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門頭溝區的“云上村落”江水河村,有一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就是紀錄片導演周永旗。這位在公益與紀錄片之間游走的導演,用他的鏡頭和詩句,記錄著鄉村的發展與變遷,同時也用他的熱情和才華,書寫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公益的執著。
《立春》
作者/周永旗
北風斂跡待東風,日暖天晴意漸濃。
老柳搖姿春睡醒,新梅綻蕊笑顏紅。
但祈好運時時在,遍灑祥瑞處處同。
紅豆一顆誰解淚,鳳吟歌罷拜青陽。
周永旗的作品涵蓋了廣泛的題材,從關注智障兒童的《糖葫蘆》到展現父子兩代人對大山堅守和希望的《山巔》,從全國首部兒童防拐教育題材電影《回家路》到講述一對夫妻收養孤兒感人故事的《為愛同程》,及紀錄片《國旗在我心中》連云港守島夫妻王繼才感人事跡,大型文獻紀錄片《河西走廊中部》。他的作品不僅涉及面廣,而且深入人心。近兩年,他開始嘗試紅色革命題材的“大片”,《紅色清流》《如畫林畬》以及音樂MV《還是一個兵》《又見紅軍巖》等作品,都展現了他對家國情懷的深沉思考和傾力打造的匠心獨運。
然而,周永旗并不滿足于在公益和紀錄片領域的成就。他不僅僅是一位導演而且還是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新詩歌協會會員,他在詩詞、散文創作上默默錘煉自己的才華,多年來有上百首詩歌在中國詩歌網,北京詩歌網及其他專業刊物發表如《《立春》《小年有感》
《早梅二首》《《大寒時節詩三首》《小寒》《元旦》《悼甘肅地震遇難同胞》《組詩三首《觀長城雪景》》《《頤和園初雪》《鷓鴣天·頤和園初雪》他的散文作品也多次發表于中國作家網如《立春》《仲夏》《流連水聲中的門頭溝》《我的家鄉江水河村》等。他的詩歌、散文既有熱愛生活的奔放、向往未來的豪邁之情,又有歸于平靜之后的內斂與冷靜思考。他的詩句里往往會自然而然描繪出畫面感,看似平常的字句,經過他的組合與修飾,頓覺飽滿且給人一種溫暖的力量。
在他的詩歌中,我們看到了他作為一位紀錄片導演的細膩情感,同時也看到了他對生活、對事業的熱愛和執著。
作為一位行走在公益事業與紀錄片之間的導演,周永旗用鏡頭記錄著社會的變遷,用詩句描繪著生活的色彩。他不僅在作品中展現了對公益事業的關注和熱情,更在現實生活中身體力行地投身于公益事業。他相信,通過紀錄片的拍攝和詩歌的創作,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社會問題,傳遞正能量,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周永旗的雙重性格也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的詩歌既有認真、嚴肅、犀利的一面,也有寬松、活潑、隨性的一面。這種情感的豐富性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有深度和感染力。他的詩歌中既有對生活的熱烈向往,也有對現實的冷靜思考;既有對美好事物的贊美,也有對困境中的人們的關切。這種情感的多樣性讓他的作品更具有層次感和立體感。
總的來說,周永旗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導演,他的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又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力。他的鏡頭和詩句都記錄著社會的變遷和生活的色彩,展現了他對公益事業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思考。他的雙重性格和豐富的情感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有深度和感染力。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周永旗將繼續用他的鏡頭和詩句,為觀眾帶來更多的優秀作品,為公益事業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文/陳圣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