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了,你是否還記得那個太陽即將毀滅,不再適合人類生存,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嗎?2019年2月5日,改編自小說《流浪地球》的同名電影破空出世,展現在中國人眼前的不僅僅是一部科幻電影,更是中國影視行業的無限未來!再從作為《流浪地球》出品方、素來有業界“爆款制造機”的北京文化來說,從開始的《同桌的你》、《無名之輩》、《芳華》等等,北京文化一直都是票房口碑雙豐收,17年起的三部爆款就更不用說了,而能獲得這樣的好成績也得益于其董事長兼總裁宋歌的“強刺激、強共鳴、強共情”的電影理念。
《流浪地球》作為劉慈欣1999年發表在《科幻世界》雜志上的中篇科幻小說,整部作品只有2.3萬字,而且故事流暢,較為通俗,對于閱讀速度較快的讀者而言,讀完這篇小說的時間可能跟看完一部電影的時間差不多,電影則側重拍的是第二章《逃逸時代》。
制作的不僅僅是地球,還有態度。
電影《流浪地球》從演員導演到制作團隊,每一個人都為之傾心付出。影片在東方影都開機拍攝,使用了影視產業園8座攝影棚,置景延展面積近10萬平方米,包括運載車、地下城、空間站等都是實景搭建。為呈現地球在太空流浪的奇觀,美術團隊從線稿、上色到動態預覽,設計了十幾版方案,對置景車間的細節精雕細琢。影片中有許多特效鏡頭修改次數突破了一百次,而且有個鏡頭修改了249次才最終完成,只為打造出極致的優秀作品。
演員吳孟達拍攝《流浪地球》時已經六十六歲了,每次都是親自上陣完成吊威亞及高難度動作戲,每場戲完成后他都要在一旁吸氧。全組上下,包括北京文化從影片制作到出品,他們為打造優秀作品而秉承的追求極致的態度,正是《流浪地球》能取得如今的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塑造的不僅僅是末世,還有文明。
電影《流浪地球》做到了將每個觀影的人拉進它的構想中,同聲傳譯、在地下城里的“云”新年、課堂上窗外藍天白云教學樓的投影、極度嚴寒下被冰封的北京上海等等細節,都為觀眾勾勒出了一個帶有鮮明中國韻味的“流浪”末世,仿佛親身參與了這場“流浪”之旅,這或許就是北京文化董事長宋歌一直追求的“共情”理念。
不同于以往末世電影的套路,最令人驚訝的是,電影版的《流浪地球》全片沒有一個反派,更不能將任何一個人的做法當做是錯誤的,不管是作為兒子的叛逆,還是在末日來臨之際選擇回家與家人團聚的隊員,他們展現出來的就是我們每個人自己。但當那么多人放棄可能與家人見最后一面的機會而選擇回頭繼續完成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我看到了這部電影最為深邃的核心,那就是對人性的篤信,以及對人類文明的肯定。
傳承的不僅僅是過去,還有未來。
“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
影片中通過韓子昂的回憶還原了小說第一部“剎車時代”的場景,這也是整部電影最感人、最震撼的片段之一,而電影中的韓子昂就是在那時救起了一個女孩兒,他甚至把自己女兒的名字給了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將生存的希望給了她,此時中國人看到的,是傳承,是中華人文精神和價值的體驗。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文明,傳承二字對于我們來說或許并不是為了將其發揚光大這類的豪言壯志,傳承,更像是站在5000歲歷史的巨人肩上去開拓未來!
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流浪地球》向我們展示了太多太多,小說宏大的故事設定和突破天際的想象,搭配電影的完美演繹和蕩氣回腸的敘事,觀眾能看到中國人的世界觀、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國人的行為邏輯。從這部電影之后,以北京文化為首的中國影視,擁有的不僅是幾千年來厚重的歷史人文,還有未來的星辰大海!而這星辰大海中又一顆耀眼的星,或許就將在今年誕生,據悉,北京文化打造的十年磨一劍的《封神三部曲》、小品改編電影《你好,李煥英》、少年成長冒險電影《749局》等將在今年上映。如此看來,在疫情過后,以北京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影視行業或許將迎來一波大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