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資深媒體人、主持人陳魯豫與詩人、導演、文藝評論家秦曉宇一起,相約平潭海島客廳,與青年電影愛好者共同觀看紀錄片《九零后》,并分享幕后故事與觀影感受。
IM兩岸青年影展是一個以扶持兩岸高校青年影像創作力量為目標的高規格專業影展,此次魯豫觀影團作為第二屆IM兩岸青年影展新增特色版塊,同樣受邀來到平潭海島。此次平潭之行是“魯豫觀影團”在北京以外城市觀影的第一站。
《九零后》是首部登上大銀幕的西南聯大題材紀錄電影,采訪紀錄了一群年過九旬的聯大學子:以楊振寧、許淵沖、潘際鑾、楊苡、王希季、馬識途等16位平均年齡超過96歲的聯大學子的回憶為主線,串聯起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合并的歷史場景,回憶一個在戰亂與貧窮中仍然盛放著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榮光年代,也看到一個由這群“九零后”聯大學子所創造出的“群星閃耀的時代”。
魯豫回憶起自己在2017年有幸采訪過許淵沖先生,當許老得知魯豫也是外語相關專業時,便提到自己還在翻譯《莎士比亞》,魯豫感慨到,老先生真的很偉大,他不在乎世上是否有了很多版的《莎士比亞》,他只堅信自己會翻譯出一個更好的版本。跟許老聊天時,魯豫還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老師——金榮景先生竟是許老的學生。許老記憶力之強,讓人驚嘆。
魯豫在觀影后再次回想起云南時期的西南聯大,可謂是燦若星辰。那時很多學生和教授會在傍晚時分到南湖邊上散步,你經常能看到遠處身著一席長衫的朱自清先生,也能看到一手托著一個石榴的錢穆先生。當有人請教錢穆先生學問,他會回答:“中國的學問很不適合用淺顯的邏輯來得出某種結論獲、得某種道理,就像論語里寫到的‘仁’,難道把里面所有提到的‘仁’都羅列歸納下來,就能得到對‘仁’的總結和意義嗎?”各位名師大家云集西南聯大,對于現在的我們看來是非常超現實的畫面。我們之所以格外崇敬他們,是因為他們對時代賦予他們的使命有著特別自覺的擔當和清醒的認識,他們清楚地知道這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嘉賓秦曉宇也在現場分享了《九零后》的背后故事,闡述了他視角下的那群“90后”專家學者的精神。尤為深刻的是由《吊古戰場文》串聯的楊振寧和鄧稼先先生的友情。大學時期二人少年意氣,同窗共讀。等到原子彈爆炸成功后,楊振寧又提到你是否記起我們當年一起來背誦這篇《吊古戰場文》。由原子彈聯想到人類的命運:“浩浩乎,平沙無垠”,同時也飽含一種樸素無華的真摯情感。跨越大半個世紀的友情,十分讓人動容。“他們對待人生的態度,對待師友的情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秦曉宇說,“以這樣的方式去相處的時候,我們才能獲得更加美好的人生,是本片比較重要的一個意義。”
隨后也有觀眾分享了自己的青春故事。來自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的博士余偉軍談到,自己也是90后,目前正研究百香果和鐵線蓮,并已經申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七個品種,他深深地被影片所打動,希望自己可以做出一顆好種子,讓自主培育的鐵線蓮新品種有一天能夠開在全世界的花園中。最后還在現場分發了鐵線蓮種子,邀請大家共同書寫自己的青春明信片。
如今提起“西南聯大”,它已不僅僅是一種象征、一種精神、一種情懷,更代表了一種高潔與自持、嚴謹與浪漫并存的學術氛圍和一個再難遇見的巔峰。那群“九零后”在走過將近一個世紀之后,依然保持著明亮赤子心和不息熱血夢。他們以心懷天下之大志,畢生踐行“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我們永遠銘記那個“人類群星閃耀時刻”,也永遠激勵自己向著海風,野蠻生長,創造屬于自己那個“星辰閃耀”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