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漫、選秀等流行文化年輕一代,到底還有沒有可能愛上京劇這一古老而優雅的中國傳統戲曲?
8月19日晚,在中國移動咪咕、東方衛視、南方周末聯合出品的原創人文書信體節目《我相信》播出的第三期中,展信人韓雪、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和有“國風美少年”之稱的國際男子唱演組合INTO1隊長劉宇、著名節目主持人白燕升一起,共同展示傳統戲曲藝術煥發的時代生機,講述戲曲傳承者與嘗鮮者之間的信念傳承。
王珮瑜致信“髯口”:
回顧畢生京劇路,相信京劇是人間美事
和前兩期嘉賓一樣,《我相信》第三期主嘉賓,“余派”老生第四代傳人、著名京劇演員王珮瑜選擇了一件貫穿了自己人生路程的物品——京劇中用于塑造各類老生角色的髯口,作為自己信念寄托。隨著王珮瑜一聲親切地“髯兄”,本期信念故事也隨她的自述信徐徐展開。
王珮瑜將她最心愛的黲三髯口帶到節目現場,從髯口的樣式、顏色等各個方面,借一副髯口為楔子,幫助觀眾們更好的理解戲臺上的一勾一描、一冠一靠中具體而微的戲曲文化。
“摟髯,是明察秋毫;撩髯,是思慮萬千。推髯時我慨嘆,捋髯時我安閑;抖髯時,我膽戰心驚;吹髯時,我怒上心頭。”王珮瑜在現場展示了通過一副髯口生動詮釋人物角色的深厚功底:眉頭一皺,嘴上一吹,髯須飄起,人物的怒意展露無遺;而眉頭一舒,輕捋髯須,人物的春風得意又躍然眼前。
髯口的一摘一戴,道盡王珮瑜從學戲、成角,再到成為京劇藝術傳播者的信念故事:初學戲時,髯口就是她的理想。別的女孩都覺得旦角美,唯有她幻想戴上一副威風漂亮的大胡子站在舞臺上。然而,當王珮瑜首次佩戴上公用髯口,她被臭得幾乎忘了詞。為了擁有自己的專用髯口,她立志成角,苦練功夫。四十歲時,王珮瑜在中國大劇院貼演《搜孤救孤》致敬孟小冬,她與髯口的配合早已渾然一體,親密無間。這些年,王珮瑜在臺上揮過2000多次胡子,也在臺下總結了40萬字的教材。她說,髯口讓自己深刻的體會了京劇的樂趣,她為此樂此不疲。
當京劇面臨時代的嚴峻挑戰,如何讓習慣了情緒直給、視覺轟炸的觀眾再次看見京劇之美,回到劇場,煥發新的生機?在京劇藝術創新和傳播路上,她堅持對傳統骨子老戲進行復排、搶救。將粉絲變成觀眾的路漫漫其修遠,用優質的演出打動觀眾才是最關鍵的。多演,多推廣,觀眾們看的多,懂的多,自然就會走近京劇,愛上京劇。因為她自己也正這樣一路走來。
她說,“我相信,總有一天,人們會認同我,京劇不是苦事,不是舊事,而是人間美事。”
INTO1-劉宇以舞蹈找尋美,探索傳統與流行的融合
這樣的“人間美事”,“寫信人”國風文化傳播者INTO1-劉宇也同樣在體驗。通過書信,INTO1-劉宇帶來了一個中國舞舞者和傳統戲曲“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故事。
INTO1-劉宇說,正是2017年,王珮瑜的京劇科普啟發他從傳統戲曲中發掘了舞蹈與京劇結合的更多潛力。同年,他挑戰以京劇為主題的舞蹈《梨園一生》。
“只覺得戲妝、戲服,說不出的好看”,他在網上買了服裝、對著網上搜到的小生戲妝描畫,一個人開始嘗試復刻京劇的妝容與裝扮。令他意外的是,記錄下這一過程的小視頻發到網上后獲得了兩百多萬網友的支持,這也鼓勵他堅定了從傳統戲曲藝術中尋找舞蹈創作靈感的信心,“我深知,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美讓更多人看到了我。那一刻,我找到了真正的美”。
INTO1-劉宇書信內外飽含的傳播國粹之美的熱情,讓王珮瑜回溯起自己做京劇普及教育的初心:曾經的一次演出中,稀疏的觀眾席上白發老者居多,令她使命感油然而生。“京劇,得活在今天。學生,要一個一個教;觀眾,要一個一個積累”。
從醉心鉆研傳統藝術,專注角色演繹,到成為傳統藝術的傳播者,同在傳統藝術傳承之路上求索的京劇名角和青年偶像相遇在《我相信》舞臺上,京劇的傳承人和嘗鮮者在彼此的欣賞和認同中,奔赴文化傳承的同一片星辰大海。
當興趣愛好得遇專業大師,當然少不了現場討教。INTO1-劉宇趁此良機,向王珮瑜請教《定軍山》中的唱腔疑難點,王珮瑜欣然亮嗓,邊清唱,邊指點。一唱一和間,二人雖非師徒,但有了京劇名角的指點,INTO1-劉宇進步神速,被王珮瑜連贊悟性高、聲音“晶瑩剔透”。
白燕升致信王珮瑜:咱戲曲人要守住陣地
王珮瑜不遺余力地傳播京劇文化,前輩著名主持人白燕升全都看在眼里。這位幾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戲曲文化推廣的老前輩,把對王珮瑜的殷殷囑托、對未來戲曲傳播的希冀和憧憬都寫在了信中。
二十五六年前,白燕升就認識了王珮瑜,他感慨王珮瑜從小就有超越同齡人的定力。在信中,白燕升向王珮瑜殷切囑托到:“不要因為爭議而迷茫,戲曲人如果守不住陣地,這不是別人的錯,而是我們的失責。”書信讀畢,王珮瑜不禁用信紙將臉捂住,大呼感動。
在節目現場,白燕升一直強調廣大戲曲藝術工作者要做到“守土有責”。所謂“守土”,一是指要守京劇藝術、戲曲藝術本體的土。老祖宗留下的、流派大師留下的東西守住了多少?二是指要守住戲曲市場的土。戲曲演員和觀眾之間在劇場應該雙向奔赴,這不僅需要有定力、有能耐,還要破圈,有吸引觀眾的力量。
這也與王珮瑜在自述信中信念不謀而合,“京劇,總有人看,也總有人唱下去”,作為京劇演員,要以身作則地將京劇的血脈相傳,守住傳統的土。而作為一名戲曲文化傳播者,如何把自己的粉絲轉化成為京劇的粉絲,又考驗著將傳統結合時代精神,與流行相融相同,講好戲曲故事的能力。
《我相信》于每周五20:30更新,由咪咕視頻與東方衛視聯合獨播,并于每周六12:00,上線咪咕視頻會員尊享版。信念無價,展信有期,更多信念故事亟待觀眾打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