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于中國影視業來說,堪稱是一個“寂靜的春天”。由于疫情的影響,全行業被迫按下了“暫停鍵”。如今,全國進入“后疫情時期”,行業也進入了復工復產的新階段,由北京永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青春勵志喜劇電影《音為有夢》項目亦在前不久正式宣布啟動。在當下,影視圈究竟該選擇什么樣的新項目來實現行業的重新繁榮?或許這部電影背后的故事能夠為整個業內帶來一些新啟示。
由王琪峰等多名影視資深人士創辦的電影出品公司永攀影業,一直致力打造IP孵化、項目策劃、影視制作、藝人經紀等電影娛樂全產業鏈,在領域內精耕細作。《音為有夢》傳遞的青春勵志理念,正與永攀影業現階段秉持的“年輕,品質,多元”的發展方向及創作理念不謀而合,立足電影,也不僅僅局限于電影,《音為有夢》的市場前景,在出品人王琪峰看來還將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受到控制,各行業已經進入了復工期,影視行業亦不例外。前不久,新電影《音為有夢》正式宣布項目啟動,進入前期籌拍階段。這部新片以青春追夢的視角出發,講述一位孤傲的吉他天才學生為順利通過大學畢業考核不得不組建了一支“怪胎邊緣人”樂隊,由此譜寫了一段奇葩“音緣”一線牽的爆笑故事。不難看出,青春、喜劇、勵志、音樂正是電影的核心關鍵詞,為何選擇這個題材內容作為“后疫情時期”的新項目,王琪峰講述了這樣的心路歷程——
“曾經一人一琴,挑遍全校的不敗魔王夏杰,面臨畢業考核由獨奏變為組隊模式的變動,一籌莫展。求組隊屢遭拒絕后,他只能另辟蹊徑,組成一支由‘怪胎邊緣人’構成的樂隊。……”這樣的一個故事,其實有一部分是來自于電影編劇本人玩樂隊的親身經歷。幾年前,編劇講起這個故事時,王琪峰就被其中關于音樂與夢想的情懷所打動。
逆流而上,打破寂靜的唯有音樂與夢想
在王琪峰看來,音樂與夢想是一個永遠都不會過時的動人話題。 “以前大家覺得音樂是‘陽春白雪’,但現在隨著各種選秀節目的出現,還有比如抖音之類的網絡平臺的發展,這些渠道的變化,讓草根音樂人成就夢想成為了可能,不管有多草根,都能夠來唱歌——這是一個特別好的現象,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根據這樣的現象,我們來拍《音為有夢》這樣的電影,恰逢其時。”
“運動員的夢想都是拿到冠軍,樂隊的夢想都是讓人聽到自己的歌,不一定所有人的夢想都會實現,但有的人會為此可以堅持五年、十年、十五年,這個追逐夢想的過程本身,就是有意思,而且也有意義的。”已經在影視行業摸爬滾打了將近20年的王琪峰在談到“夢想”時依舊帶著初入行時的熱忱。盡管整個行業被視為“凜冬已至”,但仍然需要電影人去堅持,通過這樣的故事,切合時代脈搏,為年輕人提供一種“追夢態度的示范”,正是整個團隊策劃這個項目的內心期許。
打造精品,不僅做“作品”也是做“產品”
《音為有夢》的背后,是在行業內被視為“金牌制作者聯盟”的團隊。總制片人張景軒將與電影《高跟鞋先生》的導演陸可,共同打造這部新片,既有業內資深制片的老道經驗,又有年輕創作者的激情。在“追逐夢想”這樣的情感與情懷之外,同樣有著對于商業市場的成熟考量。
作為原軍區文工團導演、編劇與演員,影片的出品人王琪峰從事影視行業多年,擁有資深的影視制作經驗,曾參與《如懿傳》、《不可能的任務》、《真實再現》、《誓言無聲》、《神馬四兄弟之笑看風云》、《救贖》、《視角》、《因·果》、《再見江湖》等多部影視劇佳作。在他看來,音樂歌舞類電影在國內相對少見,卻是國際上常拍常新的題材,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甚至還肩負著“救市”的時代任務。最經典的案例,莫過于上世紀30年代,歐美國家陷入經濟危機后的大蕭條時期,好萊塢正是靠著一大批精彩的音樂歌舞類電影,引導民眾恢復信心,并獲得了票房上的高額回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后疫情時期”,類似《音為有夢》這樣的電影正符合大眾渴望減壓和治愈的心理期許,為觀眾們傳遞歡笑與勇氣,在商業上必然大有作為。
“這是我們中國自己原創的項目,未來還有可能會打造成系列電影,同時實現多元化的發展”,在出品人王琪峰的設想中,《音為有夢》并不僅僅是單純的一部電影,還有望成為新的商業品牌。在2019年之后,影視圈盲目涌入的“熱錢”在逐漸退潮,這也是行業展開優勝劣汰、大浪淘沙的好時機,他與團隊正可以在這一時期,用“創造作品”的態度,做“打造產品”的實事。摒棄“大IP、碼流量”的泡沫型思維,真實地用“小而美”的精品來打動觀眾,或許,這正是當下影視行業者們打開新局面所能選擇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