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用一個字來形容《非正式會談》,投票率最高的一定是“窮”字。這樣一檔沒有頂級流量加盟的二線衛視綜藝,還浩浩蕩蕩每期固定十多位嘉賓坐鎮,經常陷入“吃土”窘境。令粉絲驚訝的是,就這樣一檔間歇性經費緊張的節目,竟然也持續性地走到了第三季。認真看過節目的粉絲一定知道,其實在《非正式會談》開播的這幾年,除了一如既往在質量上保持高分不掉隊,在金主的眼里他們也是用心良苦地把“一塊錢當十塊錢花”。如何讓贊助商覺得物超所值?如何讓粉絲覺得廣告也精彩?《非正式會談》完美詮釋了什么是高級地撩金主。
顏值當道 十八線藝人也是帶貨男神
在這樣一個拼資源、拼流量的年代,《非正式會談》十二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嘉賓“咖位”排名十八線其實是毫無爭議的。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素人背景,例如還在上大學的薩沙和羅獅杰,做生意的唐小強……因為編導們一雙雙犀利的眼光,把原本默默無聞的他們推向《非正式會談》實現了自己熒屏處女秀。看膩了高高在上的大明星,外形出眾又親切鄰家的外國嘉賓也成為迷妹不可替代的偶像。就像任何一個粉絲效應,《非正式會談》外國嘉賓憑借帥氣的外形成為了帶貨男神,大到節目中的贊助商,小到生活中的私服,粉絲們都恨不得get愛豆全部同款。高顏值帶來的超強號召力和轉換率,也成為了不少贊助商投下橄欖枝的理由。
圖為嘉賓片場大玩自拍(贊助商:魅族PRO7)
百搭體質 侃天侃地不尷尬
自《非正式會談》開播三季來,聊過的話題數以百計,不管是宏觀背景的政治經濟,還是微觀動人的風土人情,只要有不同,就有《非正式會談》的提及。甚至有粉絲發現,《非正式會談》多次押中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這就是《非正式會談》最大的魅力之處。在綜藝的維度里完成文化使命,亦正亦趣,老少皆宜。對比《花兒與少年》偏好旅行產品,《爸爸去哪兒》偏好親子產品,《中國有嘻哈》偏好潮流產品,不少綜藝節目對于贊助商一再斟酌,以免陷入尷尬的境地。贊助商眼里,《非正式會談》作為一檔不挑食的文化訪談節目既能拔高自己的品味,又能伺機等待下一秒的廣告入口。回顧合作的贊助商,吃的有啤酒零食,用的有手機洗衣液,甚至還有面條、杰士邦……這些看似不搭的兩個“物種”,卻總能在衣食住行的日常話題中得到輕松切入。
圖為外國嘉賓玩端午節的小游戲(贊助商:良品鋪子)
圖為粉絲與外國嘉賓親密共枕(贊助商:杰士邦)
花式植入 打破傳統的廣告硬營銷
廣告有多少種玩法?答案是未知的。就像1940年就創立的麥當勞依然能在2017年玩出嘻哈小食的創意。不少電視劇中為了植入某個贊助商,強行改變節奏讓男女主角去逛下某商場、試一下某專柜品牌,引發眾全民吐槽,由此可見這樣的植入是不高級的。其實在電視中廣告植入沒有一個標準的正確答案,在近幾年網綜越來越流行的節目圈,網綜味成為衡量一個綜藝好看與否的重要指標。《非正式會談》雖然出生在傳統的衛視,但依然在探索更有趣、更年輕的節目形態。用生動貼切的花字語言梗“藥不能停”、“我也是醉了”來為贊助商慢嚴舒檸、金龍泉啤酒刷足存在感,哪怕片頭三分鐘的“羞恥小劇場”也能讓金主搶鏡十足,節目組甚至腦洞大開讓嘉賓爭奪贊助商代言人席位……雖然只是一個室內節目,但是贊助商卻能在花樣百出的節目中無縫植入。
在《非正式會談》的贊助“空窗期”里,不少粉絲抱怨沒有廣告看都不習慣,甚至有粉絲主動為節目尋找金主。從“喂”粉絲吃安利,到粉絲主動伸手要“安利”,到粉絲爭當推銷員。牢牢抓住粉絲經濟的癢點,《非正式會談》用內容在說話。
圖為外國嘉賓表演代言(贊助商:鮮綠園枇杷汁)
圖為小劇場環節(贊助商:慢嚴舒檸)
如何讓金主心動又心甘情愿,如何讓粉絲理解又買賬,《非正式會談》用了三季節目來展開一種全新的電視節目廣告營銷模式。這樣高級地“撩”金主,就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植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