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 www.yule.com.cn 上周五晚由江蘇衛視和煜盛文化聯合出品的公益文化紀實類真人秀《從長江的盡頭回家》岳陽站在江蘇衛視播出。本期節目的嘉賓為鄧莎,廖佳琳,王新喬,彭宇四人,一行來到了江湖交匯的勝地——岳陽,探訪歷史悠久的岳陽樓、張谷英村等地,還體驗了花鼓戲、皮影戲等民間藝術形式,最后親身體會當地人民的致富方式,感受獨屬于岳陽的美。
岳陽樓上體悟古人憂樂之思
張谷英村內流傳花鼓皮影味道
眾人到達的第一站是文人墨客的朝圣之地岳陽樓,在這里,廖佳琳也扮作一個書生的模樣,拿著折扇,穿著漢服,口中吟誦著廣為人知的《岳陽樓記》,引起了觀眾的好評:真像一位從古代穿越而來的儒雅書生。而岳陽樓承載的正是那句“先天下憂而憂,后天下樂而樂”,“國家一級作家”黃軍建對這句名言有自己的看法:一個人無論處在什么時候,要把憂樂放在心中,才能讓事物的發展更長遠。
探訪小組探訪的第二處是有著六百多年歷史的張谷英村,至今仍在一代代傳承,留下了許多鄉村民居文化瑰寶。進了村內,一路走走逛逛,忽傳來花鼓戲的唱段,引起了幾人的注意,在一旁坐下,開始觀賞。花鼓戲在湖南傳承的最廣,發展的也好,幾位家鄉在此的嘉賓都表示熟悉且喜歡,是生長在這個地界獨有的記憶,彭宇評價:“花鼓戲在湖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且它很符合湖南人性子里的東西。它很熱鬧,不管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點著誰都能哼上一兩句。一小段唱畢。”鄧莎與廖佳琳忍不住也走上了臺,拿起道具唱跳了起來,雖不是專業演員,但板式、腔調都很對味。不少觀眾評論:還真像劉海與胡大姐!一番體驗之后,廖佳琳忍不住感慨:無論在什么地方,當花鼓戲一下子響起,自豪感和思鄉情懷都會油然而生。
下一站嘉賓們探訪的是同為民間藝術的皮影戲。一番欣賞之后,大家來到了后臺,看到幕后精心制作的各樣道具,都是經年累月的傳承而來,蘊含滄桑的韻味。彭宇與鄧莎決定來演一出愛情戲,可操作起來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愣是將愛情演成了武打,二位皮影小人撞在一塊,不得已只能收場,引得全場觀眾哄堂大笑。可見皮影戲雖說是操縱著小小的人兒,確是一點也不簡單。彭宇注意到在演繹的都是年紀很大的老爺爺,有些惋惜:這樣的藝術,年輕一代的傳人可能太少了,一方帷帳演春秋的皮影戲,需要一棒一棒的傳承人撐起。
體驗“嗦米粉”的家鄉味道
探訪漁民轉型發展新道路
米粉是湖南人對家鄉的一大眷念,廖佳琳帶著其他幾個嘉賓,特地挑選了家居民樓間的小店,應著那句“小巷子里面風味好”的俗話,來吃上歸鄉的第一口米粉。圍坐一桌,人手一碗米粉,搭上一些早點,屋內盡是嗦米粉時的“嗦嗦”聲,吃得特別香甜,不少未曾嘗過米粉滋味的網友評論:看著好誘人,也想找一家當地的小店,吃上一頓。剛開始王新喬還有些放不下包袱,不好意思嗦出聲,后來在彭宇的解釋下,才放開來,感受嗦米粉之中的江湖豪邁氣。由拘束到放開,王新喬體悟很多:我們大多擁有的就是平凡的生活,感知對一方水土的眷念與關聯,這也成為在千萬里異鄉,最溫暖而柔弱的溫存。
下一站一行人拜訪了生態漁村轉型的代表人物劉平,在長江十年禁漁的背景下,他在探索漁民投身新產業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他先邀請嘉賓一行來到藕塘。嘉賓換上衣服,在漁民的指導下,親自挖藕。進入泥塘中,還未開始挖,大家便一個個陷入了泥中“無法自拔”,讓旁邊的老師無心指導,只能忙著救人于泥塘之中,觀眾紛紛直呼“太難了”與嘉賓一起勞作的幾位漁民,挖起藕來十分自如,細心觀察的彭宇觀察到這一點,不禁發出感嘆:當地人非常的辛勤,肯吃苦,這是三湘四水的一種性格。
最后,眾人來到了魚塘養殖的示范基地。這個基地不僅采用先進的養殖技術和工具,還有配套的電商銷售渠道,形成完整的生態產業鏈。同時,養殖基地也能讓一些年老體弱者有份收入,解決后顧之憂。在廖佳琳“洞庭湖上好風光”的歌聲中,節目走向尾聲。
《從長江的盡頭回家》岳陽站旅程結束,回到家鄉的嘉賓們頗有感觸。鄧莎滿懷期許:我希望家鄉在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下,能建設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一個地方。相信這是每一個人對自己家鄉最熱烈的期許,下周五讓我們繼續相約江蘇衛視《從長江的盡頭回家》,一起踏上江西九江歸鄉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