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舉辦“十年·如影——十周年”主題論壇。國內著名導演陸川作為嘉賓出席此次論壇,與導演陳思誠、文牧野,華誼兄弟CEO王中磊,電影學者李迅、策展人沙丹等資深電影人就北影節的時代發展方向及中國電影產業的未來進行對話。論壇中,導演陸川表示北京作為一個能激發年輕導演創作力的城市,未來應該成為國際優質電影人才的港口,而北影節作為北京地區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要將這些資源和人才向全世界展示。
電影節是電影人的盛會
北京是唯一能激發年輕導演創作的城市
“十年·如影”是今年北影節的首個論壇,以電影節為主題,探討北影節跟隨時代發展向前的奮斗方向。作為國內外電影節上的常客,陸川導演對電影節感情頗深,作品曾先后獲得過40多個國內外電影節大獎。論壇上,陸川坦言自己從電影節上獲益良多,到電影節每次去看別的導演的電影,都會感到電影世界之博大。私下里,自己也經常會網上訂票去看北影節的放映,尤其是黑澤明的電影,電影院里看片的感覺與影碟完全不一樣,很過癮。陸川說,電影節是電影人的盛會,也是傳播電影文化的盛會。電影是無國界的語言,是能把世界上愛電影的人團結在一起的語言,這個很重要。
作為北京地區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北影節對于中國電影產業的推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扶持中國年輕電影人的重要平臺。在談到北京這座城市與電影創作之間的化學反應時,陸川表示北京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個能夠激發年輕導演創作的城市。在北京自己永遠擁有斗志,因為周圍的電影人都在創作,自己也時刻不能松懈,而換一個城市,電影好像離你突然就遠了。北京的生活雖然不一定有別的城市那么舒適,但是北京的這些電影人、電影公司、文化的積淀是無法被替代的。所以在北京有一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特別重要,要把這些資源、人才向全世界展示。
互聯網與傳統影業應相互成就
北京要成為全球優質電影人才港口
論壇中,在談到網絡影視對傳統院線電影的沖擊時。陸川表示自己并不拒絕互聯網,相反團隊未來也將涉足網劇和網絡電影。陸川坦言網絡電影的靈活讓自己很想嘗試,甚至想起了拍《尋槍》時的那股勁,“那時候器材特別少,天天抗著機器,每天拍人,也許拍互聯網電影的時候,還是能回到那種更簡單做電影的狀態。”對于兩者的關系,陸川認為彼此是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埋葬,“兩者肯定會有競爭,但彼此之間又是相互尊重的關系,尊重制作、尊重故事、尊重表演”。他舉例說,奈飛的《愛爾蘭人》、《婚姻故事》這些優秀的電影并沒有因為在互聯網上播出而損失品質,互聯網的作品反而更能夠從傳統影業中得到滋養。
同時,陸川認為具有工業水準的中國大片同樣是走向世界最有競爭力的文化產品,雖然這樣歷程可能充滿荊棘。在論壇上,陸川透露《749局》的拍攝曾一度讓自己很不適應,劇組最多時有4位奧斯卡主創,所有的東西都要走程序,每天要寫無數封郵件。不過這段經歷也讓陸川受益頗豐,他總結說:“我們確實需要不同層級的、優質的技術人員,比如美術、攝影去支撐導演的想法,因為我覺得在好萊塢高級技術人員的儲備更多,而且是全球吸納這些人才。北京未來的方向應該是成為一個國際優質電影人才港口,吸納全球的優質人才,這樣我們拍起電影的話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