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莫言發言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制片工作委員會、山東廣播電視臺主辦,山東衛視傳媒、東陽市花兒影視協辦的電視劇《紅高粱》專家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副司長王丹彥主持。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從各自的專業視角,對電視劇《紅高粱》的創作給予了高度贊揚和評價。小說《紅高粱》的作者莫言先生也首度開腔細致點評電視劇《紅高粱》。
莫言:《紅高粱》站得住腳 九二死得符合藝術
研討會上,莫言先生坦言當初對電視劇《紅高粱》的開拍內心也曾經忐忑,“這樣一部60集的大戲,非常短的時間把它比較完美地呈現出來,拍完它,確實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程。簽完了合同,大概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就開拍,我心里也是很亂,我感覺這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去年去探班的時候我心里感覺到踏實了。因為看到主創工作人員的精神狀態非常好。原著對電視劇創作表示感謝,感謝山東衛視,感謝趙冬苓老師,感謝鄭曉龍導演,感謝很多演員。沒有他們日以繼夜、廢寢忘食的努力是完不成的。”
莫言稱,電視劇版《紅高粱》第一弘揚了愛國主義的精神,符合我們愛國主義主旋律;第二充分展現了我們傳統文化道德價值觀中正面的部分;第三其故事的講述,曲折、豐富、豐滿,堪稱精彩;第四,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更是塑造出一群形形色色的豐滿和比較豐滿、個性十分鮮明的人物。“以一部作品來說,有這四點就足以站得住腳。……總而言之,我作為原作者對這個電視劇這樣的呈現方式是比較滿意的,對劇組全體創作人員辛勤的勞動,忘我的精神表示感謝。”
莫言還特別提到了電視劇的結尾部分:“在大結局中九兒提著酒的情節,酒是不可能引發那么大的爆炸,因為酒燃燒,冒出的火苗是藍色的,不會像汽油那樣引發沖天大火強烈爆炸,這個雖然不符合科學,但是符合藝術,符合老百姓心理的需求。”
趙冬苓:莫言撐起我的野心
總編劇趙冬苓在研討會上特意感謝莫言先生,“后來很多記者都采訪我,老是問我,說莫言先生在創作過程當中,給過你什么建議?我說我覺得莫言先生的態度比他的建議要重要,如果他給我很多的建議,我就不知道怎么寫了,這是莫言先生非常大度的任憑你去改編,我覺得我們站在山上往前做。”
趙冬苓稱,“我還是比較有野心的。希望在保留原著的基礎上,能夠表現出來30年代。從1927-1937年是民國黃金10年,我們表現出來的一個混亂的年代里面,人性野蠻生長,有了九兒這樣頑強的生命。我的野心是,希望能寫出30年代清明上河圖的感覺,社會各個方面,各個階層的人物在那個時代怎么生活,當外敵入侵的時候,怎么把各個社會,各個人物身上的東西都給激發出來。前部分播出時,批評還是有的,但是越往后,我現在都幾乎看不到負面的評論了。”
鄭曉龍:莫言給的是胸懷
電視劇導演鄭曉龍在研討會上稱,莫言知道這是影視創作,非常寬和,“那天在會上莫言先生講,他希望這個作品有幽默感,他希望這個作品能保持原來的精神。如果他說我希望什么什么樣,什么什么樣。首先就為難趙冬苓,這樣的話,你肯定沒辦法弄,因為莫言先生已經把內容給你定好了。我覺得這是胸懷的事。因為這本來就是萬眾矚目的事,莫言先生給了一個很寬廣的創作環境。”
鄭曉龍還特意提到,“我看《人民日報》有一篇文章,90后和00后給這個片子特別多的關注。他們很少有這樣追國產劇的,給了這部劇很高的評價。”
專家:史詩品位 扛鼎之作
中國作協全委、影視文學委員會副主任范詠戈表示,這部劇對得起原著,對得起觀眾,對得起國產電視劇。“我認為無愧于2014年年末我們國產電視劇扛鼎之作。首先我覺得在還原高密、還原年代上非常真實。第二,作品主題提煉很見功底,從九兒、朱縣長夫婦、余占螯等等,慷慨赴死,九兒的慷慨赴死也沒有給大家雷劇的感覺,這是對原著的升華。第三,人物給我們當下的影評提供了一系列的新人形象,這是一個提升。第四,我覺得這個電視劇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也是好看的地方。第五,演員的表演和制作也是很出色的。總之是一個具有史詩品味的中國的故事,獻給抗戰70周年也是很厚重的作品。作為一部60集的電視劇,評論都是從現有文本出發,從寫意小說變成寫實電視劇要克服的困難很多。從這點上,我覺得應該給予電視劇以高度的評價。”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副司長王丹彥也表示,“這部劇在品格上完成了改編主題立意忠實原著又有當代時代價值觀的重塑;在品質上完成了文本的當下國劇視聽語言精彩的呈現;在品相上,我覺得這個劇,整體的強強聯手,從經典,從名篇到熱播的傳播,我們用視聽語言,用當下觀眾,對受眾有吸引力的表達,完成了中國精神形象的一種詮釋,對中國精神的底蘊,歷史的積累,我們的精神足跡,我們國民性的多面性,有了深度形象傳播的價值。從品格、品質、品相值得我們電視劇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