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子曾經曰過”、“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等,伴隨著當年紅極一時的武俠類情境喜劇《武林外傳》而影響著廣大的電視機前、電腦前的觀眾,而基本上由原班人馬(導演、編劇、男女主角、配角等)創作的電影版《武林外傳》,則一邊延續了電視劇版的情境喜劇的模式,另一方面融入了現實生活的房價等問題,側面強化了家……
類似于電視劇版的是,電影版的主要地點還是同福客棧及該小鎮,而主要人物還是佟掌柜、郭芙蓉、白秀才等。電視版對于險惡江湖的戲謔式的喜劇化處理(同福客棧的喜怒哀樂其實是江湖的歡喜憂傷的一個縮影)、對于網絡語言的挪用變形(如“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對于現實生活的挪揄調侃甚至批判(如對于流行歌曲、廣告段落、綜藝節目、走秀等現實社會現象的改編,包括在鏡頭語言的處理上)等,被延續到了電影版里——影片的開場是一段動畫,簡單的線條故事包含著同福客棧的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而郭芙蓉的一招“排山倒海”來自于電視版,再到后來投資商建房、賣房再到普通人的搶購、哄抬房價、倒賣轉手等,則是把關于房子、房價的那點不得不說的事兒以簡約、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在銀幕上。盡管說,影片并非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但創作者的成功之處就在于將這些現實生活里觀眾目睹耳聞的事情(包括拆遷),以情境喜劇的方式表達出來,讓觀眾在笑中有淚有思索,就如導演尚敬所說的,“既傳承經典又離經叛道,既追求喜感又不乏溫情,將傳統的現實主義教誨和后現代風格的結構相結合,目的就是要創作一部雅俗共賞、耳目一新的喜劇”。
但電影不僅是停留在電視劇版的電影化上,而是融入了更多的家的因素。雖然說,同福客棧本身是家的縮影,有著朋友之間的同甘共苦、同舟共濟,但客棧對于絕大部分來說只是一個停留的驛站,于是,電影版里的來來往往的普通人,都在為著那飛漲的房價而瘋狂,包括郭芙蓉與佟掌柜——家的誘惑力遠遠的勝過于客棧的溫暖之情,而影片里還重復出現的,則是郭芙蓉要回京城看看她的家人……這也無形中回應了美國學者戴維·馬克對于情境喜劇的批評,“無論題材如何,情境喜劇的目的就是建立一種令人舒適的情感和家庭價值觀……這種舒適的取得不僅依賴于寬敞明亮的、實在的物理空間,而且也來自于抽象的、精神上的溫暖的家”——電影版的《武林外傳》,將這兩種“家”都給予了強化與溫情化的處理。
整體來說,電影版的《武林外傳》大體上延續了電視劇版的情境喜劇的模式(包括人物設置、劇情設計、喜劇方式等),以無厘頭的拼貼手法構筑了一個充滿著江湖險惡與溫情的傳奇世界,也凸出了家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