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B站出品、五星傳奇制作的人文紀錄片《小小少年》14日暖心收官!該紀錄片跟蹤拍攝“癡迷”于自然、科技、藝術、運動等不同領域的天賦異稟的孩子,記錄他們在各自領域里因熱愛發光的成長故事。
作為一檔人文向紀錄片,《小小少年》自上映以來,收獲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與關注,除了少年們癡迷熱愛的故事之外,紀錄片本身所傳遞出的溫暖人文關懷與飽滿情感,一系列擊中大眾痛點的話題,更是生動展示了紀錄片的真實力量與B站近年來深耕精品向內容的匠心。
六個少年的“癡迷”故事,熱愛是夢想最好的腳注
“當一個孩子癡迷于一件事,會爆發出怎樣的能量和創造力?”在六期節目中,少年們的故事無疑為這句話做出了生動的詮釋。
留守山區自學舞蹈的9歲芭蕾女孩云兒,一邊幫助媽媽在豬肉鋪干活一邊翩翩起舞;癡迷于機器人的高三少年陶啟澤,即使背負多年亞軍“魔咒”仍無法停止研究腳步;沉迷于昆蟲的11歲男孩殷然,因太愛蟲子而遭同學“孤立”;立志要成為優秀賽車手的女孩李蓮怡娜,為破除性別歧視要比付出男孩更多的汗水;而國豪為了追逐電競夢想,放棄了父親早已為他鋪好的乒乓球之路;9歲組建了一個人樂隊的王爍然,被高等學府拒絕仍執意追逐樂隊夢。
《小小少年》并沒有刻意書寫少年天才的故事,而是將鏡頭對準了這些在周圍人眼中是“普通人”的小孩,他們也有自己的困境—比如原生家庭的貧困,會遭遇挫折—諸如性別的刻板印象,追逐夢想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來自同齡人的質疑和不理解。但是因為熱愛的力量, 讓他們堅持了下來,才成就了一段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故事。
紀錄片的價值貴在真實,《小小少年》全片沒有旁白和解說詞,拍攝過程中也沒有提前預設好的臺本,攝制組不去干涉這些少年的成長過程,只是用鏡頭客觀記錄下了他們生活狀態與心理狀態,才讓《小小少年》具有打動人心的溫暖力量,引發觀眾對于自己成長過程中對于熱愛的追憶與共鳴。
由少年引發的教育話題,直面父母輩情緒痛點
作為一檔人文向紀錄片,《小小少年》從講述少年的故事出發,通過記錄少年與父母及周圍人的關系與狀態,展現了一系列包括親子關系、家庭教育、興趣職業、性別印象的靈魂拷問,引發了大眾層面的普遍共鳴與反思。
紀錄片中,幾位家長對于孩子熱愛義無反顧的支持格外引人注目。比如在第三集《自然之道》中,面對一個沒事就往家里帶蟲子的兒子,殷然媽媽豁達的表示“人生好玩多了”;當李蓮怡娜被質疑女孩子不應該玩賽車時,她的父母全力以赴支持她的熱愛;當陶啟澤把備戰高考的時間用在機器人上面,她的媽媽說“如果不讓他玩,那他每天只有學習,總覺得不完美”。
紀錄片播出后許多家長表示,看片的過程中受到極大的觸動和感染,開始反思教育的意義、審視自己的教育觀,感慨自己應該對孩子再多一點耐心、多一點了解。在普遍功利導向的中國家長中,《小小少年》如同架起了一座孩子與父母之間心靈溝通的橋梁,它給大齡觀眾打開了一扇窗口,如何去了解孩子,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在教育洪流中自己是否已經迷失方向?都是當今社會真實存在的教育痛點,正是因為這份真實,才能讓紀錄片在播出后能夠引發全年齡段的破壁討論。
《小小少年》截止至收官,不僅斬獲了B站9.9的高評分,內容相關話題更是斬獲各大平臺熱搜榜單。#在豬肉店起舞的9歲芭蕾女孩#、#癡迷機器人的人大附中高三少年#、#你的職業是你的興趣嗎#、#教育該不該有功利性#等話題接連登上微博、抖音、快手熱搜榜高位,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主流媒體發聲節目相關內容,孫儷、前火箭少女101成員Yamy、陳法蓉、柯藍等明星藝人和圈層行業代表紛紛點贊,新浪教育、中共教育、中國教育電視臺等教育行業媒體及個人也紛紛發表對孩子教育、興趣發展的看法,引發家長留言討論。
同時,《小小少年》的熱議也使B站在紀錄片領域又實現了一次內容取勝,從近年B站打造《人生一串》《但是還有書籍》《小小少年》等人文美食向紀錄片的動作可以看出,B站通過深耕精品化內容,致力于傳遞給社會正能量思考的責任感與人文關懷。節目雖已收官,但少年的熱愛之旅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