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越來越普遍,這是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市場要素雙向流動更加活躍的重要表現,尤其是當前不少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擅長運用短視頻平臺推廣本地農副產品,在一定程度上活躍了農村群眾的思想,帶活了一方經濟。
走出縣城又回到家鄉,有幾位大學生在創業和扶貧路上劃出全新的人生刻度,書寫著“新農人”的勇氣與執著。
那個拍短視頻的廚師:想讓鄉親們多掙點兒錢
大學畢業,丁浪留在浙江從事電商行業,春節返鄉時,發現了一片全新的廣袤市場。
這年村里的扶貧產業食用菌合作社辦起來了,他把合作社的木耳通過互聯網賣了出去,為合作社開拓了新的市場。節后,丁浪毅然辭掉工作從回到千里之外的貴州,決心“讓他們每年能多掙點錢。”
把山貨農產品全部搬上網自然成了回村后的頭等大事。因為懂電商的人才奇缺,丁浪自學拍照、購買設備,從產品設計、拍攝、到運營、售后,身兼數職,包圓了整套流程。
網店搭起來生意不見效,丁浪不斷尋找著通向希望的出路。通過“扶貧達人計劃”活動,丁浪獲得了更專業的指導:在字節跳動扶貧達人訓練營,他學到了更多“巧勁”,短視頻從內容選材到拍攝手法,都有技巧和風格可循。
“一入內容創業深似海,硬生生把自己從一個攝影師變成了廚師。”在他短視頻里出鏡最多的主角,就是各路農貨美食和當地鄉土鄉親。
夜色還沒完全散去,跟隨炊煙裊裊上升,故鄉的一天也舒展開來。奶奶下地挽摘蔬菜,洗凈切好碼放整齊,廚房里所有準備排布停當,宛如將軍。
油溫熱菜入鍋,聲音和顏色交織迸發,仿佛就是兒時記憶里的“煙火氣”。
沒有電燈的廚房,奶奶就著暗色勞作,一招一式認真得近于虔誠。有位來自南京的粉絲留言,“喜歡這樣的生活。”
在短視頻里,300多年歷史的村落被時間輕輕撫過,古樹環繞,古井淙淙,生活極其淳樸。兩只土雞蛋打在鍋里簡單翻幾個身,就是一道菜肴;山里臨時落腳,一對90多歲的老爺爺老奶奶會煮好一碗酸菜面條,端來時熱氣騰騰。
“舌尖上的故鄉”火了。僅在兩周時間里,丁浪的抖音賬號漲粉上萬,熱門的土雞蛋視頻播放量1000W+,惹得不少吃貨垂涎,很多人詢問去往銅仁的路線,尋求一份心靈治愈的體驗。
最近幾年,返鄉創業創新已然成勢。據農業農村部最新統計數字,返鄉群體中,高中及大中專以上學歷人員占比達到40%。其中有54%利用信息技術創業創新,創辦的實體82%都是農產品加工流通、休閑旅游、電子商務和新產業新業態。
返鄉大學生給家鄉帶來新技術,悄然改變著這里的經濟面貌。
21年前的小男孩: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西分村很小,返鄉青年江訓才的創業故事的名氣很大。
2015年,江訓才帶著三年農產品內容創業經驗回到老家。這個小村莊連接鄱陽湖,1998年時曾被洪水淹沒,江訓才困在屋頂,改變家鄉的決心暗自生長。
江訓才是村里第一個返鄉大學生。在做出決定之前,一條清晰的發展路徑已經了然于胸:帶動全村農業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在很長時間里,西分村的芝麻特產僅是作為原料,銷往有加工能力的東部沿海工廠,這一進一出,產品溢價能翻十倍不止。
在鄉親們復雜的打量中,他和母親從自家的5分試驗地開始,逐步探索、總結村里的特色農貨,圍繞市場需求推出了芝麻糖主打的深加工產品。
產品精準切入需求,因此收獲了積極的市場反饋:2016年實現銷售額11萬;2017年,銷售額突破50萬;2018年,受此前試驗成功的鼓舞,芝麻種植推廣到全村,吸納了全部貧困戶。
放下架子,隨時隨地取景,江訓才通過字節跳動扶貧達人訓練營學習,最大的收獲是充分去感受農貨魅力。不需要過多修飾,帶著鄉土味道的鏡頭足以還原農人們的質樸。
他的抖音號不只記錄著創業歷程,也記錄過程中間的感悟心得,儼然成為一位給新人提供實戰思路的創業導師,獲得數位同鄉前輩投資支持。
如今,西分村里正在籌備自己的現代化廠房,產業化發展路徑已現雛形。江訓才的內容創業團隊也跟著越來越多的訂單擴容。
消費扶貧勢能持續擴大,最為有效的要數短視頻、直播等新形式。
打破傳統圖文的平淡界面,也不需要繁瑣的制作流程,扶貧達人站在田間地頭可以實時展示,制造出強烈體驗感,觀眾的轉化效率驚人。數據統計,2018年全國農村網絡銷售額突破1.3萬億元,吸收近2800萬農民就業。
法學畢業生回到貧困縣:讓供應鏈更“智慧”
威寧,貴州面積最大的國家級貧困縣,王方祥回鄉一年,運營著縣里僅剩的內容創業平臺,幾乎跑遍了這里所有村落。
法學專業畢業,王方祥深知自己的選擇慎重,其中不易:農業產業鏈條漫長,供銷結構并不合理,農民的投入與回報明顯失衡。過去渠道閉塞,農產品流通不暢,農戶僅僅依靠把產品賣給中間收購商,俗稱二道販子。為了擴大下游的利潤空間,收購價格通常會被擠壓,農戶在議價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
農貨通過短視頻、直播形式直接進入上行通道,長期不合理的農產品供給側優化,讓優質的農產品得以通過視頻場景化的方式直觀的展示給消費者,讓最辛勞的人得到應有回報。
通過扶貧達人訓練營的學習,王方祥將@庚娃品鑒 定位于美食類目的垂直領域,通過試拍練習多角度展示,提高推廣農副產品的能力。幾百成員的達人群里,同學們互相分享短視頻拍攝經驗,學習營銷、供應鏈管理等實踐技能,也交流家鄉扶貧的最新進展。
一年時間,王方祥的山貨店鋪已經打開銷路,幫助13戶貧困戶銷售臘肉、火腿等農特產品,也和17戶貧困戶簽訂了土豆銷售合作協議。他承諾收購價始終壓過中間商,這樣才能幫貧困戶解決基本訴求,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根據電商反饋的銷售數據,威寧開始嘗試引導當地搞試驗種植,組織規模化生產,讓整條供應鏈更“智慧”。市場出發,這套新思路目前已被復制到七彩花生、越南小紫薯等更多單品上,未來,結合威寧高原山區、高山農業的特色,利用這個思路有望打造更多小而美的單品農業。
去年,威寧土豆成功試水內容創業,燃起了鄉親們的希望,搶在收獲季前面,王方祥接到貧困農戶邀請要到基地和農戶家里摸底,蘋果推廣視頻也同步發布,火熱預售即將開始。
除去為農貨代言,王方祥還希望把草海的名片打響,給家鄉的旅游產業爭取到更大發展機會,吸引更多人來到家鄉,呼吸著自由空氣,看看這里的藍天和候鳥。
萬事開頭難,靠山吃山的“新姿勢”
時代發展給了我們一個充滿著無限可能的商業環境,商機無處不在,關鍵在于敢不敢做,能不能把握住。有的時候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很多矛盾,只要覺得自己是正確的,哪怕再多艱難險阻也要勇往直前,打破常規思維才能大有可為。
大學生給家鄉帶來先進的技術手段,客觀上拓寬了農產品銷路,產業化發展加速、鄉村的品牌越來越亮,最重要的是,帶動貧困群體的經濟條件明顯改善。
抖音里,還有很多返鄉扶貧的大學生在記錄美好生活:在返鄉大學生劉勇主持下,甘肅平涼蘋果走紅市場;廣西容縣,蘇世聞代言的百香果熱銷,幫扶了16戶貧困戶。有調查顯示,返鄉大學畢業生年齡主要集中在19~34歲,其中29歲以下的“90后”占到55%。“90后”正快速走上前臺,成為返鄉創業大學生群體的“主力軍”。
上抖音買新鮮農貨,去網紅鄉村打卡,抖音不僅是新農人創業的沃土,也共同為“扶貧”助力,展示農村的新變化和新面貌,加速實現脫貧攻堅的目標。
在廣闊的自由天地俯身,在喧鬧的背景色中享受奮斗的成就感,教育部針對畢業大學生的調查顯示,近幾年,返鄉創業已經成為擇業新熱潮。返鄉大學生將自己的所聞所學帶到廣闊的農村天地,用新科技、新思維改變家鄉的產業面貌,幫助更多貧困群體,帶活一方經濟。
在家鄉沉淀的時間里,新農人目睹著商業力量正在加速改變:村民們對內容創業、短視頻這些新事物越來越熟稔,接受了新觀念,和外界的連接加深,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當問起每天要工作多長時間,劉勇笑了,他需要隨時關注手機里的訂單信息,幾乎沒有多余的空閑時間,但一點都不覺得累。
王方祥馬上要去到農戶家里,駐扎整個銷售季,他說這段時間最忙碌,也是最開心的時候。
丁浪在策劃最新的農產品短視頻拍攝計劃,和訓練營的同學們一起討論優化視頻的呈現方式,一下涌來的產品逼迫著他加快節奏,內心想做的事也更多了。
廣西容縣,一萬斤番石榴打包裝車發往河北,蘇世聞的聲音隨著山路顛簸起伏有些不穩定,但掩飾不住興奮:“要做這樣的事情,才有意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