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晚,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攝制的大型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在CCTV-1迎來首播,為大眾呈上一幅立體鮮活的鄉村振興圖鑒,不僅讓觀眾看到中國鄉村的美,還勾起了許多人心底濃濃的鄉愁。當期節目在全網收獲熱搜熱榜39個,最高登陸微博熱搜TOP4,多維話題討論治愈全網,獲網友點贊:“這是一次很有意義的走出去”!
9月3日(周六)20:00檔,《山水間的家》第二期節目即將開啟江南水鄉之旅,主持人撒貝寧、魯健將領銜“山水小分隊”分別走進江蘇省禮詩圩村和安徽省西遞村,領略江南古韻之美,探尋魅力水鄉的致富密碼。
邂逅最美荷韻風光,感受“共享村落”的詩與遠方
禮詩圩村四面環水,村內水系、田園交錯,是典型的江南水鄉。近年來,禮詩圩村依托水鄉特有的生態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緊扣“共享村落,禮詩生活”的發展定位,通過共享廚房、共享菜園、共享棋社、共享琴社等共享項目,帶領村民走出了一條致富增收的康莊大道。對于許多人來說,去到禮詩圩村的“共享廚房”吃一頓原汁原味的農家菜,是旅游必打卡項目之一。
本期節目中,由撒貝寧、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趙冬梅、歌手那英組成的“山水小分隊”將化身廚房幫工,與禮詩圩村村民金玉仙共同完成共享廚房的訂單挑戰。為滿足顧客需求,嘉賓們將前往荷花塘摸河蚌、撈田螺,開啟一場山水間的尋獲之旅。
而面對客人席間提出的“五分鐘上菜”挑戰,撒貝寧會如何應對?那英為老鄉親手制作的東北特色美食又能否撫慰他們思鄉的味蕾?
值得期待的是,嘉賓們還將助力一場荷塘邊的“時尚走秀”,走秀的主角是禮詩圩村的阿姨們。日常生活中,她們的身份是妻子,是母親,但當她們換上美麗的裙子,邁出自信的步伐,開心的笑容感染了在場每一個人。那英動容道:“每個大姐都把熱愛生活寫在了臉上,有點像時尚的田園生活,這種和諧與幸福感寫在鄰居之間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上。”時尚又不失煙火氣的禮詩圩村,治愈了許多從城市慕名而來的年輕人,活動策劃人、創業青年施珺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她希望能夠把禮詩圩村好的農產品,以及開發和延伸出來的文創產品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了解當地的文化。
既遵循著良好的鄉風,又能積極擁抱新鮮事物,禮詩圩村將“共享”理念融入鄉村發展,為村民帶去更多可能。在撒貝寧看來,這是很難得的一個范例,“(禮詩圩村)始終是保持著活力和生命力在往前走,但與此同時,它又留住了那份寧靜和安祥。”
沉浸式探訪“桃花源里人家”,對話千年古村“守夜人”
西遞村擁有古樸精美的建筑文化、山清水秀的生態文化,以及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被譽為“桃花源里人家”,2021年,它入選了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的首批最佳旅游鄉村。近年來,西遞村借助文化遺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鄉村高端民宿等為主的旅游業。2016年,西遞村村民黃煜返鄉接過父親手中的接力棒,將自家住房升級改造成精品民宿,后來還成為鄉村治理的帶頭人,“我1986年出生,西遞村1986年開發旅游,所以也想整個西遞能發展得更好。”
本期節目中,魯健將攜手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張凱麗,在徽州三雕(木雕)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汪德洪的指導下,感受不同雕刻刀的用法。汪德洪16歲拿起刻刀,至今已從藝30余載,一直致力于傳承徽州雕刻技藝,培養徽雕技藝后續人才。在學習木雕技巧的過程中,蒙曼為何深感手里的刻刀有“一千斤的份量”?又是什么讓張凱麗直呼“太服氣”?
除了沉浸式體驗木雕藝術,魯健還將和當地村民一起“挑大梁”,把已經做好的橫梁運送到需要修繕的老年祠堂,見證極具儀式感的“上梁”習俗。
為了更好地保護大量成片的木質古建筑,西遞村自明清起就有“打更”的傳統,提醒村民注意用火用電,保證整個村的安定和諧。打更隊重新成立以來,一年365天風雨無阻,光鑼就打壞了十幾面,村子夜里沒發生過一次火災。黃煜介紹:“大家全是自愿來打更的,不光是年輕人,還有退休人員、工人、農民、清潔工,最小的今年才21歲”,這讓魯健忍不住感慨:“他們對于家園的熱愛可見一斑,大家心里發自內心地接受、傳承,才能夠真正的傳承下去。”
山水小分隊通過體驗“修復古建”“非遺木雕”“打更夜游”等活動,仿佛穿梭千年同過去對話。蒙曼眼中的西遞村既是世外桃源,又是煙火人間,“咱祖宗留下的好東西活在了我們的生活里,而且能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俯仰于天地之間,寄情在山水田園。9月3日(周六)20:00檔,讓我們隨CCTV-1《山水間的家》走進絕美江南,邂逅新時代鄉村的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