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剛開始的時候,我刷到了一條很有意思的微博。
起因是很多人在微博上@馬思純,說“七月,你要對我好一點”。
大家一定知道,七月是她在電影《七月與安生》里的角色,也是這部電影讓她和另一位主演周冬雨雙雙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那個晚上兩個女孩子在頒獎臺上又哭又笑的視頻片段,即使現在拿出來看,我還是會想流眼淚。
馬思純對大家許愿這件事情的反應很可愛,她把很多許愿截圖出來,發了一條微博說,
“放心吧,七月聽到了。
轉發這個馬思純,七月會對你好一點。”
她就像一個溫柔的傾聽者,接納你所有的心愿,再拍拍你的肩膀對你說,放心吧,會實現的。
你會覺得,馬思純身上有種特質,即使你從未見過她,只從作品中認識她,隔著屏幕也不會覺得疏離,而是感到熟稔和親切。
在“當紅女演員”的標簽之下,能保持這種特質顯然是非常難得的。
可這對她而言,也許只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01
“柔軟”——這是上周末見到馬思純的時候,我想到的第一個形容詞。
當時她正在和劇組一起宣傳徐克導演的新電影《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在電影里,她飾演女俠水月,用馬思純的話來講,是跟她“一點都不像”“差別非常大”的一個角色:水月從外表到內心都很酷、很朋克,她卻一直是個很乖的人;水月在感情里是會主動的那一方,而她卻是被動接受的那一個。
水月在她身上留下了一些痕跡。徐克導演告訴她水月像“豹子”,她就浸入地去找感覺、去演;水月的口頭禪“老娘”,直到拍攝結束之后她還會脫口而出。
但看她頭發利落地扎起來,靠在沙發上溫柔地一字一句回答我的問題的時候,我知道她又從“水月”回到了馬思純。
我說,我覺得你是一個特別柔軟的人。
你在她身上找到的形容詞會有很多:率真,熱忱,善良,但最終還是會落到“柔軟”上。
她說在慢慢適應“離別”,“因為離別對于我來說每天都在發生,我每天都在告別”,“以前我告別一個城市,我都會特別留戀這個城市”;
她說自己是個典型的雙魚座,會很敏感,也許別人還沒意識到不愉快,她就開始擔心了,“我會在意別人高不高興和會不會給別人添麻煩”;
她會在微博上懷念那些回不去的歲月,但當我問到“如果重來一次你愿意嗎”,她會說,“如果重來一次,我沒有任何想改變的事情,一切都很好”;
她甚至對自己演過的角色都有非常舍不得的感情,結束拍攝的時候會對角色說“再見,希望你幸福”。
我想馬思純身上的這種柔軟,更多的是她對周遭、對這個世界的體察、體諒和溫柔。
這種柔軟的內核卻很堅韌,像她演過的角色一樣,有股內在的韌勁——從敢愛敢恨的黎吧啦,到追求自我的七月,再到現在俠義重情的水月,支撐著這些柔軟不受侵襲的原因,始終是愛。
圖片來自微博@馬思純
02
我問馬思純,如果用一個具象的物體來形容愛,她會用什么。在這之前我預想過很多答案,比如甜味的糖,比如溫暖的陽光。
出乎我意料的是,她用的是“水”。原因是,她覺得“愛可以很洶涌,愛也可以很綿綿不斷,不同形式的愛,就是不一樣的方式。”而且愛和水一樣,“是我們必需的東西”。
愛也確實在馬思純的認知里占據了極大的分量。
她會毫不掩飾地在微博上表達自己對家人、對朋友的愛,她說原生家庭對她的意義,是“他們就是天”;
她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杜拉斯的這句,“愛之于我,不是肌膚之親,不是一蔬一飯,它是一種不死的欲望,是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她寫了一本書,書里寫“它往往不會成為我們的夢想,卻又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書的名字叫《如果有一件小事是重要的》——而這件小事,就是愛。
電影里水月和林更新飾演的沙陀忠有感情線,他們倆的人設差別很大,水月性子直爽、大大咧咧,沙陀忠卻面對異性極其害羞,而正是這么天差地別的兩個人,卻走到了一起。
跳脫出劇情里的愛情,我問馬思純理想中的兩個人相處模式是什么,她的回答是,“平等自由,思想可以交流”,“一定要有共同的愛好”。
她對愛情的看法很清晰,對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很清楚,關于理想的愛情,她給出一個很有意思的概念是“特別像兩個同事’’。
和她聊天,你會覺得她是一個被愛包裹的人,踏實,安穩,但當聊到“安全感”的時候,她反而說自己是個沒什么安全感的人。
很奇怪,明明是一個在愛里長大、又收獲了很多很多喜歡的、愿意去表達愛的人,為什么會沒有安全感呢?
“也許就是天性使然。”她說,“越幸福的家庭,它也就意味著包裹很多、保護很多,這是一件好事,同樣它也有不好的一面。所以這都會在我的性格當中形成很多面。”
或許也正是這種復雜,讓她能更好地理解和演繹那些和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
作為演員很好的一點也在于此吧,體驗跟自己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反而能找到自己性格中隱藏的一些特質——你乖巧,你的角色卻反叛,你溫柔,你的角色卻灑脫……所有沒來得及體驗的人生,都在角色里體味一次,然后留下那些珍貴的部分,融入生命里,成為一個有點不一樣、但更真實的自己。
03
和馬思純相處,你會覺得沒有什么距離感。
她會像朋友一樣跟你聊養生,說晚上睡覺要穿襪子,因為寒從腳底起;
她最近一次大笑就在“剛才”,說自己“整天都在笑”;
她對自己的形容是“大家都說我性格好”;
粉絲跟馬思純的相處模式更像朋友,因為她字寫得好看,粉絲就建立超級話題叫“馬思純的粉絲今天練字了嗎”,她也給粉絲寫手寫信,說不希望他們覺得自己是在追星,而是“希望他們能感覺到,我是認識他們的,我也是關注他們的,他們也是重要的”。
我問她,在娛樂圈這些年怎么保持這種特質,她回答的是,“我們只是職業不同,為什么就要有距離感?只是因為你是演員,你是明星,你是公眾人物。所以就要離得遠嗎?我不覺得。”
這反而讓我開始想,為什么我會提這個問題。
是因為太多人把自己獲得的喜歡當成一種恃寵而驕的武器,太多人理所當然地和為自己付出喜歡的人拉開距離,而碰到她這樣的真心,我反而覺得太珍貴而不知道如何回應。
馬思純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一份和其他職業沒有差別的工作,并且用十二萬分的真心去對待它。
拍《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時候,她整天吊著威亞在空中飛,因為不是特別擅長武打動作,片場里總能聽到她說“再來一次”,心里還在愧疚“特別熱的天,大家都配合著你”,拍戲途中她甚至還暈倒過。
她說這應該算是她拍的“最難的電影”,我也相信,她的努力不會被辜負。
在幾年前的一條微博里,馬思純寫下了對自己的期待:
“努力去做一個內心豐富的姑娘。有溫暖的心臟,柔軟的情感,堅定的信仰。抬頭望天,可以望見陰霾中的陽光。”
我想她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