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記錄新時代社會發展進步、反映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和奮斗經歷的電視劇《我們這十年》開播后,獲得了廣大觀眾一致好評。該劇涉及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外交等多個領域,展現了2012年至2022年這十年間發生的翻天覆地巨大變化。其中《一日三餐》單元劇,走進生活,貼近百姓,通過裊裊升起的煙火氣,有聲有色地記敘了過去十年發生在舌尖上的故事,立意高遠,眼界宏闊,手法細膩,刻畫到位,把歷史進程中改革創新的巨大能量充分地激發了出來,不斷彰顯出前所未有的中國之變和時代之變。
通過小人物折射大時代。新時代氣象萬千的大好時光,主要是通過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小人物的普通故事逐漸呈現出來的。這里有退休干部閆伯、有退休工人白叔、有退休演員丁娘娘,有人民監督員“老醋”,他們各有不同的生活經歷,都對美好生活有著熱切的向往。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各有所趣,卻共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喜歡吃五味叔做的腸粉,幾乎天天吃,永遠吃不膩。透過這一碗碗有滋有味的腸粉,我們可以咀嚼出他們生活中的味道,也可以看到他們的喜怒哀樂,看到社會的發展給他們方方面面帶來的變化。比如,丁娘娘遇到樓下卡拉ok廳聲大擾民的問題,開始時求門無道,后來有關部門主動上門解決。你有所呼,必有所應。所以,他們每天聚到一起,都一掃愁容,吃得開心、談得開心、玩得開心,歡聲笑語,樂在心中,充分體現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一日三餐》也因此散發出了濃郁的生活質感和時代氣息。
通過小結構展示大視野。電視劇的結構并不復雜,一條主線貫穿始終,就是抓住五味叔和女兒蔡云兩個不同的理念來進行對比結構的。一個是做腸粉變老的,一個吃腸粉長大的,他們本應都對腸粉充滿深情,卻因此分道揚鑣。五味叔要堅持做廉價腸粉,蔡云卻認為要做高檔消費,他們之間的矛盾集中在把店名由“一日三餐”換成“皇家鮑翅”之時突然爆發,不可調和,也因此各走各路。一個是街邊門店, 一個是高檔酒樓,彼此毗鄰而居,經營理念卻天壤之別:一個是把街坊鄰居作為重點,滿足新老顧客熟悉的口味;一個是把請客吃飯作為財神。隨著社會風氣的根本轉變,“皇家鮑翅”因此變得門可羅雀,而“一日三餐”依舊門庭若市。這是因為粉腸的根在街頭巷尾,粉腸的魂是老百姓,老百姓的需要才是最為廣闊的市場。
通過小細節體現大意境。一日三餐繪就的天光云影,靠的玲瓏剔透的一筆一畫,該劇集對所要講述的故事都做了最大限度的藝術提煉與濃縮,擯除了說教,擠掉了水分,將暢敘歷史性轉變的發展趨勢全部轉換為細膩生動的具體細節,于尋常處見奇崛,寓宏大時見精巧。既有工筆畫的細致秀美,又有大寫意的壯闊意境。劇中有兩個細節,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五味叔不斷搖磨的鏡頭。這是為第二天早上腸粉提前做好食材準備,他幾乎每天晚上都要把米漿磨好,因此,畫面反復多次地出現了這樣的特寫鏡頭,入木三分地描摹了這個從米到漿的過程,看上去好像是他要兌現自己把好的食材原味發揮出來的諾言,因為許多人的日子都是早晨從他的一份腸粉開始的,如果不能發揮好食材的原味,不僅是對原材料最大的失禮,也是對顧客的最大不敬。事實上這個細節,還有隱喻的言外之意,就是五味叔所說的“做人要有良心,腸粉就是良心”,他矢志不渝,堅持不懈,確保祖傳的腸粉服務顧客不變形、不變味、不走調。在他看來,這是習慣,也是情懷,更是責任。二是“老醋”的映山紅。這是“老醋”送給五味叔的一盆花,那天蔡云為了增加生動的色彩,把它搬到了高檔的餐桌上,希望能夠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沒想到,葉子很快就黃了,沒有了精氣神,說明放錯了位置,這里的風氣不適合它的成長,“老醋”看到被扔掉的映山紅,非常心疼,又把主動把它撿了回來,經過一段時間培養和調理,又重顯枝繁葉茂,這說明只有回到人間的煙火中,才能恢復它的勃勃生機。在劇中,諸如此類的細節還有很多,編導通過這種剖石取玉的精益求精和以小博大的匠心獨運,撥動了許多震撼人心的藝術之弦。
大道如砥,正氣如虹。《一日三餐》通過歷史和藝術的雙重聚焦,以史筆為神,讓藝筆煥彩,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對于我們來說,感發于懷,感動于衷,感同身受,感慨萬千,不僅喚起我們對過去十年的曾經回憶,也讓我們看到劇作于細微處見精神、于平凡處見神采的藝術風采。
作者:張永祎
文藝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