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最高的雙子塔到星形屋頂的清真寺,從燈火通明的繁華口岸到異域風采的天后宮,行走在現代與古老交匯的神奇國度,你會感受到包羅萬象、熱情繽紛的真實所在。深耕大馬五載有余,森林城市充分感體驗了大馬的獨特民俗風情,今天就帶大家一起,從文化的角度揭開這片土地的神秘面紗~
有一種全民放假叫做“你贏了”
馬來西亞有著令人愉悅的節日文化,不僅有農業豐收慶典,還有哈芝節、大寶森節(Thaipusam)等宗教傳統節日,甚至國家代表隊在重要賽事中取得勝利也會給大馬民眾放大假。
有一種當地傳統舞蹈像恰恰
大馬廣為流行著一種名叫Joget的傳統舞蹈。無論舞步或音樂都和恰恰舞曲極為相似,節奏明快、舞步簡易,特別活潑而又易于參與,會經常出現在大型慶典上。
有一種見面禮叫做薩拉姆
無論男女,馬來西亞人一般都接受握手禮,但在見面介紹時,有些穆斯林女性僅對男士報以點頭和微笑。女士未伸手,男士不可主動握手。傳統問候方式稱作薩拉姆(salam),類似于雙手握手,只是沒有握的動作。男士伸出雙手,輕輕觸碰對方伸出的雙手,然后將雙手放到胸前,表示“衷心問候您”。游客應當互致薩拉姆禮。
有一種神奇服飾叫做“馬來式”穿搭
在大馬,目前主要的傳統服裝是巴迪衫,是一種蠟染花布做成的長袖上衣,質地薄而涼,在馬來西亞除皇室成員外,一般不穿黃色衣飾。本土馬來同胞大多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女士平日穿baju kurung和卡巴雅(baju kebaya),一般只有在探親訪友或在重大節日時,才著傳統禮服,衣寬如袍,頭披單色鮮艷紗巾,遮手蓋腳且色彩鮮艷,圖案別致,樣式美觀。馬來同胞的傳統男裝是 baju melayu,是一種寬松的束腰外衣,罩在長褲外面。它通常是搭配 sampin——一種罩在髖部的短紗籠。
有一種人情味叫做多元共生
由于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豐富的歷史文化, 馬來西亞融合出了繽紛的種族文化色彩,不僅包含馬來人,以及華人、印度人等三大民族,和沙巴、砂拉越的原住民,及殖民時期的歐洲后裔、歐亞人,并且可隨處在馬來西亞大街小巷聽見馬來語、英語、華語、福建話、廣東話、印度語和各種方言的交談聲,猶如在小型聯合國般環游世界的充滿生氣。
有一種源遠流長叫做中馬交融
大馬華人比例較高,在漫長的歲月中,中華傳統文化與馬來族文化交匯形成的獨特“娘惹文化”,文化認同度高,行走在街頭,你幾乎不會存在溝通障礙,這也是眾多華人選擇定居于此的重要原因。
例如春節,與中國一樣這個節日在馬來西亞是法定節假日,過年習俗與中國大致相同,每近大年三十,歡慶春節的氣氛日漸濃厚,吉隆坡的唐人街張燈結彩,大街小巷有大紅燈籠、春聯、年畫等,熱鬧非凡。
筑夢海外,深耕本地扎根發展
愿為橋梁,是無數海外筑夢者的心聲。作為經濟文化傳播的橋梁,在推動中馬友好合作進程中,森林城市宛如一扇窗口,將來自全球包括中國(含港澳臺)、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韓國、印尼、文萊、菲律賓、越南、歐美等40余個國家及地區的業主聚集在此,提供多元化的跨國交流平臺,串聯起城市的未來,豐富全球理想濱海人居樣本。
深耕大馬五載,森林城市尤其注重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在慈善捐贈方面已累計投入超5300萬令吉,包括領養本地7所學校,并資助7個村落等。同時成立海馬保護中心,進行海草異地養殖,建設紅樹林保育公園等,采取各類措施,持續關注原有生態的保護;實施“美麗鄉村”計劃,捐助原住民,為馬來當地學校翻新校舍,提供英語授課課程,為5所國小捐資,為馬來西亞工藝大學(UTM)優秀畢業生提供獎學金,招聘培訓大量本地員工,曾獲聯邦房屋與地方政府秘書長頒發“戰略友誼合作之國家社區貢獻獎”,是森林城市深耕本地、力肩社會責任的閃亮縮影。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馬的繽紛與包容絕對值得熱愛生活的你來一次親身體驗。城市不僅是夢想的奮斗場,也是生活的棲息地。森林城市憑借其全球資源平臺的加持,以及深耕本地、扎根發展的決心,重置區域及城市價值,讓幸福島居生活燦然發生。
本平臺所發布信息的內容和準確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單位或組織獨立承擔完全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