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中外的長城,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精神豐碑的代表。長城除了外在的面貌,更有它內在的情感。這也是本次采風活動的緣起,號召大家走進長城的心臟,去感受它的磚頭、陽光、溫度。此次《長城》劇組來到的位于承德市灤平縣境內的金山嶺長城。金山嶺長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地段,素有“萬里長城,金山獨秀”之美譽。障墻、文字磚和擋馬石是金山嶺長城的三絕。
《長城》藝術總監 高艷津子
舞劇《長城》從2019年下半年就開始籌備,并組織有關專家開展研討會。無奈受疫情影響,創作進度也一再推遲。“但《長城》在疫情之后的排練,事實上跟疫情中人類生命面對的景象與課題是有一些契合的狀態。”《長城》藝術總監高艷津子如此說道。
談起此次采風之行的初衷,高艷津子表示:“長城從最早期的軍事防御工程,隨著時間的延續變化,已然具備了很多的生命表達。后來的它可能更像一條時光隧道,它經歷不同的朝代和故事,形成一個回音壁,會讓人們在上面感受和回應四季對它這種流連往返的情感。”
《長城》藝術總監 高艷津子
高艷津子在劇組登上長城前再三叮囑舞蹈演員,要用心感受長城的每一塊磚。在她看來,大家以往對長城的印象其實都是游客眼中的長城,它是作為一個外在的形象存在于大眾心中,但是要深入走進長城,你會感受到一個不一樣的長城,它是有生命力的,是一種人類向往的精神狀態。
《長城》舞蹈演員
當舞蹈演員站在長城之巔上舞動身姿即興創作,呈現出來的畫面震撼又肅穆。那一刻,他們與長城融為一體。伴隨著寒秋的夕陽,舞者的剪影折射在長城那一塊塊殘缺的磚塊上,他們與長城一同呼吸,感受著彼此的心跳。“當長城和夕陽相遇,就是我們相愛的時刻。”高艷津子浪漫地形容道。
舞者們赤腳站在長城裸露的古老磚塊上面,用身體去感受長城的氣象,一種生命感油然而生。在長城伴著夕陽即興創作的過程中,好幾位舞者都不自覺地流淚了。舞蹈演員王星表示:“赤腳站上長城的那一刻,身體和思想自然而然就會開闊起來。會忘記小我融入到長城的精神氣勢中去。”
《長城》舞蹈演員
另一位舞蹈演員陳梓豪也有類似的感受:“親近長城跳舞和平時在練功房、劇場舞臺是完全不同的感覺。望著腳下綿延不絕的長城,腦海里會想起一些東方傳統神韻的東西,比如說太極,古典舞的身韻,這些都是我們情感里的動作,它不是一個外在的造型形象,只有來到真正的長城上才能生發出那種氣勢感,猶如踩在無數英雄的肩膀上,托舉起我們的感覺。”
《長城》舞蹈演員
3日早晨天剛亮起來的時候,《長城》劇組主創再次登上長城,在零下六七度的寒風中伴著清晨的第一束日光起舞。期間,高艷津子建議舞蹈演員們解開頭發,脫掉外衣,拋開外在的束縛和內心的雜念,沐浴著日出即興舞動身姿。舞者們每個人前去認領屬于自己那塊磚,最后的動作里舞者相互疊在一起,就像一塊塊有情感的磚嵌在城墻上,與長城同呼吸,共生長。
本次長城采風之行即將結束之際,高艷津子帶領各位舞蹈演員圍坐在一處斷壁殘垣的烽火臺上,輪流分享這兩天的感受體悟。舞者們真誠交流,充滿對長城的敬畏之心,更加堅定了要創作好《長城》的信念。告別長城之前,高艷津子給它留下了一段動情的話:“我從來沒有想過以
《長城》藝術總監 高艷津子
制作人程青松表示:“《長城》的制作難度其實非常大,長城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固有的印象,包括我們的國歌歌詞也提到。要用現代舞的形式來表達詮釋它可以說難度非常大,所以才必須要采風要感受。”
《長城》制作人 程青松
今年也是北京現代舞團成立25周年,期間創作了《十二·生肖》、《形隱不離》、《水·問》、《初·戀》、《三更雨·愿》等多部好評如潮的作品。高艷津子帶領的舞團一直堅持用極簡的方式尋找到最唯一的方式去闡述、打磨每一部作品。每一部作品都有它唯一的價值,對《長城》來說,這就應該是它靈魂本真的狀態。
長城采風主創合影留念
高艷津子帶領的北京現代舞團希望借由《長城》讓更多人去了解感受長城的內在生命靈魂,而不僅限于將其作為建筑奇跡去物化它。這也是她對《長城》所堅守的創作態度。希望這部用心制品、付出心血的精良舞劇屆時能得到觀眾的認可。明年1月5—6日,《長城》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