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一場特殊的展覽將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開幕上演,由著名媒體人楊瀾擔任策展人,通過一檔名為《匠心傳奇》的文化類節目,與12位中國當代頂級的“意匠”完成的12件聯名藝術作品,正是此次展覽的最終作品。
這一場還未上演的展覽連同楊瀾策展人的身份,都構成了《匠心傳奇》的邏輯和起點,在12期的節目中,楊瀾作為策展人將與每期一位的匠心大使一起,去探尋那些還不為普通大眾所熟知的中國當代國寶級的意匠,在探尋的過程中,呈現出一副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發展的真實而壯闊的畫卷,讓意匠背后蘊藏的豐富文化價值與精神內核一并傳遞給觀眾。
“意匠”是《匠心傳奇》所挖掘和關注的核心,與傳統的匠人概念所不同的是,意匠更具中國風骨和中國底蘊,也具有更高的格局和精神層級,節目對“意匠”概念的推廣和深挖,本身就構成了其在文化類節目創作題材上的一次深入式的全新探索,而節目本身所開拓出的體驗式真人秀的模式,讓文化的表達與傳承有了更鮮活和具有吸引力的載體。
面向未來是《匠心傳奇》在意匠母題和精神傳承上所選擇的一種方式,也是與時下已有的同類節目形成區隔的一個重要部分,聚焦當代文化傳承的頂級藝術大師,記錄他們有關文化傳承和再創造的經典故事,讓傳統文化具備了更多的現代性,也讓文化傳承帶上了更多大眾和主流的特質。《匠心傳奇》顯然是在用一種更靈巧的小成本的方式去完成著自己的電視文化傳承的表達,其背后附著的價值已經值得關注和尊重。
挖掘國寶級“意匠”與文化精神,記錄當代頂級藝術大師圖景
5000年的歷史文明、急速發展的當代社會,都構成了中國藝術文化發展的縱橫交織的現實背景,多元和豐富也就成為其呈現出的最基本的樣貌。
遺憾的是,中國普通大眾卻極少有機會能夠與大量的時代藝術發生勾連,大眾傳播媒介也將之歸類到高雅一族而鮮少有主動和積極的觀照。《匠心傳奇》的制作實際上就是試圖通過不斷地努力去完成當代文化藝術與廣大觀眾之間的對接,讓傳承不再變成一種口號。
專注匠人精神的作品已經有不少面世,而《匠心傳奇》并沒有去跟隨復制這些已有的路徑,而是在題材選題上一開始就另辟蹊徑,將“意匠”作為節目表現的核心和主題。何為意匠?或許匠人的說法已經被很多人所接受,但意匠的概念卻鮮少被觸及。
漢光瓷創導者李遊宇先生
實際上,意匠這一名詞和概念本身更具中國文化的內生性,更具中國文化的內在精神屬性,是一個絕對中國式的詞匯,據《匠心傳奇》節目特邀顧問、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蘇丹教授考據:“意匠”一詞始見于晉陸機的《文賦》: “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為匠”。指詩文、繪畫、設計等的構思布局,以構建某種藝術的范式。其后歷經唐、宋、清三代,在名人詩文中亦有提及,所謂“意在形先,匠心獨運”。而進入現代以來,“意匠”一詞則多伴隨著設計活動、空間營造而不斷再現,體現一種品格、一種風采、甚至一種哲學,它代表著中華民族對文明認知的高度。
意匠蘊含著更多精神和文化層面的內核,具有更深沉的審美和更厚重的內蘊。而意匠與工匠的區別就在于,他們是擁有格局與思想的文化先鋒,在傳承的基礎上突破創新,為人們帶來更高精神層面的追求和享受。
可以看到,《匠心傳奇》所選取的12位意匠,來自各個層面卻都名副其實。首期節目中,漢光瓷的創導者李遊宇就是這樣一位意匠,為了讓中國當代陶瓷技術實現世界領先,潛心多年進行研發創造,最終創制的漢光瓷被世界公認為超過歷代官窯,通過節目的探訪和講述,讓這位意匠及其背后的漢光瓷都為更多年輕人所認知和接受。
此外,節目中還將探訪到中國唯一一位折紙國禮設計師意匠劉通,以及返璞歸真、倡導“無用”的設計師馬可等等。既是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更是當代中國藝術的創新者,《匠心傳奇》不僅向歷史去索要,更是對當代中國藝術文化形成強觀照,繪制出一副中國當代頂級藝術大師匯聚的圖景和畫卷,帶給觀眾更深層次的審美體驗。
擴展傳播模式邊界,楊瀾轉型之作創新電視文化載體表達
文化類節目在如今進入熒屏主流,創新是背后的重要動力。《匠心傳奇》從一開始就并沒有打算復制當下的既有模式和路徑,而是在內容形態上都在進行著原創化的探索。
文化類節目的獨特屬性讓借鑒變得不太現實,《匠心傳奇》摒棄了路徑依賴,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原創。整個節目的邏輯建立在一場即將推出的展覽之上,楊瀾的身份也不再是以往節目中的主持人,而是策展人。在她的帶領下,每期一位匠心大使將一起探訪意匠者,在探訪和體驗當中,完成一件聯合制作的聯名作品,最終被送去展覽。
從始至終,節目都在策展的核心線索之下,完成意匠探訪的邏輯線索的搭建,讓整個節目實現了有效的勾連,也讓每一次的探訪背后都有了更強的動力,在第一期節目中,匠心大使柯藍有著對漢光瓷極大的探求欲望,在經歷了親自制作與燒制漢光瓷的整個過程,同時在與意匠者李遊宇的交談中,得知了漢光瓷背后的許多故事,“讓中國陶瓷征服世界”的使命令人是動容,也明白了傳統工藝的傳承靠的是耐心、細致和投入。最終的聯名作品是貫穿整個節目的使命,最終的展出作品固然重要,但每一件作品背后傳承出的文化內核和意匠精神,是節目表達的重點。
《匠心傳奇》作為楊瀾的轉型之作,打破了傳統訪談類節目的局限,她的身份也不再僅僅是一個主持人,而變成了一個引導者和探訪者,真正走到意匠者的工作生活當中,帶著任務去不斷探訪和揭秘,通過真人秀體驗的方式,讓整個節目在表達上更生動也更具象。
讓文化傳遞變得更接地氣也更具主流化的可能性,是文化類節目在當下創新發展的緊迫任務,《匠心傳奇》盡管在表達上還存在一些改進的空間,但無疑,其進行的創新探索已經為此類節目的發展模式提供了一種極具價值的模板和可能。
小成本承載大情懷,面向未來之中實現文化再創造
文化類節目的主流化傳播和表達,已經成為各大平臺無法規避的使命,江蘇衛視近兩年來在文化類節目的探索上有了成果頗豐的探索,《匠心傳奇》讓這種探索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推進。
節目并沒有將大投入放在明星的邀請上,卻將真正的文化寶藏呈現在熒屏上,這些意匠者和他們的作品構成了難能可貴的價值負載,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審美和文化體驗。相比于大型明星類綜藝節目,《匠心傳奇》的制作無疑是小成本,但在制作的投入度上卻并沒有減分,反而是用心的創作承載出文化傳承的大情懷。
有“阮癡”之稱的中阮大師馮滿天(右)
值得關注的是,《匠心傳奇》的頂層價值是建構在未來之上的,面向未來是節目在記錄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所秉持的一種價值選擇。節目中出現的意匠大師不僅是傳承者,更是面向未來的創新者,他們往往以傳承和創新中華文明為理想和使命,創造出符合當代審美意識的優良工藝和作品,讓人們看到傳統在現代所能煥發出的生機和生命力,在觀看這些意匠大師及其背后的故事之外,帶給人們更高的精神層面的思考和享受。
《匠心傳奇》是文化類節目主流化創作中又一次積極有益的探索,盡管還有不少改進的空間,但其邏輯動力、價值堅守以及內容和形態上的創新,已經足以與其所承載的使命和情懷相匹配,后續將如何持續發展,令人好奇期待。(文/夕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