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本周五)晚八點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央視綜合頻道、央視創造傳媒和中國國家話劇院聯合打造,中國國家圖書館參與的大型文化節目《典籍里的中國》第二季將播出第二期。屆時,“當代讀書人”撒貝寧將跨時空對話中國第一位修撰正史的女史家班昭,探尋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的著書故事。
“包舉一代,撰成一書”
一家兩代記述230年西漢歷史
《漢書》是繼《史記》之后,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經班彪、班固、班昭,班家兩代人接續修撰,于東漢和帝年間成書。全書分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傳,共百篇,記述了230年的西漢歷史。
本期節目中,主持人王嘉寧將與三位“讀書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許殿才、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編審張欣,共同品讀《漢書》。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去世后,不少學者曾續補《史記》,班固的父親班彪就是其中之一。東漢初年,班彪續寫《太史公書》,之后班固開拓格局,開創了斷代為史的著史體例,定名《漢書》并基本成書。最終,由班家小女兒班昭及其弟子馬續續補未成部分,終成典籍。而“投筆從戎”的班超雖未直接參與撰寫,但應該也為《漢書·西域傳》提供了一手資料。
《史記》和《漢書》均為史學巨著,前者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后者則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蒙曼進一步介紹:“古代大家一般都是把這兩本書并稱,而且跟詩中‘李杜’來對比,《四庫全書·凡例》中說‘馬班之史,李杜之詩’,如果論史書那就是司馬遷和班固,論詩那就是李白和杜甫。”
撒貝寧對話“女史家”班昭
戲劇舞臺真情演繹班家人的著書之路
《典籍里的中國》自第一季播出以來,通過對話伏生、宋應星、陳濟等歷代先賢,留下了不少讓人印象深刻的名場面。本期節目將首度從女性視角切入,以班昭為主線串聯起班家兩代四人圍繞《漢書》跌宕起伏的命運,以及班昭從懵懂少女成長為一代大家的故事,展現出中國歷代史學家代代傳承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班昭,是中國第一位參與修撰正史的女史家,也是最終為《漢書》畫上句號的人。《后漢書》記載,在父兄相繼過世后,班昭奉旨入東觀,續補及講解《漢書》,為《漢書》的成書及流傳做出重要貢獻。值得期待的是,演員萬茜將一人分飾班昭青中老三個年齡階段,這需要她對人物的神態、言行有更加精細的把握,她感慨“表演難度很大”,并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演繹讓大家更多地了解《漢書》,回顧歷史,銘記歷史,習古而鑒今”。
正因有歷代史學家的努力,中國史學才得以形成繁富多彩的面貌,中華燦爛文明才得以向世人展示。節目戲劇末尾,老年班昭與兩位兄長用一生所守告慰去世父親,跨越時代的情感共振讓眾人瞬間熱淚盈眶,如同張欣所說:“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優秀歷史文化始終是我們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
用歷史智慧助力民族復興,讓歷史之光照亮未來。今天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晚八點檔,讓我們跟隨《典籍里的中國》汲取先人智慧,以史為鑒、開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