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網訊 www.yule.com.cn 改革開放不僅讓國人走出去,也讓外國人走進來。從留學生到董事長,外國人在華事業如何伴著改革開放發展?從工人到精通三國語言的記者,一個外國人的兒時夢想如何在中國實現?從7名學生到2千名學生,漢語言如何走向世界?本周六晚21:10,深圳衛視經典對比照分享節目《圖鑒中國》一起來看看,改革開放40年,外國人眼中的中國。
從窮學生到扎根中國 拉賈如何在華開創自己的事業與生活?
許多外國人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還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奉獻了自己的力量。本期時光分享人,來自斯里蘭卡的優創(北京)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拉賈•馬格斯維倫,為你講述他來中國44年里所看到、感受到的變化。
通過一本名叫《中國畫報》的雜志,拉賈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向往。1974年,拉賈成為了第一批來華留學生,剛下飛機他就感受到了這里與家鄉的巨大差異:女生穿著分不出性別的衣服、買衣服買糧食需要各種票,有錢卻不一定花得出去......這些差異讓剛到異鄉的他有些無所適從。
轉眼到了1978年,拉賈在收音機里聽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消息。一年后,他從沈陽回到北京,發現僅僅一年,改革開放后的北京就有了許多改變:街頭出現了許多做小生意的人、衣服變得時髦起來,商品種類也變得豐富起來......看到這些喜人的變化,拉賈暗自下定決心,也要為中國的建設出一份力!
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拉賈的事業也穩步發展:他率先注冊了公司、創立了第一個化妝品品牌“小護士”,還成為了北京第一個擁有駕駛牌照的外國人……除此之外,他還娶了一個北京媳婦,成為了一個地道的“中國人”,真正地在中國扎下了根。
對他而言,他把青春都獻給了中國,既是一個見證者,也是一個建設者。四十年中,他感受到的中國最大的變化是什么?他又為什么不愿意讓別人叫他“中國通”?讓這位“改革開放初期的留學生”為您在本期《圖鑒中國》里揭曉答案。
從工人到主持人 羅密歐如何實現自己的“中國夢”?
改革開放四十年,讓無數外國人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實現了自己的“中國夢”。如何從一名工人到三語主持人?來自意大利的自由媒體人羅密歐為你揭曉他在中國實現夢想的故事。
高中畢業后,羅密歐成為了一名工人,但受到歌劇演唱家的父親的影響,他從小就有一個藝術家的夢。2001年,羅密歐被米蘭唐人街招牌的漢字吸引,開始自學中文。2006年,羅密歐不顧父母反對,只身來到中國。
然而一個外國人在異國找工作并不容易,嘗試過各種行業后,羅密歐在一家意大利餐廳打工,后來老板讓他負責餐廳的宣傳,因此他認識了廣州的一些媒體。機緣巧合下,他受媒體邀請主持一檔節目,開啟了羅密歐在華事業的大門,也實現了他兒時的夢想。
對于羅密歐而言,這些年中國最大的變化是什么?在中國12年,經歷過最溫馨的一件事是什么?答案將在本期《圖鑒中國》中為您呈現。
從7名學生到2千多名學生 米斯巴如何讓漢語受追捧?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中資企業走出國門,會說漢語的當地人,成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急需培養的人才,隨之而來,漢語老師的需求量也變得越來越大。本期來自巴基斯坦的第一個本土漢語老師、“巴基斯坦漢語之母”米斯巴•拉希德也帶來了她與中國的故事。
1977年,21歲的米斯巴一個人離開巴基斯坦來到中國。是中國的同學們給了在異鄉的米斯巴溫暖,讓她愛上了中國,并下定決心在巴基斯坦成為一名漢語老師。
當時學校學習漢語的只有七名學生,大部分巴基斯坦人還存在“中國很窮,學習漢語沒什么用”的想法。他們不能理解漢語,也不能理解中國文化。而到了2018年,在巴基斯坦現代語言大學里,學中文的學生變成了兩千多個學生,并且每年都在不斷增加。
米斯巴用什么方式去吸引大學生報考中文系?又是誰讓巴基斯坦大學生們理解了中國文化?中巴這條經濟走廊給米斯巴和整個巴基斯坦帶來哪些變化?答案盡在本期《圖鑒中國》。
現代社會讓我們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而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的巨變不僅作用在國內,更作用在全世界。無數平凡人的小夢想匯聚在一起,不僅形成“中國夢”,更形成了“世界夢”。外國人是如何見證著改革開放四十年,又是如何借著改革開放實現了屬于自己的“中國夢”?本周六晚21:10,由東鵬特飲首席特約的深圳衛視《圖鑒中國》第一季最后一期——“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用不同對比照,見證40年來,中國社會發展巨變。改革不停步,開放不止步,期待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