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種桃道士歸何處,‘石油工人’今又來”,說出這豪情壯志詩句的人,是來自長慶油田的地質技術員——王軍。在陜西長慶油田,那片人煙稀少的地方,他兢兢業業,不畏苦寒,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著不平凡的使命與責任。此次,他帶著對詩詞的熱愛,來到了《2022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一身紅衣工人裝扮,一張永遠璀璨的笑顏……他是樸實的,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詩詞日夜相伴,揚起理想風帆
作為一名生產一線的地質技術員,王軍經常在陜西群山間一工作就是一個月。無論嚴寒還是酷暑,只要警鈴一響,他就會放下手里的事情第一時間沖出去。即使凍傷滑倒,也必須保證石油生產的正常進行。
初來油田時,這個空曠荒涼的地方讓他非常不適應,尤其在他一個人去管轄油井工作的時候,他會感到特別孤獨。因此,詩詞的日夜陪伴就給了他極大的安慰。在工作之余,無論是早上起床,還是飯后散步,他都會抽出一部分時間背誦詩詞;哪怕是在休假時,他白天幫媽媽干完農活,晚上依然會捧著一本詩詞集,開啟他的詩詞之旅。
雖然王軍的工作很辛苦,但他對生活的向往和對詩詞的熱愛,讓他在這片空曠的土地上堅持了下來。他在這里,感受到了千百年前詩人們對月當歌、以詩寄情的美好狀態。詩詞,是他心底的熱愛;但是油田,則是他義無反顧的堅守。在他看來,油田就是他的戰場,當一個個險情被他順利排除之后,一種勝利者的喜悅和自豪油然而生。在他的身上,我們看見了新時代下為國奉獻的石油工人的模樣。
奔赴石油一線,彰顯少年作為
王軍在甘肅隴南一個非常貧瘠的小山村長大,因為教育資源比較匱乏,小學三年級時才有了人生的第一本課外書——彩繪版的《唐詩三百首》。這是王軍拜托班主任從縣城書店里買回來的,也是因為這本書,他的心底從此種下了詩詞的種子。
作為精準扶貧家庭的孩子,他是依靠助學金讀完高中和大學的。所以他早早就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之后報效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剛剛進入中國地質大學的時候,他的班主任就對同學們說過:“目前國家能源安全形勢是非常嚴峻的,大部分依賴進口石油。”這句話對王軍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因此,當老師號召大家從事石油行業的時候,他便義無反顧地選擇了。
畢業前夕,他放棄了銀行客戶經理和稅務局公務員的工作,毅然決然地奔赴石油生產一線。在工作的時候,他總能把詩情畫意涓涓流露在油田間,在初春里體會 “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生機,在杏樹前感受“杏花春雨江南”的溫和。
人生自有詩意,舞臺綻放光彩
王軍在《2022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向觀眾展現了中國石油工人的別樣堅守。他憑借對詩詞的積累,在第九期節目的“大浪淘沙”比賽環節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大風歌隊”的隊長,一路過關斬將!在“挑戰多宮格”環節中,他很快識別出“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這兩句七言唐詩,出色地完成了第一回合的答題。在團隊“詩詞接龍”中,也輕松地答出了“國破山河在”“生當作人杰”等詩句;即便是在更緊張刺激的“飛花令”中,他也不急不躁,答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等詩詞,頗有大將之風。
最令人稱贊的是,王軍還在節目中用毛主席《七律·到韶山》其中的兩句詩:“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鼓勵身邊的人參與到治沙造林的行動中去。在他看來,正是有像石光銀老人一樣的治沙人,他們把“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勇氣和“與天斗其樂無窮”的革命樂觀主義相結合,將畢生精力付諸治沙造林的偉大事業中。經過幾代治沙人的努力,曾經的毛烏素沙地變成了片片綠洲,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新時代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參與到這項事業中,一起守護青山綠水,建設美麗中國!這段解讀贏得了全場喝彩。
從那個小時候在摸黑上學的路上背詩,在母親的田埂上背詩的小王軍,再到工作后對著抽油機背詩,站在儲油罐頂部背詩的王軍,詩詞融入了他的生活,這份熱愛也讓他越走越遠。經過節目前九場的激烈比拼,王軍以第一名的好成績,成功晉級總決賽。
《2022中國詩詞大會》這檔節目,讓觀眾認識到了更多像王軍這樣,有故事、有詩情的選手,也正因為他們對古詩詞的熱愛,讓觀眾們看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浪漫。追求詩意永無止境,逐夢路上永不停息。《2022中國詩詞大會》總決賽即將打響,讓我們一起期待王軍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