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國內美食類綜藝在進化發展歷程中幾乎未受冷遇。從1999年開始,央視開播的短平快綜藝《天天美食》不知陪伴了多少家庭的餐桌。一直以來,美食類節目大都以"廚藝教學"模式為主體,作為服務類節目的重要分支制作播出。直至《廚王爭霸》的出現,美食綜藝開始從原本單一的"美食制作技術流"逐漸進入"美食+"模式的升級。
經歷了多年的發酵后,美食IP與明星相輔相成,市場上相繼涌現了星素結合的節目,諸如《星廚駕到》、《十二道鋒味》,自此美食節目也迎來大爆發。美食類綜藝也完成了從服務性、競技類到"美食+"、大明星、大制作融合的轉型升級。那么2019年,美食綜藝進入爆發的"后時代",或許是時候該冷靜思考未來該如何生長,才能實現新一輪的創新突圍。目前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傳統年節美食文化節目《穿越時間的味道》也許能給行業帶來一些思考。
創新"美食+"模式路徑
美食外衣之下包裹傳統文化之美
盤點近期美食綜藝市場,《穿越時間的味道》無疑在創新領域令人眼前一亮。節目創作模式獨特,每期以一個"節氣"為主題,通過"經典詩詞"叩開傳統節氣特有食俗,展示一場尋味者探尋時間與美味的"穿越"之旅。
在節目中,6位尋味者搭配6位青年主廚,通過9期節目進行廚藝挑戰,并且每期節目都會給出線索,再由主持人或主廚示范制作節氣經典美食,嘉賓們根據記憶還原制作。在同質化明顯的制作環境下,《穿越時間的味道》在節目內容上有一套清晰的邏輯,即符合以美食為核的初心,以及從美食出發,落點到其背后的節氣食俗、傳統文化,從而回歸一檔"具有傳統文化韻味"的美食節目。
另外,這檔從美食出發延伸出的"美食+"節目模式,以詩詞演繹為美食的切入口,再配合古風場景的設計,為觀眾們帶來了美食綜藝史上開創性的視聽盛宴,讓美食類節目從實用性、娛樂性延展出了傳統文化與人文關懷屬性。
由食及人,挖掘美食背后的人物故事,探討美食與人物的時代關聯,是美食綜藝的應有之意。在《穿越時間的味道》第四期節目的創意美食菜環節中,何泓姍以一道茄鲞贏得了特邀嘉賓酈波的贊賞。事實上,這道菜是《紅樓夢》中的一道名菜。
酈波作為江寧織造博物館,也就是《紅樓夢》館館長,對這道菜有特別的感情。他在品鑒菜式的同時,更引經據典,傳播紅樓文化,讓觀眾透過食物視角喚醒文化情懷。可以說,從美食到人物再到其背后的人文故事,才是《穿越時間的味道》這檔垂直美食節目最具市場差異審美,且吸引觀眾的真正"抓手"。
同樣可貴的是,《穿越時間的味道》視角下的人物并非舞文弄墨、秀廚藝操作,而是以接地氣的視角展現明星嘉賓"煙火氣"的一面。節目以"明星嘉賓+青年主廚"的廚藝競技為核心,這樣的設定讓廚房變成了"戰場",明星、廚師的合作以及和其他對手的競爭給觀眾帶來了許多感觀刺激。
另外,節目在競技的同時包容明星個體的成長,比如:劉一帆向李菲兒示范切肉技巧結果被反套路、李子璇自創刀法卻受到幫廚老師指正等。這些細節對當代年輕人的真實"生活能力"進行了還原,為整個節目增添了不少詼諧幽默的氣息。同時也讓節目在競技核心本質上又做到了回歸美食本身,進一步拉近與觀眾的心理距離。
在創新的模式和規則下,《穿越時間的味道》多視角展示了美食與文化、美食與人之間的關系。相比同類型題材的節目,內容也更為垂直化。以9個節氣主題將觀眾的視野拉回食物本身,探尋傳統文化之美,深耕美食垂直內容的更大價值。
專注于垂直細分領域創新綜藝
做透美食綜藝的創新表達
讓美食開啟一場"穿越"之旅,《穿越時間的味道》出品方和制作團隊面臨的挑戰絕非易事。從目前節目的不錯口碑來看,出品方——北京中廣煜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深耕節目研發與創新上收獲頗豐,這還要歸功于其堅守的"讓內容再進化"的態度和理念。
作為一家立足于原創內容的專業泛文化娛樂內容運營機構,煜盛文化憑借"兩進兩出"的內容研發機制,將市場需求"前置"內容研發,打造標準工業化的生產流程,從專業的角度將內容的藝術追求與市場需求完美融合。
目前,煜盛文化在垂直細分的內容創作輸出上進入全面布局階段,且收效顯著。從多次奪得收視冠軍的大型全明星美食競技生活秀《誰是你的菜》第一、二、三季,到如今由江蘇衛視、煜盛文化聯合出品的傳統年節美食文化節目《穿越時間的味道》,實現了美食節目從競技類到生活類再到傳統文化類的進化。可以說,煜盛文化在美食節目領域進行了不同類別的開創性嘗試。
從節目的豐富度和播出口碑來看,煜盛文化在美食類節目上已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它憑借對垂直領域內容的深耕探索,以及敏銳的行業觸覺,實現了差異化題材高覆蓋。
就以這檔正在熱播的《穿越時間的味道》為例,它之所以能夠破局突圍,得益于煜盛文化抓住細分市場的時機,用適合的競技元素、文化符號以及明星嘉賓等元素滿足細分市場需求,詮釋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美食文化",因此才能在美食節目差異化競爭中搶占到一席之地。
從另一角度來看,綜藝市場上越來越多"以吃之名"的明星美食節目堆屏,而"廚房尬聊"等情景的出現,給觀眾造成了"美食節目營養流失"的不良感官。建立在這一市場現象上,《穿越時間的味道》制作團隊摸清大眾心理訴求,決定做一檔"高營養的美食類綜藝"。節目無論是從人物搭配還是環節流程設置上都進行了創新嘗試。
據了解,《穿越時間的味道》的出品方煜盛文化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再加上整個團隊偏向年輕專業化。也使得這檔節目傳統又不失新穎的氣質。這樣的內外因"組合雙打"成就了《穿越時間的味道》,當然,這些都離不開煜盛文化的強制作能力和敏銳市場嗅覺。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作為《穿越時間的味道》播出平臺和聯合出品方的江蘇衛視,在近些年也播出了不少優質的美食節目——《最愛故鄉味》、《星廚駕到》、《謝謝你的愛》皆擁有自己的擁躉,而待播節目《我家那兒的招牌菜》也擁有不錯期待值。可以說,江蘇衛視在美食類節目上同樣有著豐富的制播經驗。
同時,作為優質大眾傳播載體,江蘇衛視擁有良好的生態圈,為優質內容的創新力和硬實力實現有力支撐。因此,煜盛文化與江蘇衛視強強聯手打造的《穿越時間的味道》,自然軟硬實力兼具,背靠大樹擁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美食節目植入新玩法
最大限度調動觀眾的觀看體驗
美食題材在綜藝市場上國民認可度較高,具有先天優勢。但這兩年隨著美食類節目數量呈現"井噴",品質良莠不齊、爆款難現成了行業不得不面對的現狀。那么美食類節目該如何打破僵局?《穿越時間的味道》或許給了我們一些啟示。
首先從節目內容的創新性出發,這檔節目延伸出的"美食+"節目模式,將傳統文化融合,讓美食綜藝呈現出主流化發展和多元化探索的趨勢,這對觀眾來講同樣有引領深意。比如每期節目線索中所涉及的民間故事,以及民間飲食習慣都為觀眾打開了一道和"美食"對話的文化大門。
再比如每期節目相關內容的民俗解讀,涉及到的用餐禮儀等,讓觀眾看完后多了一份沉淀。而節目所涉及到的競技比拼,以及比拼過程中美食專家獨特的視角和專業的點評,能夠讓觀眾提升對菜品的認知,并領略到各種小妙招,因此整檔節目生活氣息與文化氣息兼具。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渠道受眾的不斷細分化,美食開始搭上短視頻的東風。《穿越時間的味道》順應市場趨勢,在新媒體領域不斷發力,吸引海量年輕用戶的關注和互動。在微博上,《穿越時間的味道》僅播出四期,話題閱讀量已達5508.4萬討論量為69.5萬,可謂是一檔名副其實用數據說話的節目,這還要得益于煜盛文化對年輕受眾群體審美訴求的精準把控和理解。
對于許多以"吃貨"自居的現代人來說,每每看到美食短視頻便欲罷不能。打開《穿越時間的味道》的官方微博,經常能看到官方發布的不同細分類型的短視頻。其中包含搞笑向、競技向、技能向、明星向的相關內容。
節目中搞笑內容為主的美食短視頻,以"李子璇刀法"、"施展偷懶"為例,皆為廚藝技能或展現尋味者插科打諢時光的內容。而明星嘉賓們在美食綜藝中展示自己的才藝既能圈粉,也可以在主廚的指導下提升生活技能。節目與明星嘉賓實現了雙向"引流",可謂一舉兩得。
對于觀眾而言,美食類節目相關的內容通常以輕松的節奏呈現在觀眾眼前,這本身可以讓觀眾得到心理滿足。不同于其他美食節目,《穿越時間的味道》中的"廚藝競技"以傳統文化為調性、以節氣和美食為基石,用競技貫穿始終,深度挖掘每位明星嘉賓的真實內心和廚藝潛質。
從這組類型的內容傳播效果來看,觀眾評論大多圍繞"明星"、"菜品"展開,轉發互動量良好,觀眾也很樂于在視頻下留言互動。在給觀眾帶來歡笑之余,也具有實用性,比如傳授給觀眾剝橙子的小技巧,還有詳細的美食制作流程得以傳播,路線偏向大眾生活化。
另外,以明星為看點的美食短視頻則能夠引發明星效應,獲得粉絲追捧。比如在官微上發布的幾位尋味者的快問快答視頻,吸引了明星粉絲的關注,讓粉絲們通過這檔節目更了解自家愛豆,并有效促進了節目與粉絲、觀眾、藝人之間的互動。
當然,其中也不乏溫情向的視頻內容。比如尋味家族為何昶希慶生的視頻,讓觀眾感受到了這檔節目的溫度。
《穿越時間的味道》為了最大限度的調動觀眾的觀看體驗,進行了深度場景植入,以滿足觀眾的視覺享受。節目不單是在微博上持續輸出內容,也涉足抖音平臺產出不少優質的視頻,吸引了短視頻用戶群體的觀眾,增強了傳播廣度。一系列時尚的"組合拳"充分拓寬了節目內容的傳播路徑,讓美食節目品類有了"進化"的可能。
深耕垂直內容領域,在"美食+"模式上不斷拓展,并掌握短視頻的風向標。是《穿越時間的味道》在內容和傳播上創新突圍的關鍵。而這種年輕態的"新玩法",已成為一種風向標,對其他領域的綜藝節目同樣有著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