,甚至是幾十個都有著幾十億資本的大佬,這個人還能混得下去嗎?
3、 既是片源的競爭,又是資本的博弈
前面有提到,保底發行出現之前,發行方與制片方彼此合作的難點。保底發行出現后,很好的解決了“好片不好搶,不好的片子不敢搶“的局面。保底發行讓那些抗拒保底的發行方,逐步感到壓力,不保底就沒有機會接觸大片,這樣保底發行成為了大片片源競爭利器,優質的大公司都會逐步參與。
保底發行的玩法其實很多樣。保底說白了就是對電影票房看多,購買預期收益。電影項目具有著成長性的特點,譬如,當影片只有劇本的時候是一個價兒,當影片有劇本,有導演的時候是一個價格,當影片簽了很多人員的時候價格更高。發行方可以在影片逐步成長后,實現自己份額的溢價賣出,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風險,甚至是完全規避風險,套取收益。
保底的都是聰明人
表面看電影保底付出的是發行方,一下子拿出一大筆錢,這些人是不是都是人傻錢多的主?
這樣想,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參與保底的發行方,其實都是聰明人。
不信你看,《西游降魔篇》的保底方是華誼兄弟,中國最著名的民營娛樂文化集團,中國文化企業30強。
《后會無期》的保底方是博納影業,美國上市,投資過《智取威虎山》《龍門飛甲》《竊聽風云》《一代宗師》等大片,實力強勁。
《心花路放》的保底方是中影集團,中國最牛的電影集團公司。
《美人魚》保底是光線傳媒,中國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集團。
《戰狼2》保底方是北京文化等21家聯合保底,實力強大。
這些大佬們,各個都是人精,聰明著呢。每個公司無論是專業度,實力,資源積累,都無比強大。這樣的他們都選擇參與各種保底,可見被保底發行的影片是多炙手可熱。
賺大錢的一定是保底電影
電影圈內普遍都相信的邏輯是,只有靠譜大制作才能被保底,也只有靠譜大制作才能拿到最大份額的票房。由此可見,保底電影對制片方,投資人都是必賺不虧;對于保底方,發行人,是賺大錢的機會。
最近關注到一部正在籌備的《絕對內幕》,電影開拍前就獲得了十億保底發行。這引起了我的注意。
據悉,《絕對內幕》是金融反腐犯罪電影,集合了眾多動作與科技元素,其出品方認為這將是一部中國版本的007大片。保底方都是聰明人,足見有一種神奇的東西在吸引著他們。究竟是什么如此吸引資本大佬關注?整個電影圈都關注此事。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深扒一下其中的奧秘。
為啥這部電影這么牛?竟然還沒開拍就有10億保底!
1、 故事夠好
這次《絕對內幕》文學劇本是一家名為紫禁真武影業的新公司所擁有。他就是靠著故事內容,吸引公安部金盾影視中心的傾心,劇本一出來就被公安部金盾欽定為主旋律重點項目,重點合作扶植項目。今年籌備之初,就與之簽訂了合作協議。
2、 導演夠狠
從網絡公開可以看到,電影簽約的導演是國際電影大師安東尼·拉默里納拉。該導演是第77屆奧斯卡導演獎得主。曾經主導制作過《玩具總動員》《蜘蛛俠》系列影片,并參與過《阿凡達》的制作。導演只看了電影的PPT就三次連飛北京,撇下無數的項目。一定要拿下《絕對內幕》這個項目,打造岀他心目中的超級英雄。如今他已經帶團隊閉關創作三個月,故事全面升級,決心要超越自己的經典作品《蜘蛛俠》!
3、 影響力夠狠
據說《絕對內幕》第一個路演對象就是恒大影業,第二個路演對象是華融證券和北京文投,第三個路演對象是……后面還有更大的機構嗎?最后能夠簽到份額的機構有點嚇人!這個真的是有內幕。
4、 主創團隊太狠
據說執行制片是《木乃伊3》和《變形金剛4》的中國區制片人;后期制作直接簽全球第一的電影特效公司——工業光魔!總制片人參與過《美人魚》項目,運作手法絕對兇殘。
5、 保底玩法更狠
這次機構參與保底的細節是個謎,估計基金和上市公司都在各種刺探這個內幕。這10億會不會打水漂?會不會再保出個金娃娃?所有人都拭目以待!主控方董事長金戈的人低調透露,參與保底公司的大伽以及這次的全新玩法,可能必須要到電影上映才能扒出來。
一句話說明觀點:有保底的片子未必都能火,但是近五年數據顯示,特別火的片子都是聰明的保底方挖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