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總臺春晚以“新征程上的迎春曲,中國年里的歡樂頌”為主題,回顧了過去一年國內人民關心的事物,拉開了新一年的序幕,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奏響了奮進的號角。2022年總臺春晚將“融合”的理念貫穿整場晚會,為全國觀眾奉獻出一場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兼具的文化盛宴,為國家新型主流媒體深度融合實踐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電視橫屏與移動豎屏的融合
除夕夜晚,年夜飯后,一家人圍坐在電視前收看總臺春晚,在用微信接收和送出新年祝福時,或許會偶然間在“發現”中看到“直播”一欄上有一個醒目的紅色“春晚”提醒標記,這正是2022年總臺春晚推出的新型跨屏互動直播新體驗——“豎屏看春晚”。
“豎屏看春晚”是央視歷史上首次推出的移動端春晚直播模式,目的是為了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收視習慣,也滿足了不同場景中用戶同步收看春晚的需求,同時網絡直播的轉發、分享與彈幕等功能更是延展了春晚的社交屬性,人們不僅可以像以往在微信群或微博對春晚內容進行評論、二度創作,如今也可以在春晚的直播間當中進行實時互動,分享自己奇趣的想法、收獲的感動,還能夠定時“搶”到直播間送出的“福利”。
此外,“豎屏看春晚”也并非僅僅是“橫屏”的“豎放”或“截取”,而是架設了5臺豎屏專屬機位,運用豎屏視聽語言將節目呈現給手機屏幕前的觀眾,較為狹窄的屏幕能夠產生類似網絡“直拍”的效果,放大節目中的細節,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至節目中的主要部分,從而提升了節目內容的沉浸感和傳達力。由于“豎屏看春晚”是全國首次嘗試,而春晚的大多數節目又是“群像”式表演,因此,大型綜藝晚會直播,豎屏傳播怎樣才能更好地適配,依然面臨著不少挑戰。在緊張的直播態下,鏡頭如何合理切換,構圖怎樣舒適最佳,還需要豎屏編導團隊經此一役,在未來的豎屏直播晚會時,隨著經驗積累與技術、技能的提升而不段改進,真正做到“大屏有全景、豎屏有特寫,大屏重整體、豎屏重細節”的大小屏聯袂互動、完美表達。
可以說,2022年總臺春晚“豎屏看春晚”的新模式是一次媒體深度融合的優秀實踐,超越了觀眾以往在觀看電視時手機同步“搖一搖”的簡單的即時參與,真正做到了電視端與移動端的跨屏交互,實現了多場景的傳播。
傳統藝術與智能技術的融合
藝術與技術的關系一直以來是藝術創作者們關注的重點,好的作品往往都是二者有機融合之下的產物,新的技術會催生新的藝術形態,舊的藝術形態也能在新技術的賦能下煥發新的活力。2022年總臺春晚正是國內文藝晚會中藝術與技術融合的典范,尤其是歌舞類節目,用全新的媒介技術加持了演員的表演、豐富了節目的形態、深化了節目的意蘊,形成了沉浸式的觀感體驗。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運用了XR、全息掃描等新型媒介技術,將《千里江山圖》投影在演播廳的四周,三百六十度環繞在場的觀眾,使得現場仿佛置身于宋朝的青綠山水間。身著青綠水袖長裙、頭頂飛揚云髻的舞者,用靜待、望月、垂思、獨步、險峰、臥石等富有禪意的舞蹈動作,將《千里江山圖》中蘊含的恢弘和細膩展現得淋漓盡致,典雅又不失柔美。
繼欣賞完《千里江山圖》的《只此青綠》之后,總臺春晚又借創意音舞詩畫節目《憶江南》將觀眾帶入了《富春山居圖》的水墨山水之中。于3D立體動畫、全息等技術渲染出的濃淡有韻的水墨畫中之境,身著古裝的演員或吟或舞、或歌或頌,將一首首經典詩詞呈現出來。素雅、幽靜的畫面,虛實相生,盡顯中國傳統山水畫之“氣韻生動”,也將古人淡泊致遠的精神風貌展現得淋漓盡致。
創意舞蹈《金面》,通過裸眼3D、全息等技術,將充滿神秘、蠻荒之意的古蜀地場景與演播廳融合在一起,更是將茂密、宏偉的建木“種植”在了觀眾席之上,使觀眾能夠沉浸式地感受三星堆文化。少兒舞蹈《星星夢》則是將夢幻、絢爛的星空布滿整個演播廳,為充滿想象力的兒童編織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
誠然,我們在不斷應用新技術賦能文藝創作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內容依然是文藝作品的立身之本。內容得益于技術的賦能,能夠使觀眾喚起更強烈的審美共情、獲得更濃厚的審美愉悅,從而達成審美情趣的有機統一。像今年春晚,無論是《只此青綠》《金面》《行云流水》,還是《憶江南》《星星夢》,都充分體現了文化價值和藝術創新的、內容和技術的融合之美,形成了儀式大眾的媒介景觀,提升了審美的層次感、豐富度。
現場舞臺與外部景觀的融合
外景一直以來都是春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現春晚內容多元化、形態多樣化的手段之一。2022年春晚超越了以往多地同步直播的模式,在節目制作理念之上大膽創新,通過前沿的媒介技術,將現場與外景融合起來,同時也實現了虛擬場景和實地場景的無縫轉換。
景觀太極節目《行云流水》,將上海、重慶、廣州的四座極具代表性的摩天高樓當作舞臺,三位武術和太極冠軍在云霧縹緲中揮灑武藝,深刻詮釋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冰雪閃亮中國年》,在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殘奧會吉祥物雪容融的帶領下,身處于春晚現場的交響樂團穿越在國家跳臺滑雪中心、五棵松體育中心、首鋼滑雪大跳臺等冬奧會的主要比賽場所中,比賽場館和冬奧村的燈光伴隨節奏交相輝映,譜寫出一闋跨越時空的交響樂章。
創意舞蹈《金面》在演員踏上舞臺的剎那,就將空間轉移到了收藏三星堆文物的博物館中,在演員觸摸了一下之后,青銅立人像“活”了過來,將全場觀眾引領到了數千年前的古蜀之地,在神話傳說中的建木之上翩翩起舞,和古人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憶江南》則是通過現場演員的油紙傘進行轉場,將觀眾帶入進了徐徐展開的《富春山居圖》畫卷當中,在不停轉換的江川、山林、亭廬中,盡顯古時秀美的自然景色。
日常生活與時代脈搏的融合
作為一年一度的文藝盛會,春晚已經成為中國人民歡度春節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要求春晚的節目內容要與中國最廣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必須反映老百姓關注的話題和展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事物。但同時,總臺作為國家級的主流媒體,使得春晚又肩負著回顧年度社會熱點、梳理年度建設成就、展望未來發展方向的媒體功能,因此也必須與時代的脈搏同頻。
2022年總臺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延續既往的創作理念,著力展現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與此同時,也將過去一年中的熱點話題融入進了節目當中,從小切口反映出了時代主題。如郭冬臨、邵峰等人的小品《休息區的故事》,講述的還是夫妻關系,但此次的身份卻是想要投身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展現出了抗疫工作者的真實生活寫照。賈冰、沙溢等人的小品《發紅包》則是關注到了農村外出務工群體以及鄉村振興號召下的返鄉創業青年。賈玲、張小斐等人的小品《喜上加喜》,講述的是一則短視頻引發的婆媳矛盾,其背后反映的則是移動短視頻“熱烈”的圖景背后所隱藏的媒介倫理問題。
此外,音樂短劇《萬象回春》講述了云南大象向北遷徙故事;三星堆文物現場發布儀式首次展示出了新發現的青銅大面具;“七一勛章”獲得者代表的出現為全國人民展現了時代楷模的精神風貌;新年鐘聲敲響后,來自神舟十三號的三位航天員的新年祝福,讓全國人民看到了祖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偉大進步;開場《歡樂吉祥年》的短片、冬奧特別設計《冰雪閃亮中國年》和歌曲《點亮夢》則是為接下來的冬奧會作出了預告。
傳統經典與現代時尚的融合
在第40屆的時間節點之上,2022年總臺春晚也更加重視對過往的追溯、對經典的傳承、對主流的延續、對未來的展望,一張張熟悉的“老”面孔和經典的藝術形態也重歸舞臺,實現了傳統經典與現代時尚的融合。
縱觀整場晚會可以發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貫穿了2022年總臺春晚的始終,《只此青綠》《生生不息梨園情》《行云流水》《乳虎嘯春》《金面》《土地的歌》《憶江南》等節目,以直觀化的方式,生動展現了繪畫、戲曲、武術、雕塑、民歌、詩詞等中華傳統藝術,用豐富的視聽元素,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躍然于熒屏之上。姜昆、戴志誠的相聲《歡樂方言》和盧鑫、玉浩的相聲《像不像》也將傳統相聲重新帶回到了春晚的舞臺。
同時,2022年總臺春晚也凸顯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未來的不懈拼搏、對親朋好友的真誠以待等主流價值觀,無論是《黃河 長江》中家國情懷的宏觀敘事,還是《火鍋奏鳴曲》中市井生活的細致刻畫,無一不反映出了新時代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以及在新征程中奮勇拼搏的頑強意志。
此外,2022年總臺春晚當中,還出現了諸多德藝雙馨的老一輩藝術家,陶玉玲、李雪健、楊少春、陳少云、姜昆、楊洪基、李谷一等春晚名宿再度歸來,風采不減當年,用精湛的表演,提升了晚會的整體藝術水準,也為新一代的藝術表演者們保駕護航,體現了春晚的傳承精神。
總體而言,2022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從多元融合的制作理念出發,立足使命、守正創新,在弘揚主流價值觀的基礎之上,緊跟時代步伐,深度挖掘優秀中華傳統文化,運用全新的媒介技術,為中國人民奉上了一場絢麗、美妙的文化盛宴,也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做出了一次有益嘗試。
(作者:胡正榮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博導 樊子塽 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研究生)
總監制 ▏楊 華 張利生
監 制 ▏徐朝清 閆 爽
主 編 ▏張騰之 張亞東
素 材 ▏杜蘭萱
編 輯 ▏張思琪 張 濤
編輯: 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