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紅樓夢》在衛視播出之后,收視率起起落落,外界評價也褒貶不一。對不熟悉《紅樓夢》的觀眾而言,新版《紅樓夢》是用影像對名著進行了普及,可謂一出“課本劇”:照搬原著的對白;大量旁白交代故事情節、人物內心、人物關系,像說書人在“講故事”;故事情節完全遵照120回《紅樓夢》通行本。
臺詞:照搬原著類似背書
幾年前王朔曾建議,翻拍《紅樓夢》可以直接照搬原著,一個字都不用改(參考鏈接:王朔談《紅樓夢》)。新版《紅樓夢》中李少紅果然走了這個路子,逐字逐句的將原著對白搬上熒屏,整部《紅樓夢》,所有演員的臺詞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
曹雪芹原作中的對白極富個性色彩,并非不可“照本宣科”,甚至不少觀眾因為看到新版電視劇的臺詞而對閱讀原著產生了興趣。但新版《紅樓夢》中整體采用曹雪芹自成一格的臺詞,造成的是電視劇與當下社會強烈的疏離感,演員們的臺詞的確讓觀眾看得吃力,很多觀眾不得不像上學看黑板一樣聚精會神地看著字幕。
臺詞的照本宣科對演員的表演傷害也很明顯,尤其是小演員們一字一句的背臺詞的時候,很容易出戲,觀眾仿佛看到一個孩子在背書。
旁白:像評書不像電視劇
李少紅有愛用旁白的個人風格,其典范莫過于《大明宮詞》(參考:電視劇旁白黨專題)。但新《紅樓夢》過量的復述原著敘述,甚至用旁白來描述畫面和人物動作,這不是電視劇的旁白,這是評書。
中國古典小說大多由話本演變而來,《紅樓夢》雖然是曹雪芹個人創作,但也假托了“說書人”這樣的全能視角,“說書人”不僅講述故事緣起、場景變換,還包括人物關系、部分情節及人物心理。新《紅樓夢》里的旁白,幾乎就是還原了“說書人”這個角色。
新《紅樓夢》的編劇顧小白曾對旁白問題做出解釋說,新版《紅樓夢》一直在紅學會監管下拍攝,他們認為不適宜自行添加任何情節或對白,這種限制,導致只有50集容量的新《紅樓夢》不得不大量使用旁白;而且,新版《紅樓夢》是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較為密集描寫人物心理的,這些曹雪芹小說的精髓部分主創也不愿意舍棄,所以保留了較多的旁白。(參考:專訪新《紅樓夢》編劇顧小白)
即便如此,新《紅樓夢》用旁白來描述賈雨村起身看向窗外之類的人物動作,還是一種說書式的處理,旁白就像讀書一樣,把原著里的敘述、心理描寫等內容讀了一遍給觀眾聽。
情節:照搬通行本僅做細節改編
情節上,新《紅樓夢》是完全照搬了人民出版社的120回通行本,僅在細節上略作了一些無關痛癢的改動,按顧小白的解釋,這也是因為紅學家的限制。而正是這種限制,讓新版《紅樓夢》陷入了無休止的版本之爭。
相對于忠于通行本的新《紅樓夢》,87版《紅樓夢》其實是最不忠于原著的版本,尤其是其結局是按照當時紅學家的研究成果進行的再創作,缺乏其它版本做依據(參考鏈接:新舊版《紅樓》重點情節對比)。事實上,《紅樓夢》的版本紛爭一直存在,早期流傳的抄本帶有“脂硯齋”等人批語,題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這種“脂評本”僅80回,現存版本完整的很少,“甲戌本”存16回;“己卯本”存43又兩個半回;“庚辰本”存78回;“戚序本”是整理加工的“脂評本”,整80回。乾隆年間高鶚整理后40回,為當今120通行本的基礎。
客觀上,高鶚整理的通行本為《紅樓夢》的傳播和繼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新《紅樓夢》事實上也在擔任這樣一個角色,普及名著,但備受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