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翻拍片這一前提,陳木勝就不僅僅是應該得到表揚,而更有可能被盛贊。
兩個小時可以用“過癮”兩個字形容。在近年的港片中,少有的出現了不考慮時間概念的觀影狀態。影片通篇呈現了一種近乎流暢無比的狀態。對于一直躲在成龍背后,執著槍火、擺弄拳腳和講述警匪故事的陳木勝而言,他太需要一部可以證明自己的作品,去擺脫某些桎梏的束縛了。
于是,《保持通話》很及時的就出現了。
故事明顯很好萊塢。過程,是否很陳木勝呢?
這一張城市的名片
我們的城市電影定義,不是早期盧米埃爾給出的那個答案,也不是拍攝城市的標志性建筑物代表城市本身。因為照此說來,《料理鼠王》就會是再好不過的城市電影,因為巴黎鐵塔的出鏡率不亞于小鼠的烹調片段。
我們的城市電影,也不意味著這個城市的一個特征和地點被放大。就代表此是為這座城市量身打造的城市電影。
而是說,某些電影中,城市的意義超過了當作背景的功效,而成為了故事的一部分去起到一種化學反應的效果。
陳木勝一直都是城市電影的忠實守護者。近年來,他的電影作品中,一直展現著城市化的趨勢。開篇的符號,也必是城市景象。這一點,在《保持通話》中也不例外。故事的開篇,便是和《三岔口》一般的航拍鏡頭。放眼當今的世界影壇,也只有西方的邁克爾曼對待城市的狂熱與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故事中,城郊的機場、大量的追車鏡頭、城市人的身份定位都顯得較為熟悉。兩個主角,也都是標準的城市中人:比如大S扮演的單親媽媽設計師Grace,和落魄的財務普通市民,由古天樂扮演的單身爸爸阿邦。
故事中,陳木勝一直在利用城市的種種先機和條件打造視覺奇觀。比如那一場在任何陳木勝電影里都不可缺少的追車戲。追車戲其實是動作片導演的慣例出牌,只不過陳木勝比起槍戰和拳腳,愛極這一橋段。橋段和不死一直是陳木勝電影的兩個必要條件。如果主角很少死去是其不變的法則一。而慣例橋段追車,就被放大化處理,成為法則二。
這場追車戲的場面較為宏大。很富新意的分別展現了追逐的不同狀態。從綠色小車的起步被甩,到干涸河床上利用體積優勢近似闖關般行進。再到飛車行駛反道面對車輛接連而至的躲閃,和由此引發的幾十輛車連環追尾撞擊。最后,再由主角駕車穿越一輛裝滿可樂的貨車,在滿地可樂罐中傾覆。這一段流暢的視覺奇觀,通過古天樂扮演的阿邦一系列表情的襯托,加之及時的鏡頭調動相結合,比如在反道行駛時恰到好處的頂角鏡頭俯拍,達到了視覺奇觀般的效果。
而在空曠機場上,Grace拉著女兒的奔跑配合著宏大的背景,就比較風格化了。陳木勝是不太會展示風格化鏡頭的導演,除了從高處俯拍城市,搞點流云飛雨,極少出現給人物長時間與環境契合的特寫畫面。當然,靜態鏡頭倒是有些特例,具體可以參考《三岔口》里吳彥祖在海港陽光下的精致側影。而除此之外,陳木勝只玩一點點簡單的慢鏡頭,并樂此不疲的當作自己展示動作戲碼的熟稔總結陳詞。
不再是影子的陳木勝
陳木勝的作品,歷來是無法被完全正視的。
對于這位從90年代中后期開始嶄露頭角的香港商業片導演來說,他的影片一直給人的感覺是趨向于追求精良制作的商業大作。被稱作神來之筆的《沖鋒隊之怒火街頭》至今被很多影迷所津津樂道,如果不是《甜蜜蜜》,那一年載入金像史冊的會是這部如今的眼光看似粗礪實則細品不俗的警匪佳作。
而陳木勝的電影,也的確延續了這一路線。如今的陳木勝電影,已經成為了每年香港片的例牌作品。不論是商業和口碑上,延續了其一貫的水準,至少它可以不會在香港電影陷入低潮的時候令人失望,已經實為難得。
警匪、槍火、爆炸、追逐、動作。這是陳木勝的幾個關鍵詞,在這些元素的打理之下,陳木勝順理成章的愛極了以上述元素為基礎的形式。
這部《保持通話》里,陳木勝一直在與好萊塢互博。由于古天樂的身份設置,陳木勝電影里的主角終于不再具備出色的身手和過人的本領。于是,陳木勝開始將影片的核心轉向了情節。畢竟,再好的形式,也不可能永遠去保持一個導演作品的質量。
故事的核心,即是通話,故事里,為了還原通話的過程和效果,開始出現了一系列的麻煩。這個過程,需要兩個方面的完美發揮方可達到。前者,便是為了通話設置不同的橋段去干擾其完成。如阿邦的第一任務,到機場送兒子并告別。不過,顯然這個設置放在影片里顯得過分的“弱化”了。由于扮演阿邦兒子的小演員表現教平庸,縱有陳慧珊的出鏡亦顯得不具備戲劇效果。換言之,這不是一個成型的阻礙。于是,當情節需要,阿邦與張家輝扮演的警員輝哥初遇后,直到去Grace的女兒學校之前,故事一直都處在模棱兩可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