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記者陳燦)今年,新版《流星花園》的熱播無疑收割了暑期檔的大部分流量。無論是居高不下的劇集熱度,或是全民討論的話題性,都證明這部青春劇已徹底“出圈”,成為新的潮流文化熱點。某種意義上,毀譽參半也是青春劇的必經之路。
這屆觀眾需要什么樣的“青春劇”?
新版《流星花園》顯然是部熱劇。數據上看,劇集登陸湖南衛視后,收視率非黃金檔全網破1,穩居全國全時段第一;芒果TV線上獨播第四天,點擊率破10億;海外版權上線NETFLIX,190個國家地區同步共追“流星雨”,成為嚴格意義上第一個全球發行的國產電視劇。
影響力上看,從開播開始,微博熱度就節節攀升,當日劇集相關話題突破8個,此后每日劇集內容都能引發全網討論,長期霸占微博熱搜榜單;由劇集衍生的F4真人戀愛養成漫畫《我的1/4男友》也備受粉絲喜愛,半日登頂騰訊動漫榜單。
和收視、話題雙高相對應的是“口碑”上的“黑紅”,“史上最窮道明寺、“學霸F4”的段子持續在網絡上發酵;大批認為新版“毀童年”的觀眾沖進豆瓣等平臺給劇集打低分。市場認可和口碑的斷層背后,折射出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青春劇?
事實上,青春劇是兼顧綜合性和垂直性的電視劇種類。綜合指它的題材可以覆蓋許多類型,愛情、玄幻、古裝,都能成為青春劇的類型題材;垂直指它的受眾和內容呈現形式達到高度一致,用戶上以青少年或心理年紀較年輕的用戶為主流群體,內容呈現上“造夢”為核心。
在此背景下,青春劇的工業化和商業化成品體現,是具備一定標準的精美場景,年輕、俊美的主角共同出演一出脫離現實的浪漫故事,同時也投射受眾用戶的時代印記。
從這個角度來說,新版《流星花園》無疑是成功的。實地拍攝、精美的服化道,新F4的年輕帥氣和杉菜的元氣甜美切合主角設定,自然清新的演技也能引發粉絲共鳴。以完成度來評價全新版本,是無愧于“匠心之作”的說法,甚至遠高于青春劇的工業化標準,而游戲、QQ空間等元素的出現,則是來自時代的連接點。
核心觀眾的捧場也證明用戶對這一題材呈現的認可。畢竟說,新版《流星花園》所做的一切,都基于青春劇的制造邏輯,它的成功受惠于對這一體系的理解,以及產品的高度完成。
“叫座不叫好”背后:代際審美的變化
青春勵志版《流星花園》的口碑和熱度的反差,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劇集內容表達上的改編,包括人設的變化和背景變化,以及臺詞上正能量表達和青春劇風格的差異性。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文化娛樂內容的表達,政策的傾向十分明確,在尊重市場、用戶的同時,通過內容改編規避風險,傳遞價值觀,本來就是青春劇適應時代的變化之一。《流星花園》的嘗試,并非無意義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電影或者電視劇,文化娛樂產品的觀眾都在經歷新的、快速年輕化的迭代趨勢。一方面是新生代用戶的崛起,文化消費的主力用戶由80后、90后向95后、00后遷移;另一方面,對大眾文化產品的話語權卻仍然掌握在青年代手中,這也是代際審美變化帶來的碰撞。
對“造夢”、“年輕”的青春劇來說,這屆用戶的主力是95、00后等年輕化的群體。他們消費內容、蔑視權威,也不耽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對這個世代用戶成形的專屬亞文化來說,娛樂化傾向是內容創造的核心趨勢。
而他們的進場,帶來新興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一個對碰。以青春劇為例,以《流星花園》、《王子變青蛙》為首的臺灣青春劇在推出市場時,也被“拜金”、“做夢”、“粗糙”“等負面評價圍繞,但市場最終證明它們在大眾流行文化產品上的地位,這也得益于當時觀眾已成長為掌握話語權的主流觀眾群體。
青春勵志版《流星花園》的口碑尷尬的真正原因或來自此。作為昔日觀眾的童年回憶,在群體記憶的激發和粉絲濾鏡的雙重加持下,“情懷”成為“白月光”。但就審美而言,當觀眾以成年人的審美需求去評價青春劇的“造夢產物”,落差必然會出現。
電影《我的少女時代》里,片里林真心對劉德華的出現驚喜交織;片外眾人對言承旭的出現熱淚盈眶。投影在現實里,這也是青春劇的變遷和傳承。人終究會長大,問題是,不必將批判昔日自己的審美作為一個代際的輪回。
青春劇升級:“網絡軟暴力”下的艱難之路
中國的影視劇市場在逐步成熟。成為一個內容導向的行業,提升的工業化標準、不同的題材表達、和用戶的興趣分層都是行業進化的體現,這使產品的產出并沒有絕對單一的評價維度,在任何一個層面的成功,都談得上是完整的、優秀的內容。
而青春勵志版的《流星花園》的創作邏輯和內在價值觀并未脫離“青春劇”這一品類的需要,甚至于它沿襲了原有青春劇的創作體系的同時,做了貼合時代價值觀的變化——在給年輕用戶營造“更好世界”的同時,有著激勵青少年“變好”的能量。
這樣的內容創新,卻引發大量負面評論,青春勵志版《流星花園》面臨的問題,正是當下影視行業內容創作群體面臨的問題,充斥“網絡軟暴力”的評論體系正在制約內容創作的空間。
評論體系是文化娛樂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環節,這也說明引導內容價值觀的影視文化評論,更應該承擔起為多類型探索保駕護航的重任,而非“博眼球”的文化暴力。只有堅守呵護行業健康發展的底線,客觀面對每一部影視作品,為影視創作提供立意、內容、形式、價值觀等多維度的風向標,評論體系才能更好引導影視行業內容進步,書寫時代風貌。
對青春劇而言,在年輕受眾中高度的認知度和影響力,也證明了它是流行文化的最重要參與者之一。凈化網絡環境,呼吁更多的“理性好聲音”,給予優質、正能量的青春劇更大的空間,成為行業亟需打破的桎梏。
別讓內容多元化探索止于“網絡軟暴力”之下,青春勵志版《流星花園》的升級之路,還未結束。