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攝制的大型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第二季將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迎來收官。節目以家庭為視角切入,從產業、文化、生態等多角度解鎖新時代美麗鄉村的幸福密碼,力圖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講好山水之間的新時代“山鄉巨變”。節目播出以來,帶動了眾多網友實地“打卡”美麗鄉村,進一步助推了鄉村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增強了鄉村發展內生動力。美不勝收的鄉村畫卷和閑適有趣的鄉村生活,更是喚起了觀眾心中的鄉愁與鄉情,激勵越來越多的青年人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規劃新未來、施展新作為、創造新生活。
《山水間的家》第12期將聚焦山東省臨沂市臨沭朱村和江西省宜春市靖安港背村,屆時,主持人撒貝寧、馮碩將分別帶領“山水小分隊”從北到南,解鎖江北水鄉的振興密碼,探索南方山村的發展路徑,共展一幅壯美的鄉村畫卷。
見證老區人民的“好日子”
撒貝寧、魯健、柴璐學習臨沭柳編
山東朱村坐落在分沂入沭的河岸邊,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在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朱村立足紅色文化、綠色生態、藍色水系、明清古居等資源優勢,加快文旅融合發展,著力打造成為“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示范村。從支前“大后方”走向鄉村振興的“大舞臺”,老區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本周的“山水之旅”,主持人撒貝寧、魯健、柴璐將前往朱村一探究竟!
自發展旅游以來,朱村每年接待游客量近10萬人次,2023年國慶假期,00后講解員王書晴每天需要為4~5個近百人的旅游團提供講解。“我回到家鄉工作,其實是受我爺爺的影響。”王書晴的爺爺王經臣是朱村的第一代講解員,自1998年起便致力于挖掘、整理、傳播朱村的歷史故事。耳濡目染之下,王書晴決心在大學畢業后接過爺爺的接力棒,傳播朱村的紅色記憶。節目中,“山水小分隊”將跟隨王書晴的腳步,深入了解朱村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發展變化。從沭河沿岸到紀念館,柴璐感受到沉甸甸的歷史悄然在身邊打開,也感動于村民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的精神,“從他們的笑臉上、話語中,都能夠感受到這樣的信心:無論環境怎么樣,都一定要打出一片天,明天的生活一定會比今天更好”。
朱村所屬的臨沭縣是“中國柳編之都”,柳編產業帶動了全縣超10萬人就業,2022年,臨沭縣柳編產值達40億元。近年來,朱村大力發展柳編產業,村民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創新出百余種編織方法,生產的柳編產品行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當地一張亮眼的“文化名片”。本期節目,嘉賓們將通過采收杞柳、加工柳條、制作柳編等環節,全方位體驗“臨沭柳編誕生記”。撒貝寧為何稱自己“握力不夠了”?又是怎樣的小工具,令魯健發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感慨?
從向山索取到守護山林
“山水小分隊”探尋靠山吃山“新吃法
地處九嶺山腹地的江西港背村,山峰連綿起伏,河水清澈見底,乘坐竹筏漂流而下,不時有水鳥掠過,令人心曠神怡。本期節目,由主持人馮碩、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段懷清、影視演員袁姍姍組成的“山水小分隊”將走進這座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聆聽美麗的發展故事,感受山水間的勃勃生機。
“我們經歷了兩次‘靠山吃山’。”村民包訓詳一家是港背村發展的見證者、參與者。過去,港背村村民多以售賣木材維生,長期的砍伐,導致港背村出現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銳減等環境問題。近年來,港背村響應封山育林政策,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積極尋求“兩山”轉化的最佳途徑,以蜜蜂產業帶動精準扶貧,并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具特色的儒林文化,將港背村打造成鄉村旅游示范點。
在旅游產業交出亮眼成績單的同時,村民們自發成立生態護林隊,守護綠水青山。作為生態護林隊隊長,包訓詳平均一周要往返九嶺山保護區3次,巡山途中,他不僅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大黃花蝦脊蘭,還救助了白鷴、大鯢等動物。近年來,包訓詳的護林筆記日益豐富,整理在冊的植物超700種,這正是村民們共同守護的結果。節目中,馮碩、袁姍姍將在包訓詳的帶領下,深入九嶺山保護區,收取、安裝紅外相機,尋找野生動物的蹤跡;段懷清則將跟隨村民采收蜂蜜,感受豐收的喜悅。嘉賓們在相機里看到了哪些“神奇動物”?割蜜時,又為什么要留一塊放回蜂箱?值得期待的是,嘉賓們還將挑戰港背村的民間絕技——獨竹漂,嘗試以竹竿為槳、楠竹為舟,漂行于碧波之上,他們能否掌握平衡,感受到“輕功水上漂”的愜意?又是什么樣的表演讓馮碩驚呼“體迅飛鳧,飄忽若神”?
嶄新藍圖,激發昂揚干勁;希望田野,涌動蓬勃生機。11月18日20點檔,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山水間的家》第二季第十二期,邀你走進鄉村振興道路上舊貌換新顏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