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不會在中國內地公映,但在今年的奧斯卡上獲得好評的《朗讀者》,還是借著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機會得以與中國觀眾見面,該片導演史蒂芬·戴德利也來到上海。這位第一次來中國的英國導演20日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對于自己在這里受到的歡迎,他笑說有些意外,而對于中國導演在商業和藝術夾縫中的彷徨,史蒂芬·戴德利則勸告他們“別為賺錢而拍電影”。
妮可·基德曼不是“票房毒藥”
中國觀眾熟悉史蒂芬·戴德利,是從妮可·基德曼獲得奧斯卡影后的那部《時時刻刻》開始,而他的電影處女作《跳出我天地》,在影迷心中更是以成長為主題的經典影片。早在投身電影工作之前,戴德利是英國最好的舞臺劇導演之一。
戴德利過去的三部影片造就了妮可·基德曼和凱特·溫斯萊特兩位奧斯卡影后。“這是運氣。”戴德利說,在獲得奧斯卡影后獎杯后,妮可·基德曼被稱作“票房毒藥”。對此戴德利為她打抱不平說:“她可不是‘票房毒藥’,市場不好又不是她的錯。現在在中國,大明星似乎仍是一部電影票房的保證,但是在英國和好萊塢,市場已經變了。靠明星吸引票房的觀念已經落伍20年。現在的影迷對明星缺乏忠實度,不會沖著一兩個名字去買票。”
為賺錢而創作是危險游戲
有些中國導演認為,他們必須在做電影之前考慮觀眾的喜好,對此,史蒂芬·戴德利認為,以賺錢為目的去進行藝術創作是個危險的游戲,“你希望其他人想看你的故事,這樣你可以賺到錢,這沒有錯。但去追逐錢是錯的,如果你開始去考慮觀眾想看的是什么,然后再去創作的話……我不知道該怎么說,也許你該轉行去從事電視行業。”
在好萊塢獲得成功后,來自大制片廠的邀約不斷,史蒂芬·戴德利卻對商業大片一點也不感興趣,“有人很擅長,就讓他們去拍吧。”有記者提問,“看過《變形金剛2》嗎?”戴德利皺著眉頭說:“我可忍受不了那個,太可怕了。”
《朗讀者》跨越文化界限
《朗讀者》19日晚在上海一家影城放映,盡管場內尚有空位,一身正裝的史蒂芬·戴德利還是堅持站在最后一排“檢查”影片在中國放映的效果。問他為何對中國觀眾的反應如此好奇,戴德利說:“這是一個關于德國的故事,但是我當初選擇將伯納德·施林克的這部小說用英語對白搬上大銀幕,就是因為我覺得這個故事是跨越文化界限的。所以現在我帶著這部電影周游世界,就是想看看不同國家的人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讓我高興的是,我發現盡管文化背景很不同,距離又這么遙遠,中國觀眾和德國觀眾看過這部電影后的感受卻很相似。” 上海6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