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由“南方昆曲三名旦”之一、“昆曲杜麗娘第一人”的沈世華先生親授指導的《牡丹亭》.游園驚夢選段,讓在場嘉賓一度感受到了時光回轉,一夢百年的享受。這部由明代劇作家湯顯祖創作的傳奇劇本《牡丹亭》問世以來,至今已經傳唱了400多年依舊經久不衰。
此次發布的皇家園林版《牡丹亭》,是中國首部皇家園林實景、沉浸體驗式戲劇,由白家大院攜手云南優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傾情打造,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代表性傳承人沈世華老師親授,戲曲研究家、教育家鈕鏢老師為藝術顧問,由國家一級演員李靜、朱福分別飾演杜麗娘與柳夢梅。
朱福飾柳夢梅/李靜飾杜麗娘
皇家園林版無出其右 呈現昔日昆曲之鼎盛
京劇被視為中國國粹,是中國戲曲三鼎甲(京劇、豫劇、越劇)“榜首”;而昆曲被譽為“百戲之祖”、中國戲曲藝術的“活化石”,在2001年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目錄。可以說,昆曲是京劇的基石,學京劇之前學昆曲是基礎。當年徽班進京時,北京地區流行著很多戲曲,有昆曲、戈陽腔等。其中,昆曲產生于江蘇昆山一帶,他備受士大夫文人的青睞,被稱為“雅部”,而其他地方劇都被成為“花部”、“亂彈”。當時清廷的戲曲政策試揚“雅部”而抑“花部”,昆曲成為宮廷壟斷的劇種,可見昆曲在皇家之盛。
皇家園林與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昆曲相結合,在獨一無二的實景園林中,再次呈現出昔日宮廷文化之魅力,是一種回歸,也是一種致敬。
據悉,該劇自去年公演以來分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天津廣東會館、上海蘭心劇院和云南大劇院等演出了二十余場,此次園林實景版的演出又將是該劇的一個全新突破,力圖打造出一個身臨其境,如夢如幻重回湯顯祖大師筆下的那個愛情現場。
四百年前的愛情絕唱 一出美到極致的昆曲經典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劇作大師湯顯祖筆下不朽經典《牡丹亭》,以極富想象與浪漫主義的筆觸,寫就一出情深之至的愛情故事。當倫敦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上演《仲夏夜之夢》時,臨川玉茗堂的戲臺上,《牡丹亭》的劇幕也緩緩拉起,兩個戲劇,同樣驚艷了時代,也注定了西方戲劇之父和中國戲劇之祖8800公里的心有靈犀。
皇家園林版昆曲《牡丹亭》可遇而不可求,國粹經典常看常新,《牡丹亭》的故事值得反復品味,文詞、曲調、加上皇家園林的完美結合,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滋味,相信會讓每一位觀眾都會有不同感受。
“世字輩”昆壇名旦親授 戲曲界“活百度”傾力指導
昆曲《牡丹亭》以“情”為主題。重述湯顯祖筆下,“天下第一有情人”杜麗娘,因夢生情,因情深而起死回生的故事。值得注意都是,該劇的藝術指導,年近80的中國老一代昆曲藝術家沈世華先生依舊保持著對于舞臺的熱愛、執著和一絲不茍。
沈世華先生,原名沈月華,原籍浙江省慈溪。1954年初,年僅13歲的她就進入了入國風昆蘇劇團(浙江昆劇團前身)學藝,工五旦(閨門旦)。師從周傳瑛、朱傳茗、姚傳薌等“傳”字輩昆曲名家,并得到俞振飛、周傳錚等諸多南昆名家的親傳和指授,20歲不到就已經是浙昆的當家花旦。
由于天生麗質、嗓音好,聰穎善悟,進步很快,即改藝名“沈世華”,成為“世”字輩的一員,不久即成為浙昆的旦角臺柱之一,與小生汪世瑜搭檔演出。當時有一些評論把她與江蘇張繼青、上海華文漪并稱為“南方昆曲三名旦”。
該劇的藝術顧問,戲曲研究家、教育家鈕鏢先生,非常看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他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我從藝60多年來,學的都是前輩先生們的九牛一毛,我現在要把這九牛一毛傳給后學們”。
鈕鏢先生不僅是第一、二屆全國戲曲院校青年京劇教師展演評委,還在在離休后仍從事戲曲研究及教學工作,并擔任第一至五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和流派傳承班導師。
鈕鏢、沈世華夫婦在京劇、昆曲的表演和理論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詣,他們于2011年分別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昆曲的代表性傳承人。
藝術指導簡介
親授——沈世華
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代表性傳承人。1941年出生于上海,自幼入浙江昆劇團學習昆劇表演,工閨門旦,師從朱傳茗、周傳瑛、沈傳芷、姚傳薌等13位“傳”字輩藝人以及俞振飛、言慧珠先生,能傳統折子戲及創編的本戲近百出。18歲始,即任浙江昆劇團當家旦角,以主演的《牡丹亭》《南西廂》、桃花扇》《西園記》及折子戲《琴挑》《思凡、下山》《百花贈劍》《斷橋》等享譽昆壇,多次獲獎。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以主要精力投入到昆曲的傳承教學工作,桃李盈門。中國昆劇藝術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業績介紹被北京教育領導部門收入《德藝雙馨的藝術院校名師》一書中。2016年,其自傳《昆壇求藝六十年——沈世華昆劇生涯》出版。
藝術顧問——鈕鏢
戲曲研究家、教育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戲曲學院教授、編審,碩士研究生導師,文化部振興京劇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戲曲學會理事、中國田漢研究會理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曾任中國戲劇梅花獎第一至五屆、十三至十五屆以及二十三至二十五屆評委;歷屆全國京劇青年演員電視大賽評委及首屆全國京劇學生電視大賽評委;第一、二屆全國戲曲院校青年京劇教師展演評委。曾任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離休后仍從事戲曲研究及教學工作,并擔任第一至五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和流派傳承班導師。先后主編京劇劇目教材40余種。20世紀80年代以來,他還參加編撰出版了《蕭長華戲曲談叢》、《京劇選編》20集、《中國京劇史》、《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卷)等作品。
李靜飾杜麗娘
云南省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畢業于北京市戲曲學校,中國戲曲學院,第六屆優秀青年京劇演員研究生班研究生。先后授業于王志怡、李喜鴻、孫毓偉、張正芳、李玉芙、劉長瑜等老師。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孫毓敏老師,劉秀榮老師,昆曲表演藝術家教育家沈世華老師入室弟子。常演《勘玉釧》《紅娘》《拾玉鐲》《杜十娘》《牡丹亭》《思凡》等戲。2005年獲云南省優秀青年演員大獎賽一等獎、2006年新創劇目《鳳氏彝蘭》獲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金孔雀獎、2011年首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新星獎、2012年文化部全國優秀京劇折子戲展演優秀表演一等獎、2012年中央電視臺第七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電視大賽金獎。
朱福飾柳夢娘
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葉(盛蘭)派小生第三代傳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先生入室弟子,全國著名京劇演員。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第四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和中國戲曲學院首屆中國京劇“流派班”。現任云南省京劇院副院長、云南劇協副主席、中國職業藝術教育學會專家委員、云南省民族藝術促進會副會長、云南省青聯常委、云南省文化廳專家委員會委員。
先后師承于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劉雪濤、張春孝、茹紹荃、肖潤德、葉榮生、沈世華、劉福生等京劇名家。常演代表劇目有《呂布與貂蟬》《周仁獻嫂》《群英會》《羅成》《柳蔭記》《奇雙會》《借趙云》《探莊》《打侄上墳》《白門樓》《玉門關》《監酒令》《飛虎山》《黃鶴樓》《天道行》《孝感天》《玉堂春》《穆柯寨》《四郎探母》等優秀劇目。
皇家園林版《牡丹亭》是全本牡丹亭中最精華的部分,從原本的五十五出濃縮到100分鐘,包括【游園】【驚夢】【尋夢】【離魂】【拾畫】【叫畫】【幽媾】【回生】八場戲,保留了最經典的唱段,節奏流暢緊湊。
附1 白家大院介紹
白家大院是第四代禮王愛新覺羅·杰書--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首任禮親王代善第八子祜塞第三子世襲王爵后于康熙年間建造的“禮親王花園”。這座景致優雅、盡顯一時皇家造園藝術典范的王府林苑在民國初年轉給了民國企業家同仁堂樂家,更名為樂家花園。解放后,該院由八一中學使用。
附2 牡丹亭演出介紹
劇情簡介:
臨安富家千金杜麗娘,一日去后花園游玩,春色沉醉,不覺小寐。夢中見一俊朗書生(柳夢梅)持柳枝而來,兩情歡好一晌溫存。夢醒悵然若失,感念成疾,竟至重病而亡。彌留之際囑丫鬟春香將她葬在后花園大梅樹下,將其自畫像埋于太湖石下。千里之外的柳夢梅亦夢有所感,因赴考路經臨安,抱病淹留,機緣巧合拾得麗娘自畫像一見傾心,日日玩賞聲聲呼喚,叫得杜麗娘魂魄跨越陰陽前來相會,以幽魂之身薦枕于柳夢梅。二人情到深處,麗娘托出實情,夢梅癡心一往,掘墳救麗娘回生,二人終成眷屬。
演出共分六場,共100分鐘:第一場 <游園驚夢>、第二場 <尋夢>、第三場 <離魂>、第四場 <拾畫叫畫>、第五場 <幽媾盟誓>、第六場 <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