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評論員 靜偉
真的是看在《士兵突擊》的份上,才咬著牙看了幾集《我的團長我的團》,我覺得這真的是對我的耐心最大的考驗,而且也讓我越看越懷疑自己的智商和情商。我聽他們的對話仿佛是在聽天書,不是因為他們說的是方言,而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哪兒都不挨哪兒,天上一腳地下一腳,讓你根本摸不著頭腦。看著劇中的演員一個個演得那么動情,我的感覺套用一句歌詞來說,那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我永遠不懂你傷悲”。開始我以為是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出了問題,但后來上網一看,原來像我這樣“笨”的觀眾都能組成幾個團了,甚至還有像《“團長”劇情常見問題匯總》這樣的帖子,專門對“團長”中的各種疑問答疑解惑,我甚至懷疑,若干年后,會不會像現在的“紅學”一樣,出現所謂的“團學”,因為現在的“團劇”看起來,真的是一團亂麻。
比如開始時孟煩了和郝獸醫的那段對話,我就聽得一頭霧水,就是郝獸醫說“我不明白”、孟煩了說“我不要明白”的那一大段對話,最后我真的是不明白了,他們到底想表達什么?或者作者到底想表達什么?尤其是孟煩了的那段獨白:“我知道,只要點個頭,老頭就會幫我營私,我的腿也許就能保全,可現在卻點不下我的頭,腿可以騙來、偷來,但不是現在這樣,被一個人好心地看著,那個人一直在說,回來吧,做好人,做一個像他這樣永遠無能為力、笑臉相迎的好人。”如果我沒理解錯的話,他不就是想讓郝獸醫幫他營私嗎?那他為啥又不肯點頭呢?郝獸醫為啥又非讓他點這個頭呢?點不點頭,重要嗎?不重要嗎?哎呀,我的頭都大了。還有迷龍跟救助站里的人打架以及跟救助站站長打賭的情節,說實話,我都沒看懂,不細說了。
看《士兵突擊》就沒這么費勁兒,無論從哪一集的哪一段情節切入,你都可以很快入戲,這對電視劇來說是“必須的”,觀眾看電視就是圖個休閑、圖個樂兒,觀眾沒有那個耐心去跟你猜謎甚至考證。記得明太祖朱元璋手下有個叫茹太素的大臣,一次,他給皇帝上了一本一萬七千余字的奏折,侍從讀到六千多字,朱元璋仍不知所云,不禁勃然大怒,令手下將茹太素打了五十大板。打完之后,又讓人接著念,結果發現最后的五百字說的還都是真知灼見。但茹太素還是該打,誰讓他書卷三尺不見一個驢字呢?“團劇”我看的并不全,也許,它的很多精彩之處我并沒有看出來,但從我看了這么多集都沒看懂這一點來說,“團劇”的這頓板子我還是打定了。我看得出來,無論是編導還是演員,都試圖通過“團劇”向觀眾傳達什么,這個“什么”我想可能是一些文化內涵上的東西,但你想“說什么”可以,關鍵還要看你“怎么說”,而“團劇”的敘事混亂勢必會導致其傳達受阻。美國學者弗·詹姆遜就說“文化從來就不是哲學性的,文化就是講故事”,想“玩”文化?先講好故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