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汪峰打破 “汪峰定律”,登上頭條。
莫名的是,頭條之下的汪峰失聯了。原來他和樂隊在緊鑼密鼓地排練,這是一個橫跨30年作品的特別Live,因為規格與歌單與以往的巡演都不同,每天練到很晚,所以很多打探消息的,問候汪峰的,都紛紛撲了個空。
從未有哪個公眾人物與“頭條”存在過如此長久的關聯,這次,他的婚姻和家庭成為焦點,他的名字再次貼上頭條標簽。當我們熱衷談起汪峰的時候,是在映射怎樣的情緒?當我們熱切討論頭條的時候,什么才是焦點?
01
頭條與焦點
近些年,每當汪峰預告新歌或者巡演,都會撞到愛豆塌房事件“搶戲”,導致“沒了頭條”,“頭條梗”就由此而來。后來,他很少在社交媒體更新自己的消息,他的消息就像頭條發令槍,副作用是他的消息會被利用去炒作熱度而消耗公眾資源。
前幾天,在清華大學交流現場,面對反復追問的“頭條梗”,汪峰講述了自己對待“頭條梗”的三個階段。一開始是困惑和抵觸,不明白為什么會吸引這么多關注,同時覺得沒有實際意義;此后,隨著“頭條梗”傳播越來越廣泛,不得不接受它的存在,雖然仍感到無奈;最近,他坦然并逐漸看淡了這個梗。如今他很少在個人社交媒體上更新內容,也擔心被誤會他在借"頭條梗"來宣傳。
這算是在公共場合首次正面回應該話題。
以“頭條梗”的流量和影響力,“汪峰”無愧為很多熱點事件的孵化器。但遺憾的是,每次成為熱點事件“重要環節”的同時,汪峰的音樂卻并沒有得到頭條級別的關注;甚至他本人,都被“戲弄”成頭條事件的周邊。
一邊是汪峰被貼上 “頭條藝人”的標簽,另一邊,一系列頭條熱點事件也被貼上 “汪峰”的標簽:最終, “頭條梗”成為大眾視野在社交媒體的一種娛樂。但人們當聊起汪峰、頭條和婚姻等關鍵詞,情緒化的大眾,又會混淆焦點和問題的本質。
頭條是汪峰,焦點卻不是。汪峰本人而言,頭條的實際意義一向尷尬。但這次成為頭條的主角,對包括他在內的當事人,對大眾的意義又起了變化。
02
事實與情緒
四段感情,三次婚姻。對于一名搖滾歌手而言,就這幾段感情,算不上新鮮,但婚姻對明星們的代價會更大,若不是帶著圓滿的愿望和憧憬,他們很難走向婚姻。
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汪峰和章子怡,用“一紙聲明”做了完整交代,沒有更多的回應。那么,掛在熱搜榜的熱烈話題,是在釋放什么情緒?
首先是批判,尤其是對男方的指責更多,指責他對感情不忠或其他不良生活習慣成為了離婚的導火索。事實是,若當事人真的犯了過錯,在當下嚴苛的輿論與監督環境中,早就會被貼上“劣跡”標簽,近年那么多“塌房”事件就能證明這一點。
再有是惋惜,看起來是“神仙眷侶”的汪峰章子怡本身就該是“模范夫妻”,作為明星和公眾人物,他們的行為背離了一部分公眾的預期。事實是,雙方都在聲明中表明,這是理性判斷的決策。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誰都一樣。
頭條上的批判,就像是輿論的情緒出口,立場和情緒往往會先于事實和邏輯。比如說一段關系的終結,不代表一定是某方的過錯;比如說我們支持女權,不代表每一次女方都是正義;比如說某一件事的是非對錯,不代表是當事人非黑即白的結果。但便于宣泄的情緒出口像是社交媒體上的誘惑,那種直觀的參與感往往超過對是非的求索。
就像這次頭條,表象的焦點是明星夫婦的離婚,而更本質的情緒訴求,也在我們聊起汪峰的時候得以投射——
我們渴求美滿的婚姻,但我們也經常在生活中犯錯,時常感到困擾和無奈。我們自身的現實困境和愿望,投射在熱點事件的討論中,就像音樂人在音樂中的表達那樣,只是形式不太一樣。頭條的風向,不僅表露了事態本身的走向,也包含了大眾情緒的期望。
03
婚姻與孩子
汪峰和章子怡都是公眾人物,他們過去、現在和未來,對待孩子們的養育和態度,都會在聚光燈下被放大被監督。雖然婚姻的終止,在一定程度上,父母孩子照顧和關懷的難度會增加,但不影響他們在公眾之下做出了承諾。
汪峰登上熱搜的第一天,大家迫切追問相關情況時,跟隨他超過8年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家庭和孩子對老汪一直是最重要的,你可以跟與他們接觸過的任何工作人員求證,他很真誠,不然他樂隊的哥們怎么一跟他合作就是十幾年二十幾年。”他們的孩子明明擁有相對更好的保障,為何引來這么多關注?畢竟明星也有普通人的一面,他們的婚姻和孩子,是最能投射到大眾現實生活的話題。
首先,任何合法婚姻的存續和終止,都不違背法律和道德。其次,公眾人物是否要不惜代價地“守護婚姻”?這次頭條的當事人,均已聲明了沒有背叛,二者的和平分手至少是婚姻關系終止的陽光模式。
所有圍繞孩子的討論,都是希望孩子在婚姻關系終止后,傷害和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要拷問更本質的問題,如果未能達成圓滿存續的婚姻,牽強的婚姻真的能給孩子更好的關懷?所以,在婚姻關系終止這個既定事實的基礎上,當事人如何完成對孩子的承諾,才是對孩子們照顧的監督焦點。
投射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一樣,圓滿存續的婚姻能給孩子更好的照顧,但并不代表存續的婚姻就是更好的結局。看待婚姻和孩子的問題,既要遵循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也要從理性的視角去看待,才能找到更好的答案。
04
公眾人物與我們
明星的吃瓜頭條,固然會引起熱議,但我們真正關心的不是他們,而是投射到現實生活中的自己。作為公眾人物,在公共道德領域的確有“示范”和“榜樣”的角色,但他們很多具體的場景,并不能給我們帶來太多的參照。
在聲望、財富、責任,甚至工作強度都不對等的情況下,與我們的生活相比,很多公眾人物大不相同。社交媒體的情緒是映射,也是警醒。那些在某個領域卓有成就的公眾人物,他們犧牲掉很多陪伴孩子們時間的同時,也在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這些對我們普通人也一樣。
在社交媒體的信息流里,每年都會留下不止幾百個頭條,我們真正記住的能有多少?作為多年來一系列頭條的“發令槍”, 汪峰也成為社交河流中一枚絕無僅有的標簽。當他自己登上頭條的時候,他如愿了嗎?顯然,這個頭條對他,對他的家人并沒有那么友好。
近期,章子怡出現在上海的品牌活動;而汪峰也在緊鑼密鼓的排練中。離婚上了頭條,都沒有放慢他們前行的腳步,他們也在繼續經營事業和理想,他們也在努力讓家人過得更好。
我們在消費公眾人物頭條的同時,社交媒體的流量也在消費著我們自己。作為“頭條梗”汪峰的討論再熱鬧,都不會比他的作品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