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被稱為“人生必看”、“值得N刷的神級紀錄片”系列作品之《但是還有書籍2》正式收官。播出以來便得到用戶的持續好評,以9.5分的豆瓣高分圓滿收官。這部自帶治愈功能和極具溫情質感的人文紀錄片,講述了“讀書人”“寫書人”“做書人”“愛書人”還有那些和書籍息息相關的人群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真實地呈現出了他們對書籍的執著和熱愛,給觀眾呈現了一次次的“難忘時刻”。
但是還有書籍 打破續集魔咒內容口碑雙“出圈”
《但是還有書籍2》播出至今站內播放量破1700萬,站內評分達9.9分。在豆瓣華語口碑劇集榜連續四周蟬聯榜首,以評分9.5完美收官。中國新聞網、澎湃新聞、新周刊、看天下、第一財經、文匯報等多家權威媒體報道,稱此部紀錄片“有深度也有溫度,留存書籍的冷暖,這就是“書籍”的美好”。
《但是還有書籍2》在延續了上一季敘事結構的同時,還根據B站平臺特有的Z世代用戶的特點,加入了更豐富的動畫、特效、交互等多種創意元素。這一元素在第二集《成為漫畫家》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許先哲先生與他畫筆下的漫畫人物阿育婭來了一場破次元的互動,更加生動形象地拉近了觀眾和人物之間的距離。打破了紀錄片固有人群“年齡高、學歷高、收入高”的特點,吸引了更多年輕化受眾人群的關注和本身“愛書、看書”的人群。
不止是“書圈”的狂歡,《但是還有書籍2》選擇了更為新鮮有趣的視角,和不同類型的人物故事。用藏族僧人久美的視角帶大家理解高原孩子看書的意義,用鏢人之父許先哲的視角呈現漫畫家與自己角色之間的感情,用翻譯者馬愛農的視角展現譯者與著作之間的別樣緣分,用人大教授梁鴻的視角直面鄉村的滄桑變遷。讓觀眾對于書籍的認知,不再局限于只是作者、編者的身份,而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通過他們的視角找尋到自己對于身邊事物的熱愛,能夠靜下心來聆聽“書籍”的聲音,聆聽自己“心靈”的聲音。
但是還有書籍 流量時代純粹而熱情的堅持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但是還有書籍2》講述的卻是書籍的故事。沒有滿屏的大道理而是舉重若輕的用最溫情的表達讓無數觀眾沉迷。沒有形式主義的“無關者”,有的只是專注于書籍的“愛書人”。“古籍活字典”98歲的沈燮元老先生一生專注于古籍編目。國圖掃地僧顧曉軍每天研究晦澀難懂的書籍卻樂在其中。他們用自身追求和堅持自己的理念,通過鏡頭與觀眾對話,將純粹、堅持、夢想、熱愛傳遞到更為年輕的觀眾面前。在被疫情影響的當下,在人們的生活中播撒下了“書籍”的種子,帶來了閱讀的力量。
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2》以其對閱讀的思考和深層次探討,真實展現了人們面對生活的熱愛;以廣博而寬宏的視角,記錄了生命中平凡的美好。《但是還有書籍2》作為B站的原創IP,作品中展現了平臺深耕人文關懷作品的決心和能力,用新穎的角度和獨具特色的動畫元素給網生紀錄片注入了新的活力,對紀錄片敘事的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如果說書籍表達的是作者洶涌澎湃的內心想法,那《但是還有書籍2》所呈現的就是“書就希望它被看”的純粹。紀錄片雖然收官,但是,還有書籍!以書為舟,繼續漂流,我們書中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