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應接受道德的審判!
關于《奮斗》,自始至終,我無法不充滿困惑。
其一,一部在全國地方臺最開始播出時普遍反映收視平平、口碑不怎么地 “嘔像劇”,到后來怎么一眨眼就“說火了就火了”?“《奮斗》很火”這個概念,一開始是誰炒作出來的?
其二,50后的導演,60后的編劇,70后的題材和70后的演員,與80后基本沒有任何干系的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為什么一定非要苦心孤詣地貼上80后的標簽假80后之名招搖撞騙?石康和趙寶剛之流,究竟看上80后的什么了?
其三,幾個紈绔子弟和無良少女整日價無所事事的談情說愛,及其荒誕不經的“創業經歷”,也能美其名曰是“奮斗”?《奮斗》的“勵志”之處具體體現在哪里,又有多少的代表性?
…………(張一一先生按:此處刪去11萬字,80后對《奮斗》一劇的鄙夷和不解,又豈是一時半會能夠說得清楚?)
對于《奮斗》一劇落選本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提名一事,作為《奮斗》投資方和制作方的鑫寶源公司,自有他們的“新抱怨”,他們甚至一廂情愿煞有介事地公開發表了所謂《落選聲明》,其勇氣實在可嘉。
84年前,惡貫滿盈的納粹頭子阿道夫.希特勒在獄中所著的《我的奮斗》一書,大肆渲染一種所謂的“生存空間論”和“種族優越論”,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數以千萬計的德國青年走上一條不歸路。據權威數字統計,在《我的奮斗》中,每一個字,平均使125人喪失了生命;每一頁,平均使4700人喪失了生命;每一章,平均使120萬人喪失了生命……
我們無法知道,在石康和趙寶剛之流對陸濤和米萊們“優越生活方式”的“教化之功”過后,會有多少不明就里的年輕人對自己的境遇和生活開始抱怨,甚至走上一條極端的犯罪的道路。
然而,作為我本人來說,真還得感謝《奮斗》。正是因為看到《奮斗》都能“很火”,才使得已有三年不曾創作的我,重新樹立起了創作的堅強勇氣和信心。《努力》,就是在這樣一種美妙背景下霞光萬道應運而生。
當然,我不敢說《努力》就已經很完美了。只能說,《努力》是一部真正屬于我們80后的作品,在這里,我們能更多了解到,絕大多數80后奮斗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