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www.yule.com.cn 2021年,網絡電影市場再度迎來發展里程碑。為響應“就地過年”政策號召,增加春節期間優質網絡視聽內容供給,滿足廣大人民群眾觀影需求,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指導下,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三家網絡視頻平臺正式推出“網絡電影春節檔”,上線眾多各類網絡電影。據統計,從除夕至年初六,七天時間內網絡電影累計播放量破4.4億,同比2020年增長33.3%。
其中,由宋小寶任編劇、導演和主演的《發財日記》作為“網絡電影春節檔”的重磅頭部影片,以付費點播的形式,于大年初一同步上線三大平臺,與院線電影一道,成為滿足假期人民群眾的影視娛樂消費的重要支撐。據公開數據顯示,影片的觀影轉化率高達42.4%,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達25.45%,在同期上映的網絡電影中穩居第一,在滿足用戶線上觀影需求的同時,也引領了網絡電影發展模式的創新和探索。
2月27日,來自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北京電影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眾多業界、學界知名學者與影評人,共同參與了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和觀眾調研平臺聚影匯發起主辦的“《發財日記》暨網絡電影春節檔”線上專家研討會,以網絡電影春節檔和《發財日記》為切入點,共同探討高品質網絡電影的未來發展,解讀網絡電影與院線電影的融合共生,推動其與院線電影形成合力,成為電影產業發展與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
“網絡電影春節檔”初見成效
“網絡電影春節檔”概念的提出,讓很多人感嘆網絡電影市場的發展迅速,對此現場的各位專家們進行了解讀,認為網絡電影檔期意識的崛起是其規范化、產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 饒曙光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指出,網絡電影的檔期概念才剛剛提出,尚未形成強大的檔期市場影響力,但從網絡電影的發展歷程和趨勢上來看,其已經形成一定規模,檔期概念的產生是其規模化發展的集中體現,未來將會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帶來深刻的結構性影響,期待其能成為增強中國電影實力、做大市場增量的內升動力。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尹鴻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尹鴻認為,網絡電影春節檔的產生,體現了大眾對文化消費需求的剛性增長,表明網絡電影開始進入主流文化消費視野,隨著網絡電影在資源匯集、演員陣容、制作班底、藝術品質等方面的提升,其受眾圈層也逐步向各個層級的突破,而檔期意識的崛起,主要是為了讓合適的電影找到合適的觀眾。
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院長 吳曼芳
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院長吳曼芳是“網絡電影春節檔”概念的重要推手,在她看來,網絡春節檔是在就地過年政策下,豐富網絡視聽內容供給的重要舉措,而從其自身發展邏輯上來看,隨著網絡電影質量和數量的提升、產業市場的規范化發展,檔期的概念的產生是一件應運而生、自然而然的事情,是網絡電影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
探索發行新模式,“院網”互融成趨勢
《發財日記》以院線電影的品質,選擇以單片付費的形式進行網絡發行,在探索網絡電影發行新模式的同時,也進一步淡化了與院線電影之間的差異,引發現場專家的強烈關注。
吳曼芳指出,《發財日記》主動擁抱互聯網,實際上進行了新發行模式和商業邏輯的多重探索,為網絡電影點播付費的價格如何確定,如何形成完整商業閉環等問題的解決積累了經驗。同時對當下的年輕導演和制片公司做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吸引更多青年電影人才利用平臺優勢,持續產出優質內容,滿足人民群眾對網絡電影從類型到質量上的需求。
在尹鴻看來,《發財日記》選擇在春節檔期付費點播的網絡發行模式,可以看成是解決網絡電影“必看性”的探索,影片選擇熱門檔期、選擇一線演員和明星,其實就是在打造“必看性”,讓付費模式可以得到推廣,為之后的網絡電影提供非常好的借鑒意義。在這種趨勢下,網絡電影將是院線電影類型化、差異化發行的重要補充,未來兩者的關系將更加錯綜復雜,更加交叉與互補。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作平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陳作平從傳播學的角度,對院網關系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傳播獲選率在很大程度上與內容的價值和獲取內容的費力程度有關,網絡電影對于場景的要求較低、觀影時間不受限制、觀看屏幕更多元、觀看人群更傾向于年輕人,一旦在內容上與院線電影達到同級水平,其優勢就會呈現出來,未來兩者之間如何實現平衡值得持續關注。
貼合網絡受眾喜好,《發財日記》引發廣泛共情
《發財日記》的成功與其在內容上的用心打磨和宣發上與觀眾的主動呼應密不可分。據影片出品方、制片人李海介紹,影片歷時三年,拍攝近四個月,在心力投入、制作成本、團隊陣容等均遠超普通網絡大電影,最大限度向觀眾呈現主創誠意;影片另一出品人、制片人,宣傳負責人潘國鋒同樣重點強調了“誠意”二字。影片在宣發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如邀請劉德華演唱主題歌,在多家短視頻平臺上打造視頻宣發矩陣等,著重培育“網絡電影春節檔”的模式和概念。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胡智鋒
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智鋒稱贊影片為“網絡春節檔代表性、標桿性的誠意之作”,指出,影片亮點突出表現在三個“度”上:銳度,對草根生活狀態的銳利呈現,能夠觸動人心柔軟的地方;力度,敢于創新網絡電影創作手法,將悲劇與喜劇,大時代與小人物,情感和理性等進行多元且有力的融合;溫度,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弱點,但都在努力的做個好人,讓人在感動的同時受到鼓舞,在絕望中給人以希望和溫暖。
在饒曙光看來,《發財日記》在內容、策略、宣發上均可圈可點,首先在內容上給人以驚喜,沒有小品的程式化,反而有更多深情與正能量的價值觀在其中;在策略上,瞄準春節檔十分成功,在節目氛圍下,喜劇和親情因素能與觀眾產生更多的互動;在宣發上,也主動適應網絡電影傳播的特點、規律和邏輯。
北京大學戲劇影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陳旭光
北京大學戲劇影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陳旭光指出,作為一部網絡電影,《發財日記》做了很多針對于網絡電影自身觀眾喜好的探索,如明星組合(類似二人轉、相聲小品的搭檔形式)、永恒的主題(如父子情,人性善良的突出),情懷元素(用一個外來打工者的視角,濃縮了改革開放的歷史)等,這些元素巧妙的創意性的組合在一起,能夠撫慰當下人心靈,讓很多網絡電影受眾產生共鳴。
“以情動人”內容為王,網絡電影需要提質增效
“跨界”“喜劇”“小人物”“以情動人”,《發財日記》在題材開發、內容創作等方面同樣帶給人們更多的啟示,讓人們對網絡電影,甚至包括院線電影的開發與制作產生更多的思考。
《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主編 趙婀娜
《人民日報》政治文化部主編趙婀娜指出,《發財日記》的亮點體現在幾個對立的關鍵詞上:悲劇與喜劇,在喜劇的形式背后,加入了很多的悲劇內核和留白;矛盾與和解,突出展示了各個主角之間、個人和城市之間、自己和自己之間的矛盾產生與消解的過程;國家化與本土化,在很多國產大片追求視聽效果與國際化協作時,體現草根文化、充滿淳樸與質樸氣質的影片也是一種剛需。
《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 李春利
《光明日報》文藝部副主任李春利以影片為例,從跨界導演的角度,分析影片成功的原因。在她看來,第一個原因在于其廣泛的群眾基礎,如喜劇的題材和草根角色與觀眾的貼合度,幾位主角被卷入改革開放初期的洪流中,但依然保持善良的底色;第二個原因在于完成了一個造夢的功能,為眾多渴望在城市擁有容身空間、融入時代發展、過上夢想生活的普通人予以慰藉。
著名影評人,四味毒叔發起人 譚飛
著名影評人,四味毒叔發起人譚飛,則比較了今年網絡電影與院線電影的兩部代表作品,指出《發財日記》和《你好,李煥英》在類型上比較相似,即喜劇為主要表現形式,以情動人,兩部影片有共同的催淚點,同時獲得成功也反應了國民情緒的投射,表明院線與網絡之間有著高度的共通性,都可以通過笑與淚的釋放,讓觀眾找到情感的抒發點。
著名影評人 周黎明
著名影評人周黎明從喜劇開發的角度進行了分析,指出,喜劇電影特別考驗導演表達喜劇的能力和講故事的能力,只有同時掌握好這兩個能力,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發財日記》作為宋小寶跨界導演的首部作品,顯然是成功的。而眾多喜劇電影人能夠成功跨界導演,也反映了中國電影正處于很好的發展時期,人才流通渠道十分通暢,這也為網絡電影的高質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途徑和新鮮血液。
聚影匯創始人,北京文化產業投融資協會電影專委會秘書長 朱玉卿
聚影匯創始人朱玉卿指出,《發財日記》在內容上符合網絡電影受眾的喜好:關注普通人,表達人間真愛,弘揚正能量;在制作上升級網絡電影觀感,改變了很多人對網絡電影粗制濫造的成見和印象,為網絡電影的開發制作提供了諸多啟示,也帶動了網絡電影檔期概念的產生。未來,可繼續探索網絡電影的暑期檔、國慶檔等重點檔期的開發模式,有針對性地打造觀影體驗更佳的優質內容,推動網絡電影質與量的同步飛躍,與院線電影一起交相輝映,共同促進我國電影產業的大繁榮和大發展,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