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指導,IPTV總分平臺共同承制的《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系列作品正在火熱展播中。十六支音樂故事作品已登陸IPTV歌城專區,優酷、騰訊、愛奇藝、B站、新浪、搜狐、抖音、微視、微博等全網二十余家新媒體平臺同步亮相展播。其中,安徽音樂故事作品《宣紙上的故鄉》向觀眾鋪展開一幅江南水鄉的大美畫卷,生動描繪了涇縣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自然與人文融合,打造“四色涇縣”亮名片
近年來,安徽涇縣憑借自然與人文優勢,打造了一張“四色涇縣”的特色名片。“紅色”代表豐富紅色歷史資源;“白色”指的是涇縣宣紙;“綠色”象征涇縣的生態環境之美;“灰色”則表示黃田古村落等徽派建筑。紅、白、綠、灰四色交織,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涇縣風采。
“鋪開宣紙一張,我就想起了我的故鄉,丹青潑墨繪就千年古鎮,彩筆勾勒畫出江南……”這首《宣紙上的故鄉》由石順義作詞、劉躍強作曲,邀請到有民歌歌壇“靈動女聲”美譽的中國青年歌手曲丹演唱。音樂故事作品中,曲丹將攜手涇川之聲合唱團、涇縣青年合唱團和皖南電機廠員工代表,帶領觀眾在歌聲中走近大美涇縣。獨具特色的歌詞、恢宏大氣的旋律以及飽含深情的演唱,描繪出涇縣如詩如畫的美景,抒發了當地老百姓對家鄉的贊美之情。
感悟新四軍精神,紅色血脈代代相傳
安徽涇縣是新四軍精神發源地,革命先烈們不僅在這里留下浴血奮戰的故事,更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銘記歷史,才能開創更為美好的未來。在這片“紅色圣地”上,不少人主動承擔起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擔當,涇縣新四軍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陳菊霞便是其中代表。
在《宣紙上的故鄉》音樂故事作品中,陳菊霞深情講述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因戰亂全面停產的宣紙產業,在新四軍軍部進駐后恢復生機;“革命母親”張素蓮與兒子、兒媳們為革命事業鞠躬盡瘁……陳菊霞表示:“講述這些紅色故事,就是為了告訴我們的后人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珍惜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創造的革命果實。”
講好新時代故事,勾勒發展宏圖大業
如今安徽涇縣處處洋溢著蓬勃的生機與活力,人們用奮斗書寫新時代的精彩畫卷。正如歌中所唱:“此處好畫世上最美的圖畫,此地正寫人間最好的文章。”
涇縣被譽為中國“宣紙之鄉”,傳承千余年的宣紙制作工藝需要108道程序,其中有一個重要程序叫“撈紙”。宣紙最終成型紙張的厚薄、均勻度,全靠撈紙工的“手感”。從事撈紙工作35年的周東紅,每天十幾個小時站在紙槽邊撈紙,能將每張紙的重量、厚薄、均勻度控制在最小誤差內。在他心里,撈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展現“大國工匠”技藝、傳承涇縣宣紙文化的方式。
甘勝利是涇縣文物股(非遺股)股長、文博副研究員,27年間,他始終奔走在涇縣古建筑保護一線,主持并成功申報了國家、省、市、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計78處,主持涇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現狀調查工作并成功申報1處人類、2處國家級以及一批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在涇縣文物保護工作上作出重要貢獻,于甘勝利而言,“保護古建筑就是保護文化的根”。
《宣紙上的故鄉》音樂故事作品通過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人物故事,展現了新時代涇縣的嶄新面貌,讓大家領略到“四色涇縣”的獨特魅力。更多音樂故事作品敬請關注《一首歌一座城·精品展播季》,讓我們攜手城與歌,共赴未來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