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的風潮過后,當年一眾紅到不行的娘娘、王爺們,似乎都沉寂了下來。搭上一部十年一遇的好劇而一炮而紅,多少借了些運氣,當走出深宮后,才是真正看各自造化的時候。溫文爾雅的“果郡王”李東學,再次抓住了機遇,用一部大銀幕口碑之作《繡春刀》再次讓大家記住了這個“打戲干凈利落,文戲深情到位”的美男子。
旁人感嘆他挑戲眼光毒,卻不知他曾在《甄嬛傳》后主動休息大半年,推掉許多拍電視劇的機會,才得到《繡春刀》的角色。大家只知道同劇組的張震是“學霸”,其實李東學的履歷表也不俗:拍《甄嬛傳》時以婉轉的笛曲和一流馬術初展“學霸”天賦,接《鋼刀》時學會了彈鋼琴,演《許海峰的槍》打出過射擊10.4環的好成績,在《繡春刀》中使雙刀,刀花炫目……
對此,李東學謙虛表示不敢稱學霸,“只能說懂。演員都是雜貨鋪,我無論是私下保持健身運動、還是為了戲去學一個技術,都是為了任何一個東西拿起來讓專業的人士看(覺得)是對的,讓觀眾覺得‘哎喲,還真是那么回事’。我不屬于多才多藝的,也不屬于特別聰明的,但我是那種要做一個事情的話,就會盡力去把它完成。”
4天學會吹笛,苦練策馬狂奔
李東學在《甄嬛傳》中吹奏笛子,展示了他初為學霸的才藝。原本指法等技巧需要10天的學習,卻被他4天就拿下了。
他透露道:“我的運動細胞很強,佩劍、跆拳道都練過,樂器倒不是我的強項。如果假吹,在那么美的畫面里,如果我吹笛子的口風不對,(效果)就打折扣了。(所以)我到北京琉璃廠找老師學了一個星期,絕對的突擊訓練。每天在家至少練3小時,怕擾民,就把自己關在廁所里練。一開始我家小狗聽到笛聲就沖我叫,后來它習慣了,躺在一邊睡得呼呼的。一周后,《長相思》就能斷斷續續地吹了。到了劇組還是天天練,等到拍果郡王對甄嬛吹《長相思》時,就是現場實吹了,很流暢。孫儷不相信我在短時間內學會吹笛子,就讓我吹一個《泰坦尼克號》的曲子,我就把《長相思》改成《泰坦尼克號》吹奏出來,結果孫儷大吃一驚。這之后我們的合作也越來越默契了。”
《甄嬛傳》中李東學堅持每日進行翻身上馬、策馬狂奔等騎馬動作的訓練,練習過程中也沒試過從馬上摔下來,這讓演雍正的陳建斌佩服不已。
甚至在《繡春刀》里,李東學也被公認為馬術最好,張震第二。對于馬,他有自己的馴服辦法,“這次在《繡春刀》里給我的,是我拍戲以來遇到的最兇的一匹馬,它是純血、參加過比賽的馬,非常愛出風頭,不愿意做第二,會瞬間突然加速,勒也勒不住。我的技巧就是,要去哄它。馬其實很聰明,就跟養狗一樣,你對它好,它會感受到的。每天我會帶草或蘋果去巴結它,跟它交流要拍拍摸摸它的鼻子,因為馬的鼻子是很敏感的。”
射擊打出過10.4環的佳績
拍攝《許海峰的槍》時,李東學學會了射擊,“那時我去國家射擊隊特訓,許海峰和王義夫都給過我指導。每天打200發子彈,練專向力量。打槍準不準和視力無關,只有兩點,一是端槍要穩,手和虎口都要直;二是扣扳機剎那,因為扳機非常輕,扣的時候可能會影響身體抖動。我打到過幾次10.4環、10.2環,基本上是壓到靶心一半多了,嚴格貼到靶心的是10.9環。射擊給我最大啟發是對內心的控制,如果覺得這段時間心浮氣躁,可以試下射擊、射箭,通過外部的訓練把自己浮躁的勁壓下去。”
拍打戲記招式不錯,耍雙刀變化繁復
今年的新片《繡春刀》注重實戰動作效果,幾乎零威壓、零替身,李東學因此承包了最多的打戲。手中的兩把飛燕刀要在速度上達到極致,67天的拍攝中更是從頭打到尾的節奏。一向溫文爾雅形象示人的他,會打嗎?這是許多人的疑問。
他坦承:“因為我以前總愛在夏天出去踢球,所以體力是很好的,記招(式)也行,能記十多個套招。我覺得大家都不是所謂的功夫演員,而是動作演員,功夫未必有多好,但是肢體協調性、與攝影機的配合,是要下工夫去做的。拍打戲的招式中,更需要的是一種舞蹈的效果,要你腳上的步伐(動作),以及你和你對手的過招、配合,還有攝影機鏡頭角度的配合。我平時一直保持健身,訓練肌肉,通過這樣訓練身體狀態、肢體協調,對拍打戲有很大幫助。”
縱然如此,李東學對練習耍雙刀的技巧仍不馬虎,進組前特訓了近一個月的雙刀,受傷的次數已經記不清楚。同片的張震就透露,“因為李東學的刀法最快,所以他的武打動作是我們中最多的,要記住很多細節。這個其實很難,要在短時間內消化很多信息。”李東學說:“雙刀和傳統武打戲演員拿一把單刀打很不同,有正手刀、反手刀,這種刀法的變化會很多,必須要熟悉它。劇組給我配了兩把木刀,基本上就是時不時拿刀練一練轉刀花,雙刀花更難,要求左右手配合。做演員不能有僥幸心態,覺得自己什么都可以演,有的東西可以擺個姿勢(就過關),但有一些‘氣’兒一定是要有過經歷的人才能呈現出來。所以無論是我、張震還是劇組其他演員,我們都學了很久的刀法,一起把這些細節表達到位。要讓觀眾看到,你是會耍刀的,這樣耍才是正確、漂亮的。”
李東學的雙刀是近身搏擊的短刀,一不小心就會弄傷自己,“訓練時就經常會被擦傷,三個主角只有我一個人戴著皮手套,因為我的手指全部被擦傷,眉骨也被敲破過,這都是短刀麻煩的地方。因為你必須貼進去、近身打,而且還要快。”
不過,對李東學來說,最艱苦的不是動作太多,而是三伏天的酷暑“嚴刑”,“拍完打戲,里面的衣服都能擰得出水來。然后有一回拍雨夜戲,以為可以涼快一下,結果衣服混著汗水、雨水完全粘在身上,最后只能生一堆火烤衣服。配合當時那個天氣,有一點百感交集的感覺。”
李東學透露《繡春刀》中一些長鏡頭下的武打戲因為時長被剪掉,讓他覺得很可惜。“電影就是這樣,為了藝術顯得有些殘酷。更多時候需要平和的心態,聽人事安天命。尤其是在演藝圈,機會主義非常明顯。你盡力把你的事做好了,那OK;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就需要一點點的運氣。”
自認不聰明,但學習有鉆勁
學到了那么多才藝,李東學謙虛地認為自己只是略懂,“其實我不屬于從小多才多藝、特別聰明的人,但我要做一個事情就會特別鉆進去學。演員都是雜貨鋪,任何一個東西拿出來讓專業的人士看都要(覺得)是對的,觀眾覺得還真是那么回事。比如吹笛子,什么叫打音,打音的技巧、口風、拿指頭的什么部位去按笛子口,這些都要知道。不是真正會吹,在氣息、感覺上是不一樣的。包括我學鋼琴也是一樣,圍著那首曲子集中訓練兩個月,這樣指法和手、肩膀的節奏都是匹配的。學習這些是我進入角色的方法,在過程中找到人物的感覺。”
同為學霸,李東學在《繡春刀》劇組是否有和張震交流經驗?他說:“時間太短還來不及,我們會聊運動,知道他也愛運動,他的跑步是可以去參加馬拉松那種級別的。他和那么多優秀的演員、導演合作過,我也會問他合作過的導演的要求、審美、藝術觀有什么不一樣,每部戲合作的感覺會不會有不同,他很愿意和我分享。”
是吃貨也是煮男,愛做家常菜
每天輾轉不同場地拍戲,李東學卻很少在劇組吃飯,他覺得吃快餐是一件痛苦的事,習慣每到一地就先去做個吃貨。曾在臺灣拍戲的他,在拍戲空當將當地的美食嘗試個遍。臺灣長大的張震戲稱李東學是“老饕”,拍《繡春刀》間隙兩人一路從蚵仔煎、阿婆冰、烏魚膘聊到最愛的牛肉火鍋,最后張震自嘆對方“竟然比我還熟”。
不僅會吃,李東學也會做,即便不看菜譜,也能做出秀色可餐的美味佳肴,如果哪天有劇組找他演大廚,相信也是像模像樣的,而且還不需要在進劇組前臨時特訓。李東學說:“我都是習慣做家常菜,不習慣做那種高大上的,比如咖喱牛肉、石頭魚、煲湯。我吃到好吃的就會回去琢磨,里面有什么料。以前還會去菜市場買菜,因為要求原材料新鮮,超市里很難買到(新鮮的),菜市場阿姨都認識我,經常送我大蒜、蔥呢。”
記者手記 戲瘋子
李東學年紀不大,卻非常沉穩,說起話來更是三句不離演戲,給人感覺像是個初出校園、青澀而執著的學生。他說自己愛好健身也是為了讓狀態棒一點,有機會演軍人、將軍,有武打動作,讓觀眾看到像模像樣。
問他有沒有不為工作的愛好,他頓了一下,還是說“看電影”。接下來,李學霸想學的技能包括攝影、剪輯,他笑說:“演戲是我特別喜愛的愛好,別人請你來演,還給你那么好的條件,你不斷接收新的東西,是很好玩的事。和電影有關的東西,我都要去了解。”聽完真是被他打敗。
難怪他會說自己不如演的角色那般浪漫,陽光,“私下我也是積極的人,但更多的心思可能會放在自己的事情上,心就沒有那么細,不會時時都想到送花啊這種戲里的浪漫小細節。可是男人的擔當和責任我還是有的。”所以花癡女觀眾會不會有一點小失望呢?他可能不是柔情似水的果郡王,而是工作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