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學校發展好,作為管理者一定不能落伍!”講話人年近七十,手戴智能手表,電腦平板智能手機統統玩轉,一根筋要用最新科技,這是北京十二中聯合學校總校現任校長,李有毅。
在最近中國教育電視臺與科大訊飛聯合出品的一檔《校長來了》節目中,這位年近70的女校長對科技產品的熱衷,讓很多觀眾擺脫了對老校長的刻板印象。
1982年數學系畢業后,李有毅一頭扎進教師工作隊伍中,從基層數學老師做起,到今天為止,滿打滿算,這一干就是四十年。
而將李有毅拉進科技時代的第一個轉折點,在2006年。這一年,是她在北京十二中任教20年的節點,也是她正式升任校長的關鍵時刻。
過去的幾十年中,李有毅始終堅守在一線教學隊伍中。對她而言,教師職業是最為光榮而神圣的事業,為了教書育人四個字,她也的確付出了畢生的心血。
四十年中,無論是基層教師,還是升任副校長、校長后,李有毅始終堅持每天早上7點到校,晚上9點方才離開。頭痛、腰間盤突出對她而言已是多年老友,止痛片更是如影隨形。
讓人費解的是,這樣一位聽起來渾身病痛的老教師,到底是從何與人工智能、科技、數字化搭上邊的。
時間回到2017年,李有毅在北京十二中任職校長已滿十年。彼時,互聯網+概念大火,校外在線教育產業橫空出世,國家也在同步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相關政策。
人老心未老,李有毅銳利的眼光看到了前沿科技在未來幾年中,將會對教育造成的一系列變革。“人工智能為未來教育的變革與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提供了無限可能。”
本著這樣的理念,李有毅果斷出手,將科大訊飛的科技手段引入學校,開啟深度戰略合作,北京十二中,也因此成為了最早一批進行數字化實驗的校園。
在這檔紀實訪談節目《校長來了》中,李有毅向外界透露了她的核心改革理念,“既要大膽創新,又要科學操作”。
在這樣的理念下,她帶領學校拿出了從小范圍試點到大面積推廣的校內推廣行動方案。
在她看來,教育信息化的升級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幾個階段。“學校在最初推進教育信息化升級時,真正的操作者是老師,是老師利用工作之外的時間去學習、去熟練使用,最終方能產生效果。”
在數字化真正落實的過程中,老師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一環。但對于多數資歷較深的老師而言,數字化校園似乎很容易讓人產生畏難情緒,認為智能手機、平板是屬于年輕一代的產物。
為了讓老教師們能夠接受并利用好智能產品,年近70歲的李有毅決定與智能產品結緣。她以身作則,日常生活全部堅持使用智能電子產品,同時間鼓勵每一位老師要先使用起來,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搜尋到更加好用、便捷的功能。
在李有毅的帶領下,十二中智慧課堂上,師生通過平板可以迅速互動,學生的答案被實時傳輸在黑板上,對錯一目了然,而老師也可以通過科技手段直接進行評析,減負的同時提高效率。
在現在的十二中里,科技化的便捷性處處可見,數字化校園改革所帶來的驚喜,早已超出了李有毅最初的想象,她也因此更為堅定,“教育學的質變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環節,對于教育改革帶來了深層次影響,我們認為,教育信息化在學校的落地,對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尤其是新中高考改革,一定能起到減負增效的作用。”
嘗到科技甜頭后,北京十二中現在每年學校的經費預算,都會提前預留一部分分給信息化。但李有毅的野心,也并非只停留在十二中。
作為數字化校園的先行者,北京十二中聯合其他多所名校,將這些優質課堂內容,通過科技手段傳遞到貧困山區、革命老區。她的這一步嘗試,意味著將對教育精準扶貧上起到確定性的益處。
有實力,卻低調,這是北京十二中的風格,也是第十任校長李有毅的氣質。她以過往四十年的經歷訴說著,“一個好校長本身就是一所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